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贝贝 北京报道

四天三个涨停板!

近期,*ST中利(原中利集团)股价上演“深V”大反弹,5月14日,公司股票再度强势涨停。据统计,短短的4个交易日内,其累计涨幅达到了20%。不过,5月15日,公司股价却下跌至2元以下,跌幅为3.92%。

值得关注的是,*ST中利5月13日发布公告称,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其董事长王柏兴被给予警告,并处以1500万元罚款;其他五名高管被处以50万元和300万元不等的罚款。告知书中明确强调,王柏兴的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拟决定对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级市场的行情翻转是因为处罚不确定性消除,但对于公司的ST状态仍然存在退市的风险,所以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成为安全的投资标的,投资者仍需要关注其市场变动。”

五年虚增收入近80亿元

据了解,中利集团主营光伏和特种线缆两大业务,光伏方面主要是生产电池和大尺寸组件。特种线缆种类、型号众多,覆盖国内全区域以及澳洲、美洲、东南亚等部分区域。

中利集团到底因何被罚?从告知书内容来看,该集团三大违法事实已确凿,主要包括公司通过参与专网通信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以及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

早年间,中利集团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王柏兴与隋田力等人商议共同出资,以江苏中利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利电子”)为载体筹备开展专网通信业务。2016年至2019年期间,中利电子作为中利集团控股子公司,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从查明的情况来看,中利集团和中利电子开展的业务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原材料长期普遍存在主材到货不及时、不良品率畸高、主材进价价格过高、各批到货无法匹配等;生产加工过程也简单无实质,旧货新产,产品技术含量低;还有会计处理与生产完全脱节,通过伪造单据进行会计确认,账实严重不符等现象。

经测算,2016年—2020年这五年间,中利集团共计虚增收入约79.58亿元,虚增利润约16.79亿元,各年度虚增的利润分别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31.07%、102.49%、214.90%、246.08%、1.88%。从造假的情况来看,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占比之高令人惊叹。

值得一提的是,中利集团的虚假记载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但彼时,王柏兴在中利集团2016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上签字,保证相关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董事长“红牌”下场,被罚1500万

中利集团的问题远不止造假这么简单,上文中也提到公司存在巨额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问题,且未按规定进行披露。

据悉,为缓解财务压力,2018年3月15日起,中利集团实际控制人王柏兴主要通过与第三方签订虚假合同或订单等方式,非经营性占用中利集团资金。这一相关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行为由王柏兴直接授意中利集团财务副总监、资金管理中心负责人钱宏燚执行。

2018年至2021年,王柏兴非经营性占用中利集团资金的实际发生额与披露金额的差额分别为16.35亿元、26.46亿元、15.35元、6.69亿元,分别占当期中利集团披露净资产的18.27%、30.53%、27.28%、37.96%。

另外,中利集团没有按相关规定对其子公司对外担保履行相关的决策审批程序。

2017年至2020年,中利集团全资子公司苏州腾晖、山东腾晖通过江苏银行、苏州银行、平安银行提供对外担保。其中,苏州腾晖于2019年和2020年通过留存在银行票据池业务中的票据及保证金,为关联方江苏中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山东腾晖于2017年至2020年以银行存单为供应商苏州郎诚、苏州郎普的银行借款提供担保。2017年和2018年,山东腾晖、苏州腾晖以银行存单为苏州郎诚的银行借款提供担保。

据统计,中利集团2017年至2020年未按规定披露的对外担保金额分别为6.67亿元、7.66亿元、13.5亿元和2.2亿元,占当期中利集团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20%、8.56%、15.57%、3.91%。

最终,中利集团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公司董事长王柏兴被给予警告,并处以1500万元罚款;其他五名高管被给予警告,并被处以50万元和300万元罚款不等。

由于王柏兴的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拟决定对王柏兴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这也意味着,实控人王柏兴被彻底“红牌”罚下场。

面临退市等多重风险

记者了解到,公司正面临退市风险。几天前,中利集团刚刚收到了江苏证监局对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王柏兴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

公告透露,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王柏兴非经营性占用*ST中利资金余额18.05亿元,其中,因预付供应商货款等形成余额16.93亿元,因违规担保形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12亿元。

证监局表示,若公司未能按照责令改正要求在六个月内清收18.05亿元被占用资金,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将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另外,公司将收回全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的资金视为完成整改。

在业绩层面,中利集团经营状况非常不好,自2020年起便陷入亏损,2020年—2023年,公司分别亏损了28.78亿元、41.88亿元、4.76亿元和14.97亿元,四年累计亏损高达90.38亿元。2024年一季度,公司利润为-1.13亿元,同比下降63.93%。

具体来看,公司的运营商通信业务和光伏业务收入均呈现断崖式下滑趋势,2023年年报显示,通信行业收入降幅达87.72%,光伏行业更是锐减了一半,不过其仍占总营收的50.09%。同时,通信行业的毛利率仅有6.67%,同比下降7.48%;光伏行业的毛利率则为14.08%,较上年上浮了11.76%。

记者打算就公司业绩情况和光伏业务发展情况进一步了解,并多次拨打了公司董办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行业洗牌加剧

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光伏行业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洗牌。2024年,产业洗牌仍在继续,行业竞争加剧,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光伏电池、组件等价格走低,新一轮技术更迭加快,一些中小光伏企业面临困境。同时,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合作、扩大朋友圈,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应对行业寒冬。种种市场行为表明业内洗牌正在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密。”

光伏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从财务数据上看,中利集团的负债率自2019年起逐年攀升,彼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不足60%,然而到了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到107.32%,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的资产合计74.25亿元,负债合计81.49亿元。

记者关注到,公司股票交易接连被叠加风险提示,上个月,公司股票简称由“ST 中利”变更为“*ST 中利”,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及实施退市风险警示。5月13日,由于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载明的虚假记载事实,公司再次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责令改正的公告中特别提醒了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关注公司可能存在的退市风险。不过,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5月9日、5月10日、5月14日,公司4个交易日中出现3天涨停,累计涨幅高达20%。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