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维屏

到上海的第一天,已经是下午的时分。在宾馆里安顿下来,便开始了搜街行动。选择了淮海路,这是仅次于南京路的另一条横向的马路,以前还没有脚踏实地地走过,所以,便选择了走上它。

没走多远,就看到了一座很眼熟的建筑,它像一堵墙分隔着两条路,好像它被两条道路挤压着,成了一个扁平的状况。可能是上海的道路,都不工整,所以一幢楼,能成为两条道路的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一下挂在墙上的“优秀历史建筑”标志,告知这幢大楼的来历:“原为诺曼底大楼,东美特公寓(万国储蓄会建造,是上海早期的公寓)。克利洋行邬达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24年竣工。法国文艺复兴风格。”

再向前没走多久,突然见到对面的路上,挂着一块赫红色的招牌:宋庆龄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大门开着,票价二十元。第二天到孙中山故居,那里的票价也是二十元,而且在那里标明着,如果到了孙中山故居,再到宋庆龄故居,可以打半票。但先到宋庆龄故居再到孙中山故居,却没有半折的优惠。这里面似乎给人一种跷蹊之感。那意思好像是说,宋庆龄可以沾孙中山的光,而孙却不能从宋庆龄处沾得便宜。背后有没有男权主义的潜意识在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门口站岗的军人的目光之下进入,觉得很不自然。右首是一尊宋庆龄的雕像,后边的一幢房子里,布置着宋庆龄的文物展览,里面看了一看,画面很熟悉,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里面布展的内容,基本可以在各类书籍中能够看到。

看了一圈出来,正面就是主宅,应该是宋庆龄在上海的居住地了。边上是一个车库,里面是苏联的吉斯轿车与红旗轿车,上面写着那两辆轿车都能使用,两辆汽车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高大,很有气势,表面看上去,很新,估计也应该作过修饰了,不然不可能还能保持如此之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就进入宋庆龄的故居,里面是不让拍照的,于是很自觉地收起相机,出来之后,觉得里面像迷宫一样,没有什么印象。

一楼应该是客厅,光线很暗,照片上说明,宋庆龄与毛泽东的会面,就应该是在这个房间里,想到众多的人拥到这里来,这里一定是挤得满满当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后窗,隔着玻璃对着里面拍了几张照片,依稀能够见到屋里的情景。

有一个房间,应该是餐厅,墙上挂着宋庆龄母亲的油画。

楼上,右首是宋庆龄的卧室,整个空间同样是很逼窄的。在这里,一个中年妇女正保安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不想听,但是他们占据着这个重要的据点,所以,我在仔细地观看的时候,那个中年妇女的话还是飘到了耳朵里。

她说的大概意思是,看了一本什么书,知道了宋庆龄之后的一段情事,所以,她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产生了怀疑,已经不相信有什么真正的浓烈的感情了。

那个保安,并没有去驳斥她道听途说的谣言消息,而是以一种宽宏大量的态度说:可以理解。

可以看出,一个游客听到的宋庆龄的传闻,与在这里工作的保安竟然达到了某种心照不宣的均衡与体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对宋庆龄的历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了解。回来之后,仔细地关注了一下宋庆龄的历史,的确在这里觉得疑云重重。

上海的宋庆龄故居,实际上应该是文革前宋庆龄的主要居住地,文革后,宋庆龄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北京。所以屋子里的陈设,应该是宋庆龄建国后前期的一些摆放,这里面,我们寻觅到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宋庆龄晚年的遗痕。相比之下,北京的宋庆龄故居,更带有宋庆龄晚年的强烈的印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耳边挂着女游客的让人扫兴的刨根问底的失落倾诉,回到了对应于楼下客厅的那个房间,也许这里是宋的写字间吧,然后从边上的一个门转了一个弯,里面有一个床,那是宋庆龄的佣人李燕娥的居室,这里离宋庆龄的居处真的不远,可以很方便地照料她。宋庆龄对她的感情颇重,在宋庆龄陵园里,李燕娥与宋庆龄的墓并列,拱卫着宋的父母的碑座。一个共和国名誉主席,和一个不名一文的最低贱的佣人,以平等的方式对称地呈现在父母墓穴的身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这种思维里,我们恰恰可以看出宋庆龄的女性的思维方式,感情因素一直在她的决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正史里,我们可以看到,宋庆龄每年都在修改着自己的遗嘱,而从她的有限的公开的遗嘱里,我们看到,她并没有提及什么正大的政治申诉,而完全是对家里的财产的分割,在其中的一份遗嘱里,她把她的最多的积蓄,分给了她最衷爱的养女——郁郁与珍珍,分别是五千元与一万元。当年这个钱,可谓是惊人,记得茅盾文学奖的资金,当年的基数也就是三万元吧。宋庆龄的遗嘱里,大多数是对她的财产与藏品的分配,而后来在执行的时候,这些藏品因为具有的纪念意义,并没有分配给她的遗嘱里的继承人手里。可见,宋庆龄在对她的遗产支配过程中,根本忽略掉了这些物品的政治含义,而完全把它们等同于自己日常所支配的平凡的物品,从遗嘱里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根本不愿意或者不屑于用政治的筹码去衡量她生存世界的意义与价值。这里,我们正可以窥视到她一个纯正的女性的心态与身份赋予了她的一生以鲜明的不能忘却的痕迹。

转了一圈,回到上来的楼梯口,于是原样的下去,在速成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她的故居的眼花缭乱的寻访,不留下一点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到屋后,那里有一块草地,被圈着,草地似乎整理过,上面空荡荡的,远远的中间摆着一个椅子,当年的主人应该在这里散步与活动过,客人肯定也在这里留连过,但今天这里已经被束缚住,不让游客去接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过头,看看刚才进去的小楼,仍然对里面的谜宫一般的复杂性不甚了了,明明进去逛过,但却不知究里。屋子被树与遮蔽,甚至看不清整个房屋的轮廓,看看坡形的红色屋顶,看到烟囱一样的矩形耸起,后来在很多类似的建筑上,都看到这样的结构。它们的用处是什么?

参观的人很少,目击之下,最多五个人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