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农民冒死救下毛主席,毛主席留字条:“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张字条来找我!”但建国之后老农不仅没有赴约,甚至毛主席主动邀请他到北京见面,他也多次避而不见。
“都是我没有照顾好主席,如果不是我照顾的不周到,主席也不会病倒了。”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毛主席,陈添裕十分自责愧疚,毛主席患的是疟疾,已经连续好几天,原本就瘦弱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不堪。
“老乡,你可千万不要这么说啊,我自己生病哪能怪你呢,你就不要把责任揽自己身上了。”
听着毛主席的话,陈添裕眼眶瞬间就红了,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主席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陈添裕是位农民,本来和毛主席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不过1929年,正值闽西作战期间,国民党对我军大肆打压,我军多次进行转移却依旧被国民党穷追不舍,情况十分严峻。
我党为了保证战士们的安全,在毛主席的带领转移阵地,前往一个偏僻的小农村作为落脚点,而陈添裕就是那个农村的一员。
不分昼夜的忙碌,就算是铁打的人也扛不住,可毛主席却丝毫不敢放松,没日没夜的与战士们开会研究当前的形势和战况,在这样超负荷的工作下,毛主席病倒了。
彼时毛主席暂住的地方正是陈添裕家,看着病倒在床榻上的毛主席,陈添裕十分自责,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而毛主席在村庄的那么多天,全部都是陈添裕在悉心照料,所以对于陈添裕毛主席是十分感激的,可疟疾来势汹汹,毛主席在悉心照料下依旧不见好转。
国民党的军队穷追不舍,也将目光放在了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一时间,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粟裕提出立即撤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当时除了毛主席,身边的大将只有粟裕一人。
很显然,粟裕是无法离开前线的,那么掩护毛主席离开的人选找谁合适呢?一时间大家伙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让我来吧,我来掩护主席撤退,就算搭上我这条命,我也要把主席安全带出去!”
这时,一向沉默寡言的陈添裕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家的目光纷纷投到了这个不起眼的农民身上。
只见陈添裕面对众位将士的打量也丝毫不露怯:“我对这村里的地形十分熟悉,况且国民党肯定认得你们,他们没见过我,我带主席逃出去再合适不过。”
经过一番思考,粟裕也觉得陈添裕说的话十分有道理,但是毛主席是我党最重要的人之一,粟裕会全然相信陈添裕吗?
这个时候,毛主席发话了:“粟裕,就听他的,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相信他!”
毛主席的一番话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掩护毛主席撤退这个重大的任务便交到了陈添裕的手上。
那天深夜,陈添裕背着虚弱的毛主席撤退,只是看着他倒穿着的鞋子毛主席十分不理解:“老乡,你的鞋子为何倒着穿啊?”
听到毛主席的询问,陈添裕腼腆的笑了笑:“这个啊,为了混淆敌人的视线。”
听到陈添裕的话,毛主席默默赞叹了一句聪明,后来在陈添裕的帮助下,毛主席躲过了国民党的追击,对此毛主席十分感激。
“老乡,你有没有什么愿望啊?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帮你实现。”
听着毛主席的话,陈添裕愣了一下,随即眼睛迸发出一抹光亮:“您说这个啊,我一辈子没有出去过,就想有机会去看看北京。”
听着陈添裕淳朴的话,毛主席十分感动,他握着陈添裕的手说道:“你放心,等革命胜利后,我一定接带去北京看一看中国的大好河山!”
随后,毛主席留下了一张纸条,让陈添裕在革命成功后拿着纸条去找他,陈添裕将纸条如珠似宝的揣进怀里,重重点头。
这是一个承诺,而这个承诺也一直被毛主席铭记在心,革命战争胜利,开国大典如期举行,在此之前,毛主席曾特意邀请陈添裕前往北京,只是对于毛主席的邀请,陈添裕却失约了。
原来,那几天,陈添裕的妻子即将临盆,家中没有人照顾,所以陈添裕才没有前往北京,他是新中国的一份子,但更是妻子和孩子的半边天。
陈添裕虽然没能亲自前往北京,但感受着战乱之后带来的和平,想必心里也是无限的激动和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