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俄第二条输气管道项目进展的消息颇受外界关注,尤其是俄罗斯媒体,更是密切跟进此事。

日前,“今日俄罗斯”在专访我国驻俄大使张汉晖时,就再次提及“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并追问张汉晖大使中方何时会同意该项目落地,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的关键性因素是否与天然气价格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而易见,俄罗斯媒体的提问十分直接,试图从张汉晖大使口中得出准确答复,足见俄罗斯方面十分关注“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的谈判进展。

对此,张汉晖大使明确回应,表示天然气价格只是影响该项目落地的诸多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由于该管道涉及线路过长、体量过大,因此需要严谨地调研与论证。

与此同时,对于规模如此巨大的输气管道项目,中方必须要考虑上下游多方受益,如何从单一贸易辐射到全产业链合作,这都是中俄目前在该项目上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张汉晖大使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对于第二条中俄输气管道项目的上马,中方显然有更多地顾虑与考量,尤其是在此前该输气管道的线路规划中,要途经蒙古国,由于涉及第三方国家的参与,就更需要慎之又慎。

那么,俄罗斯方面为何如此急于促成“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项目落地呢?中方的顾虑还有哪些呢?

首先,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个能源出口大国,在俄乌战争开打之前,俄罗斯外汇的两条大腿便是“能源”与“粮食”,其中在能源方面,天然气出口又占大头。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伯利亚西部地区的天然气都通过“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卖给欧洲国家,某种程度上而言,“北溪1号”管道成为了俄罗斯与欧洲的贸易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自从俄乌战争全面开打以来,西方世界在美国的号召下,对俄罗斯实行了全方位的制裁,其中就包括能源贸易上的受阻。

再加上2022年9月发生了“北溪管道爆炸泄漏事件”,使得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全面停摆,如今只有一条途径乌克兰的管道还在勉强支撑。

也就是说,俄罗斯现在面临着有价无市的状态,西伯利亚地区从苏联时期便建成的大量气田如今只能搁置,这对于经济状况本就捉襟见肘的俄罗斯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要知道,在俄乌战争开打的两年多时间里,俄罗斯虽然没有在正面战场吃亏,但是却被北约拖进了泥潭,因为这场战争看似是苏联解体后老大与老二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俄罗斯与北约在掰手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如履薄冰,以至于普京在连任后便果断表态,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经济改革与复苏。

然而,俄罗斯这台国家机器已经在固有的寡头模式下运行了多年,诸多行业都被垄断,而且俄罗斯政府官员贪腐之重,也是尽人皆知,所以普京想要一蹴而就实现经济改革,绝非易事。

正因如此,“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项目对当前的俄罗斯而言就至关重要,因为一旦该项目落地,将起到替代“北溪1号”的作用,不仅能解决俄罗斯的燃眉之急,而且还能带动输气线路沿途的经济发展。

那么,中方为何迟迟没有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松口呢?

直接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目前中俄之间已经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气管道在运营,目前中方对于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并没有特别大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最早于2014年5月签约,之后经过了四年多的建设周期,2019年12月才正式投产通气,该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全长3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全长5000公里,其中有1740公里是利用此前建成的管道。

在此前双方签订的《中俄东线供气供销合同》中,“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的期限为30年,年供应天然气量约380亿立方米,管道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接入中国,在中国境内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地。

“西伯利亚力量1号”输气管道的运行,的确给中方能源进口方面缓解了不少压力,也带动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只不过,对于体量更大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项目,中方虽然有意合作,但是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天然气价格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经由蒙古国也给该项目带来了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自从美国重返印太战略实施以来,蒙古国就跟美国眉来眼去,此前美国还把蒙古国列为印太战略重要第三方,并且还与蒙古国协商开发领空。

如此种种,都表明美国想要利用蒙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来牵制中俄双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借道蒙古国就存在地缘政治层面的风险,倘若有一天中美或者美俄进一步交恶,那么这条管道就会重蹈“北溪1号”的覆辙。

那么,中俄第二条输气管道项目会因为上述原因而就此搁置吗?

实际上,中俄之间目前正在计划新建一条不经过蒙古国的输气管道,而是借道哈萨克斯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哈萨克斯坦驻俄罗斯官员证实了此事,表示这条输气管道的路线图已经基本确定,目前中俄哈三方正在敲定诸如天然气价格等具体细节,该管道年供气量可达到350亿立方米。

如此看来,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正处于多点开花的状态,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是否还会落地,是否会途经内蒙古,则需要考量多方面因素与利益。

只不过,无论是哪条管道,其建设周期都长达几年,俄罗斯方面恐怕还要守着自己西伯利亚的大量气田过上几个“寒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普京新任期首访国家是中国,中方对此有何评价?驻俄大使回应 2024-05-07 22:16·京报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