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编者按

近年来,上海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胸怀“国之大者”,下好人才“先手棋”,积极推进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1+6+X”工作体系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主体,以审判业务专家为代表的“专家型”领军人才和以业务标兵为代表的“实务型”业务人才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人才工作格局。业务标兵们紧紧围绕上海法院“政治建设引领、司法质效为本、数字改革赋能”的工作主线,精于思、敏于行,在服务重大战略实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诉源治理、保障法院工作等诸多方面成为榜样模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本期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法院审判辅助标兵

周婷婷

现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四级法官,原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三级法官助理

在0摄氏度的临界温度下,水与冰共舞,坚定与柔情并存。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冷峻如冰,要求我们恪守公正与正义。但执法者,如同掌握了温度的手,需要在法律的冰冷与人文的关怀之间找到平衡

作为一名执行法官,我有幸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的坚实后盾。在这个岗位上,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案件,每一个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和复杂的情感。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关于父母离婚后儿童探视权问题的案件,这是一个充满波折的故事。

“探视权申请背后的故事”

2022年深秋,我收到了一份执行探视权的申请。申请执行人作为父亲,渴望能与儿子重拾亲情的纽带。然而,孩子却对他这个父亲心生抵触,每每相见总是抗拒得近乎“疯狂”。我困惑,为何孩子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孩子叫小付(化名),他的父母也曾情深意切。然而2018年,感情的裂痕让他们走上了法庭,男方的家暴让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法院最终判决,孩子小付与母亲相依为命,而父亲则需按月支付抚养费至他年满十八。离婚诉讼时,双方虽对探望权达成了协议,每月两次相见,但实际情况并不顺利。父亲总是失望而归,因为孩子的心门始终紧闭。

在处理这起微妙且复杂的案件时,我深知谨慎行事的重要性。首要任务是与小付的母亲进行深入的对话,聆听她对于探视权的见解,并衷心期望她能够成全我与小付的会面。只有当我以真挚与关爱的态度去接触小付,他才可能逐渐敞开心扉,向我倾诉他的痛苦和不安。

共渡难关:双相情感障碍下的家庭挣扎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我急匆匆地踏上了前往小付家的路途。当我敲开了小付家门的那一刻,小付的母亲出现在我面前,那是位朴素的母亲,脸上满是憔悴与疲惫。

当我和她说明来意时,她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是她作为母亲、作为案件当事人的复杂情绪。

在我目睹小付母亲逐一展示医院的诊断报告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孩子竟被医生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抑郁症。

小付母亲倾诉道:“最初,我本是愿意配合孩子父亲一同探视的,然而孩子对他心生畏惧,每次探视总是伴随着哭闹,渐渐地,孩子便抗拒再见他父亲。他父亲误以为我在背后教唆孩子,企图阻止他的探视权,因此,每当探视未能如愿,他便会前来闹事,甚至波及到孩子的学校。”

她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我明白孩子的父亲对没有行使探视权有所不满。然而,我真心认为他现在继续要求探视孩子是对孩子真的不利。医生建议我们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尽量维持稳定氛围,减少对他的压力。因此,我只能尽力而为。”

我能感受到小付母亲面临的困境,她独自一人在这本应是两人携手共渡的难关中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我稍作沉思说道:“我已经大致了解了情况,我会主动与小付的父亲沟通,一起寻找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共同为你们寻找一个平衡点,帮助你们摆脱眼前的困境,在此之前,我希望能与小付见面,聆听他的心声,这对我来说同样重要。希望你能同意我这个想法。”

小付母亲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为难之色,她犹豫片刻后,还是微微点头表示理解。我知道她可能担心我会给小付带来更多的困扰,于是我接着说:“我完全理解你的担忧,但是请相信,我会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与小付沟通。我们需要一起面对这个问题,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你的支持和理解,对我和小付来说都至关重要。”

小付母亲听了我这番话,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她沉吟片刻后,终于微微点头表示同意,并建议我去学校找小付。我知道我的想法得到了她的认可。

“心结的背后:孩子的真实恐惧与仿徨”

带着忧虑,我走进了小付的世界,踏入了校园的走廊。

初见小付,那孩子站在班主任的身旁,低垂着头,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我轻轻地走向他,嘴角挂着温暖的微笑:“小付你好,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我来是为了你父亲探视权的事情。”

我的话音刚落,小付的身体似乎紧绷了起来,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安与抵触。他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疑惑与愤怒:“不,我不想见他,你们为什么又要来问我?”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悲伤与无奈,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何这孩子对他父亲有着如此深的抗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我深吸一口气,尽量平复内心的波澜,以更为柔和且坚定的语气对小付说:“小付,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很复杂,也许你对你的父亲有着很多疑问和情绪。但我想告诉你,我们今天来,并不是要强迫你见你的父亲,而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妥善的方式,让你和你的父亲能够重新建立联系。”

小付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抗拒,显然他对于这个话题十分的反感,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挣扎。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道:“小付,记住,无论发生什么,法院都会保护你的权益,同时也会尽力帮助你解决困难。”

一旁的班主任也适时地插话道:“小付,法官姐姐她们是来帮你的,你应该信任她们,把你的想法和困扰告诉她们。”小付看着我,沉默了片刻,然后轻轻点了点头,似乎在告诉我,他愿意试着和我沟通,共同去面对和解决他父亲探视权的问题。

原来,小付从小对父亲有恐惧和抵触情绪。根源在于他父母常吵架动手。虽是孩子,但他记得父亲咆哮、砸东西,对妈妈也动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恐惧和抵触情绪逐渐加剧。每当他想到要见父亲时,他的心跳就会加速,手心出汗,感到无比的紧张和恐惧。而这种情绪的累积,也让他在每次探视时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不安。

当我走出校园,小付的经历令我揪心。他的恐惧和抵触并非无理,而是源于家庭暴力。这种经历让他的心灵受伤,父亲的形象在他心中产生扭曲和恐惧。

“法与情的共舞”

回到办公室,我深思如何巧妙安排男方探视孩子,这成为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难题。男方坚持探望,但孩子因恐惧父亲而抗拒。这种恐惧源于心理阴影和家庭悲伤记忆。我们需要考虑双方立场和情感,找到合适解决方案。

我明白,处理儿童探视权案件时,除遵循法律外,还需洞察人性与情感,权衡儿童需求,确保他们在法律庇护下健康成长。这既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儿童权益的守护。同时,我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行为和态度影响孩子成长,社会应引导父母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为孩子创造和谐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情感与公正的和谐,为孩子的未来铺路”

经过连日深入地调查与对案件细节的剖析,我深知唯有与小付的父亲展开更深入的对话,方能解开本案的症结所在

于是,我再次邀请小付的父亲来到谈话室,对他说道:“小付爸爸,经过我的了解,我已经大致掌握了小付不愿与您见面的原因……”

话语落下,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愧疚、痛苦、无奈,或许还有从执念中解脱出来的释然。他坦诚地承认,自己曾因探视权的问题与孩子及孩子母亲发生过矛盾,甚至采取了过激的行为,对此他深感自责。他表示,他理解孩子的抗拒,因为他深知这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后果。他目前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心结难以解开,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安慰他,指出解开心结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可急于求成。他轻轻点头,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法院的工作,以孩子的心理健康为首要考虑。

察觉沟通有所进展,我适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行使探视权时,应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双方都应避免采取过激的行动或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他诚挚地接受了这些建议,并承诺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暂时放弃行使探视权,以免打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为了确保孩子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我还建议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活动,社区可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而家庭则应以爱与关怀陪伴孩子度过难关。

那个沉默寡言的小付和他母亲时常在我的思绪中浮现。

某日,我接到了小付母亲的电话,原本以为小付又遇见了新的困扰,却没想到是来道谢的。在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关爱下,小付的病情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他的脸上也重现了久违的笑容。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感到由衷的欣慰。挂断电话,我回想起了初次见到小付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让爱成为最好的解药”

作为执行法官,责任和使命深远。如我在结案告知书中所述:“婚姻结束并非从此鸡犬之声不闻、老死不相往来,双方婚姻中最珍贵的礼物——孩子,渴望父母之疼爱。虽难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却可以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希望你们将爱的教育和责任进行到底。”

法律是冰冷的,但执法者的心却是温暖的。在探视权执行中,我们既要坚守法律,又要关注当事人感受与需求,实现情与法的和谐共舞,让公正与温情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干培处

文字:周婷婷

责任编辑:蒋梦娴

编辑:丁易简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