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13日至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转型,节能攻坚”。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

当前,龙泉驿区正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为美丽中国画卷添上更多绿色与活力。在东安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多个“碳中和”应用场景陆续推出,成为龙泉驿绿色“碳”索的一大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扫码、注册登录、投放物品、自动结算、现金到账……5月9日,东安街道山水四季城小区“碳中和”智能有偿回收箱前,只用了几分钟,居民李德智就完成了废旧纸板的投放变现。“很方便,我们也得到了实惠,以后这种可回收的垃圾就不得到处丢了。”李德智说道。

“碳中和”智能有偿回收箱位于小区居民楼下,全天候24小时开放,不需要人值守,最大容量超200公斤,可以回收纺织物、纸皮、塑料、金属、废旧电子产品等五大类可回收物。市民在投放可回收物时,无须进行繁琐的细分工作,只需简单地进行“扫码-开门-投递”,就能轻松完成,实现“随产随投”“即刻变现”。当容量达到饱和时,工作人员将统一回收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收箱自今年4月在山水四季城小区投放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一百多位居民注册使用,累计收到可回收物1.2吨,不仅方便了居民,更有效促进了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再利用。

“有了这样一台设备,居民在处理可回收物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大家也会自觉地对要投递的垃圾进行分类。”成都市国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龙泉驿片区负责人王娅介绍,通过回收箱,居民可以把家中废弃的旧衣服、塑料、纸板等物品进行变现,参与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线来到东安街道未来之城小区垃圾投放点,一座“碳中和”智能回收屋格外引人瞩目。这是一座通体透明的小屋,居民只需扫码即可开门,随后按照指引流程,便可以将家中的各类可回收物有序投放,实现有偿回收。回收屋可以接收14类可回收物,即便是PE瓶、泡沫、塑料袋膜、硬质塑料等平日里被视作“低价值”的可回收物,也能在这里找到“归宿”。当可回收物收集完成后,有专门的运营人员对物品进行分拣、称重,并将相应金额打到居民账户。居民在使用智能回收屋的过程中,还能获取积分、兑换商品。

在东安街道中铁国际城小区,全区首个“碳中和”小屋设立一个多月以来,为周边居民带来了便捷的体验。与上述回收箱、回收屋略有不同,“碳中和”小屋内部空间划分为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废纸类5个区域,并配有一台称重设备和智能终端。居民把可回收物放在秤上,在显示屏上选择类别,碳足迹碳中和计量仪就会自动对可回收物进行称重、实时计量、预测碳抵消碳中和指数,居民扫码即可获得回收奖励金和碳中和积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回收功能外,“碳中和”小屋还设有专供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休憩的爱心驿站,空调、饮水机、桌椅板凳、充电器、储物柜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东安街道共设置了4座‘碳中和’回收箱、1座‘碳中和’回收屋和1座‘碳中和’小屋,通过不同类别、不同功能的‘碳中和’应用场景,让居民全天候24小时享受便捷的‘家门口’有偿回收服务。”东安街道综合执法协调办工作人员邓鑫介绍。

记者了解到,东安街道是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的13个示范街道(区域)之一。近年来,街道打出垃圾分类“组合拳”,在宣传引导、设施建设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不止于建设6个“碳中和”应用场景,东安街道还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点位提档升级,在各小区打造标准化垃圾投放点,引导居民正确投放。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联动辖区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公共场所,开展垃圾分类“7+1”系列主题宣传行动,持续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度。此外,街道还招募垃圾分类引导员、志愿者100多人,通过社区、物业、引导员和志愿者“四位一体”力量,开展垃圾入户宣传和垃圾投放点位劝导,让更多人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风

责任编辑:李娜 席瑶

编辑:杨雪霜

记者:彭体

摄像、剪辑: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