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明史·本纪·卷三》

这是正史中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朱元璋出身布衣、年少时流浪乞讨,几乎是白手起家、赤手空拳建立了明王朝,功绩使得后辈百余年得以安稳发展。

然而,他也是冷酷残忍的君王。跟随他造反起义的朋友、部下,为了他的伟业赴汤蹈火。到头来,基业得立,朱元璋却一个接一个地将他们杀害,原因无非是忌惮武将的势力、猜疑功臣的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但是对臣子如此,朱元璋对待亲儿子也是多有防范。一次,燕王朱棣险些被朱元璋抹杀,急中生智送去一封信,朱元璋看后冷汗直流,直骂四儿子朱棣比自己还无赖。

那么,朱元璋究竟是为何要诛杀儿子朱棣,朱棣又是靠着怎样的一封信化险为夷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名为父子,实为君臣

自从夏朝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近四千年间,整个社会的主要是靠着“家天下”而传承维系,直到一个个王朝的灭亡。

至于为何大多统治者都把权力交给儿子(嫡长子继承制),原因无非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辛苦经营的事业,又怎么能交给外人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万物要从正反两面来看。如此看来,王位的父子继承制度自然有利有弊。好处是,父子间的权力过渡从外界来看,会相对稳定、平和(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对”),会减少敌对势力趁虚而入的可能性。

而且儒家思想体系为这种继承关系冠上了“正统”的帽子,谁敢不服,即为叛逆之徒。缺点是,单从皇族内部来看,自然而然地促成了皇位争夺战,使得兄弟反目成仇、父子间关系紧张。

这并不是杜撰的故事,而是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的事实,史官们也将其忠诚地记录下来,朱元璋和自己的四儿子朱棣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在明朝建立前,朱元璋的日子并不好过,南征北战,除了对自己的长子朱标重视外,对其他的儿子都是很少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儿子朱棣出生时,朱元璋正在和陈友谅打得水深火热,得知消息后,他只是匆匆看了一眼朱棣,便返回了战场。几年之后,朱元璋建立明朝,与此同时,朱标被立为太子。

在朱元璋百年之后,朱标将继承明朝基业,他其余的兄弟都被封为亲王,而其中善于征战的四弟朱棣被封为燕王,在北方(今天北京周边)戍守边境。

相对于朱元璋和朱标之间传承皇权的关系,他和朱棣更多时候是皇帝和臣子的关系。虽然演义以及影视作品中,朱元璋的形象被刻画成“喜爱四儿子朱棣,还想立为太子”。

但实际上,朱元璋对于朱标以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才算是真正的爱护。而对于朱棣,他更多的是欣赏朱棣的骁勇善战和富有谋略,至于让朱棣当太子,朱元璋并未有过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而,朱棣军事上的活动大多都被朱元璋监视着,他绝定察觉到了四儿子的野心,对他多有防范。不过,一次朝鲜使团来明朝进贡,朱棣的做法彻底激怒了朱元璋。

朝鲜来使,扣留宝马惹事端

公元1387年,朱元璋组织北伐北元,攻占了辽东等地。这时,原来附属于北元的朝鲜国内也发生了哗变,权臣李成桂掌权。

为了让自己的政权站稳脚跟,李成桂识时务地归顺了明朝,成为了明朝的藩属国,并且常常派人进贡宝物。1394年,李成桂派自己的儿子李芳远,带领使团前往明朝都城南京。

同时,他随团带着宝物无数,还有许多的良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朝鲜骚扰明朝边境一事。途经燕王朱棣领地的时候,朱棣按照礼节接待了李芳远等人,李芳远为了讨好朱棣,私自将良马中的精品送给了朱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在朱棣府上进行了一次密谈。随后李芳远赶往了南京。等到了南京时,他和朱棣再次相遇,两人停下脚步,交谈了很久。随后,李芳远见到了朱元璋,将剩余的宝物献上,并且化解了误会,完成了任务。(出自《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