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末夏初,生机盎然。走进竹林,你会发现春天的竹林犹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竹下根根冒出的春笋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飞快,稍不留神就长得比人还高。

竹子在贡献美味之余,一点也不影响它的蓬勃生长,来年依旧会发芽,因为纵使表面看起来不多几枝,清雅挺拔着,地底其实早已盘根错节,相去甚远,这就是中国竹“任尔东西南北风”屹立不倒的原因。

就连吃货大文豪苏轼也曾发出感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除了是国宝熊猫最爱的食材之一外,也是人们喜爱的季节限定款食材之一,春夏如何正确“食竹”?下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药学部区桂珊主管药师带您一起GET这个国宝最爱的同款美食。

春夏如何正确“食竹”?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爱用竹,更爱吃竹,并把竹的药食同源性质发挥到极致。

作为佳肴烹饪: 春笋

立春后采挖的笋,肉质鲜嫩、美味爽口。在烹饪上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都鲜嫩清香。它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能帮助消化、防止便秘。

除此之外,竹笋也有较高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竹笋“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独善于清化热痰。它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通利二便,适用于浮肿、腹水、脚气足肿、急性肾炎浮肿、喘咳、糖尿病、消渴烦热等症。

作为烹饪盛器:竹筒饭、竹筒蒸排骨、竹筒蒸鸡等

无论盛物是米还是各种新鲜食材,做法都大致相同,即把各种食材放入干净的竹筒,放在火上炙烤,当竹筒表层烧焦,竹子两头冒出白气同时发出嗤嗤声时,那就说明烤熟了。打开竹筒,竹子汁的清香与肉的鲜美完美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淳朴的乡野,流连忘返。

美味里的竹子汁,其实与两味中药息息相关。

竹沥,是新竹去节劈开,在火上烧,两端滴出的汁液。能清热豁痰,主治中风痰壅,肺热咳嗽,热病烦躁等,善于行痰,是痰家的圣药。

天竺黄,是竹竿内的分泌液干燥后块状物,它的前身就是竹沥。能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等。

无论是竹沥还是天竺黄,都需经过火烧的方式,类似于制作竹筒饭时烤竹筒的原理。因此,常吃竹筒制佳肴能补益脾胃,清热除烦,适用于脾胃虚弱,心烦口渴,肺热咳嗽等症。

水煎或冲泡代茶饮

淡竹叶作为药食两用的品种,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饮料及食品添加剂中。夏天炎热,暑邪易困扰心神。淡竹叶性寒,味甘、淡,归心、胃、小肠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利尿、除烦止渴的功效,对于中暑后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涩痛者,效果更佳。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淡竹叶药材冲泡代茶饮,也可以用新鲜淡竹叶直接冲泡,与灯心草、栀子相配伍,水煎代茶饮用,清热除烦效果尤甚。

竹叶心,即淡竹卷而未展开的嫩叶,又称竹心、竹针等,与淡竹叶相比,它善入心经,清心泻火的作用更强,用于心经的实热如温病高热、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在清营汤里,竹叶心就搭配连翘心与莲子心,以心入心,来解心包之热,从而导热下行。在广东深受老一辈喜爱,被誉为“降火神器”,只要家中小孩出现上火症状(心烦夜啼、尿赤等)时就会摘取竹叶心,洗净加适量冰糖煮水喝。

食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春笋中含有大量粗纤维较难消化,同时它含有难溶性草酸,食用过多会引起过敏加重,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因此,新鲜春笋应焯水再烹饪,以软化粗纤维,促进胃消化,还能去除70%草酸,另外一定要控制吃的量,宜少不宜多。对于有胃肠疾病及肝硬化、尿道结石患者、儿童、过敏体质者尽量少吃。

淡竹叶及竹叶心偏寒凉,脾胃虚弱者、孕妇、儿童以及老年人要慎用,在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

采写:南都记者伍月明 通讯员 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