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武德?马来西亚大学生提问张维为:作为过来人如何办瑞士永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月 9 日,黄日涵教授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道,张维为教授去马来西亚某大学讲座时,被一个学生提问:“我想办瑞士永居,张老师作为过来人,能给点建议吗?”此前,张教授已发文回应过,他并非瑞士国籍。在截取的视频片段里,确实有个大学生在讲座现场如此提问,而现场学生中随之传来一片哄笑,其中还有人清楚地发出了带汉语“我操”的声音与嬉笑。不过视频中并未交代张维为教授对此问题的回答。
关于张维为与瑞士的关系,他曾在那儿留学、访学,2010 年 11 月 8 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曾有一篇题为《瑞士学者张维为参加圆桌会议》的新闻,当时张维为专门发文解释称是记者失误,应写成“访问瑞士的学者”等。看来,张维为没入籍瑞士可能是真的,但他没提及是否在瑞士有“永久居留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张教授出国演讲,不像在国内能事先安排好照相、提问等环节,马来西亚的大学生虽中文流利,但不太会给张大教授面子。若张维为没有瑞士永居权,那很好回答,说“我不是过来人,没法讲给你听”就行;可若有,就稍显尴尬了。
按理说,在哪居住甚至移民入籍是个人自由,但这事对张维为而言有些特殊。他靠赞美中国成名,通过与西方没落腐朽对比获得官方与民间的双重声名与红利。若他是言行不一的“两面人”,对人设是沉重打击。
此前已有类似先例,如复旦教授陈平有名言“中国 2000 元工资比美国 3000 美元生活得更好”,可他却拿着中国高额退休金跑到美国别墅,与嫁美国人的女儿一家生活。还有司马南,早十年前就偷偷在美国买房,开始还多次“辟谣”称要起诉“造谣者”,后来才承认。他们一边赚爱国流量钱,一边润到自己抨击最狠的地方,还美其名曰“反美是工作,去美是生活”,成了笑话,即便所言有可取之处,也因“说一套做一套”让人难以信服。
张维为出名与他独特观点有关,如“瑞典加入北约让北约变弱”“农民贫困户有地有房三菜一汤比他国好”“越崇尚新闻自由的地方人越无知,美国是典型”“基尼系数不能准确适用于中国”等。在国内演讲或节目大家会心照不宣配合,到国外人家崇尚自由就可能“不讲武德”。所以建议“流量爱国表演艺术家”们最好别出国开讲,还是国内“安全”。
当然,并非所有教授都如此,近日有位复旦教授发文说让学生少追巧言误国之徒言论,踏踏实实读书写作翻译,说完就后悔了。就如马保国明明知道在演戏,大家也知道,却还一起演。但也有人不是人格分裂者,并非生活和舞台上两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算正常,但为何司马南之流却如鱼得水,到底是人的原因还是环境的原因,实在令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