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历史文献与典籍时,总能看到一些人因为缺少说话与听话的能力倒了大霉,有太多的人不自觉的就进入别人的圈套,这些人不乏一些处于社会顶层的人。按照常理来说能处于顶层的人都是一些心机深沉之人,怎么会缺少说话与听话的本事呢?

多读一些历史典籍,你就会发现这听话与说话的本事需要一定的天赋的,不是谁都具备这样的天赋。现在有很多书籍教授说话与听话的技巧与本事,教授一些说话的套路,在大叔看来这对大部分人来说一点作用也没有,因为套路与技术只是手段,根本没有触及到说话与听话的核心。

在大叔看来,想要成为一个会听话与会说话的人,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与价值观,只有改变了自己的性格特质与价值观,才能成为一个会听话与会说话的人,要不然学再多技巧与套路都没用,因为这会表现的过于刻意,会让听话者感到尴尬与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天生就能说会道,天生就会讨人欢喜,天生就知道听话要听音,天生就异常敏锐,对别人的心思与动机总能一览无余。也有一些人天生就不爱思考,天生就没有心机,天生的善良与坦诚,总认为别人与自己一样的坦率,不会去思考别人说这话的动机所在,不会听话外之音。也有一些人天生耿直,想说啥就说啥,不会藏着掖着,也会别人也是这样子的,不善于思考,很容易就被人当枪使,载了跟头还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因此说想要学会听话与说话的本事,就需要先抛弃掉不利于生存的性格特征与不利于获取利益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会听话与会说话的人。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有一个人就颇会说话与听话,简直是会说话的典范,他的话堪比刀剑,能杀人于无形,而且你还找不到攻击他的言语漏洞。这个人就是李林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前期,和李林甫一起掌握朝权的人是宰相李适之。史书记载李适之性情粗疏轻率,总是进入李林甫给他设计的圈套,他被李林甫玩弄于股掌之中。

唐玄宗李隆基中后期,朝廷财政也挺紧张,唐玄宗李隆基对搞钱的事是很关注的,关于这一点,李林甫和李适之都是心知肚明的,于是李林甫就想用这一点给李适之下个套,让他倒倒霉。于是李林甫就对李适之说,皇帝还不知道华山有金矿,里面的黄金其实可以开采出来用于富国。

后来有一天上朝,李适之便对唐玄宗李隆基说了华山有金矿的事。之后唐玄宗就问李林甫关于华山有金矿这件事情的看法。李林甫回复说他早就知道华山有金矿,之所以没说是因为华山是皇帝本命山,是王气所在之地,不宜开矿。

听了李林甫的话,唐玄宗李隆基从此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让以后奏事先跟李林甫商量好再说。慢慢的李适之就被唐玄宗李隆基疏远了,也不在受宠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大叔前文所说的内容了。假如李适之不是一个性格坦率与善良的人,是一个个人利益至上与心思极其深沉之人,他又怎么会不明白李林甫的机关算计呢?他又怎么因为说话与听话这种事情而倒了大霉呢?

想真正成为一个会听话与会说话的的人,那就抛掉一切不利于会听话与会说话的性格特征以及不利于获取利益的价值观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有资格成为一个会听话与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