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常言,登高必跌重

公元1565年,85岁高龄的明朝“青词宰相”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多万两白银,珍宝古玩不计其数。

曾经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内阁首辅,此刻终于端不住了,他“扑通”一声跪在吏部尚书徐阶面前,颤声乞求道:“能否给我留点钱,作为我仆人的遣散费?”

严嵩须发皆白,声泪俱下,在场负责抄没的官员,无不为之动容,纷纷动了恻隐之心,看向徐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是严嵩在暗中提醒徐阶:我曾经待你不薄啊,看在以前提携你的份上,你总得给我留些养老的钱吧。

然而,像严嵩这种在朝堂只手遮天、呼风唤雨,打击异己、心狠手辣之人,怎么可能善待奴仆呢?因此严嵩话里的弦外之音,精明的徐阶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呢?

但徐阶却以“由皇上定夺”为由,委婉拒绝了严嵩的请求。严嵩又以《清明上河图》真迹相送,徐阶心内一动:原来世人觊觎的传世名画竟被严嵩给强取豪夺了?

他当然很想拥有这件稀世珍宝,但精明的他,转念一想:我若收了此画,岂不落人口实?好不容易扳倒了严嵩父子,如今自己若犯下欺君之罪,岂非自寻死路?”

于是,徐阶立即派人仔细搜查严府,将《清明上河图》搜出之后连同严嵩的家产一同上交给了嘉靖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嵩被抄没完家产后,就奉命带了几件衣物和几两碎银踏上了回乡之路。古人常言,衣锦还乡,严嵩却是被抄没了家产回乡,这个中滋味,想必严嵩难受至极。

所幸,嘉靖皇帝感念他侍奉自己多年的份上,给他留下了祖宅和几亩薄田,如此严嵩一时半会还不会生活无依。

但后来为了生计,回乡第2年严嵩不得不变卖掉祖宅田地。钱花光了之后,就寄居破庙乞讨为生,有时为一口吃食时常游走于坟地偷吃贡品,如此晚景确实凄凉。

严嵩87岁高龄时,于贫病交困中黯然离世。曾经家产显赫、位高权重的他死后,也没有钱买一副棺材,只用一床破草席草草裹了尸体下葬。

曾经有多风光,晚景就有多凄惨!

曾经权势显赫、不可一世的宰相严嵩,为何会以如此凄凉的晚景收场?一起来看看历史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才华横溢的“青词宰相”

严嵩,出生于1480年,江西分宜县人,字唯中,号介溪,从小天赋异禀,聪颖过人,8岁可诵书史,撰写妙文,因用语独特被人们称为“神童”。

严嵩19岁乡试中举,25岁殿试中进士,26岁任翰林编修,因病回家休养10年后复任,56岁被同乡夏言提携任兵部尚书,之后进入内阁,再后任内阁首辅,仕途一路开挂。

严嵩文才俱佳,尤其书法造诣很深,字写得很漂亮。而因善青词、好书法,榜书、碑文等的书法艺术极高,诗文清丽婉约,著述甚丰,因而被称为“青词宰相”。

常言,文如其人。严嵩称得上是当时的美男子,他身形修长,眉目疏朗,有一番俊朗之气。儿子严世藩长相则截然不同,严世藩虽然聪明,但个子矮还有残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登基时,为打击旧朝臣与皇权、革除先朝蠹政,而制造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之争,也就是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皇考等问题发生争议。1524年,嘉靖最终勉强同意称生父为恭穆献皇帝,“大礼仪”之争才就此结束。

不久,在为嘉靖生父举行配享太庙仪式中,严嵩特地为嘉靖撰写了《庆云颂》及《大礼告成颂》,因文辞非凡,被皇帝大为赞赏。此后严嵩便青云直上,连连高升。

什么是“青词”?

就是由词臣写出的祭祀文章以焚化祭天,这些文章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因此叫青词。当时嘉靖无心政事,沉迷道教,热衷炼丹制药与长生不老,宫中每有斋醮,就命词臣写祭祀文章焚化祭天。

“青词”始于道教兴盛的唐朝,但发扬光大却是在明朝。明朝不乏词臣以青词邀宠、不断高升,最为著名的就是颇为才华的严嵩。其实这二字是人们对升官非正路之人的极大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65岁的严嵩被嘉靖提拔为内阁首辅大臣,严嵩便开启了他独掌国政、不可一世的20年官场生涯,被人们讥讽为“青词宰相”。

尽管严嵩已年事已高了,但他每日都守在嘉靖修炼道教的西苑里,经常在嘉靖身边服侍,连家都不回。

对皇帝如此忠心耿耿,让人想到了乾隆身边的红人和珅。两人经历相似,结局也大体一致。

但是,伴君如伴虎。要想被皇帝宠信,就必须舍得付出。嘉靖崇尚道教、追求长生,严嵩不止一次为皇帝“尝尿”,个中痛苦,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尝尿官”背后的艰辛

常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嘉靖为追求长生,讲究修炼与服食丹药并重。他听信道士邵元节、陶仲文之言,整日在西苑修炼;又听信两人之言以十三四岁少女初潮的经血来炼丹。

据说嘉靖服用后,很见效果,这其实就是太扯了。一些文人为讨好皇帝也学会了炼丹,甚至贿L位高权重的严嵩,希望以所炼丹药为由得到嘉靖的召见。

无锡文人顾可学炼出的丹药秘方就十分奇葩:用童男童女的尿,去其头尾,加石膏烧炼,状如解盐,被叫做“秋石”,声称可壮阳可长生。

嘉靖大喜,服用后认为有效验,对他大加重用。初时任命他为右通政,后来一路高升,从工部尚书,改为礼部尚书,再至太子太保,如此升迁神速,令人咋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可学

但“秋石”炼出后,当然是断不敢先给皇帝服用的,需要顾可学自己服用尝试之后再送给皇帝服,因而顾可学被人们赋予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绰号“尝尿官”。

当然,甘当“尝尿官”的人远不止顾可学一人,还有一个大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位高权重的严嵩,他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尝尿官”。

为此,明人还专门写了这样一首讽喻诗:

 灵药金壸百和珍,仙家玉液字长春。
 朱衣擎出高玄殿,先赐分宜白发臣。

分宜白发臣”,指的就是严嵩。

严嵩时常伴在皇帝身边,这尝尿的“光荣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头上。嘉靖也会让严嵩尝尿,然后由严嵩禀明药性究竟如何。他这是吸取了老祖宗明宪宗朱见深的经验教训,当年朱见深因服丹药不慎,气断龙脉,一命呜呼了,他不可不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

严嵩为博嘉靖欢心,每次服丹药后都会详细记录服药结果以及服用后的感觉如何。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古代江湖术士的那种丹药对身体的危害性也很大。

有一次,严嵩服了一种丹药之后,全身奇痒,痔疮大发,便血不止,差点性命不保。可见“尝尿官”命悬一线,真心不易。

严嵩舍命试药,令嘉靖大为感动,对他更加倚重。此后严嵩的官越来越大,管辖范围越来越广,贪婪之心越来越暴涨,简直达到了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专权20年,却晚景凄凉

公元1536年,严嵩执掌礼部,负责考试、外交、祭祀、宴飨等,成为无数考学者们蜂拥“孝敬”的对象。其实礼部并不是什么清水衙门,但严嵩就能从中捞到不少油水。

严嵩任内阁首辅时,敛财道路就更加畅通无阻了,他主要控制吏部与兵部,这两个部门被人们戏称为“严府的文武管家”,官位就成为了严嵩父子二人敛财的工具。

儿子严世藩更奇葩,将每个官职都标了价码,如州判白银300两,通判500两,都指挥700两等,甚至将刑部主事职位定到了13000两的价格卖给了项治元,项治元为此被人机封为“项万三”,倒是与明朝首富沈万三相呼应。

严嵩父子俩所贪得财产,加起来数量惊 人,据说他们家的碎金子,就有13000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嵩在朝廷内树大根深,他收了30多个干儿子,那些没血性的官员为给自己找个靠山就投奔了严嵩。严嵩将他的干儿子们把持朝廷各个部门,如此朝政大权就牢牢控制在他手里了。

严嵩也不顾及北部敌对势力对明朝的巨大威胁,其实终其明朝一朝北部毕竟一直都在骚扰中原地带。后来北方蒙古鞑靼部落强盛起来,对明朝构成强大的威胁。

严嵩对此视若罔闻,不采取任何行动,既不练兵,也不备战,反而大肆贪W军饷,不管边防士兵如何死活。

公元1550年,鞑靼武力要求明朝开放边贸,史称“庚戌之变”。嘉靖慌忙派仇鸾保卫北京。不料严嵩怕他打了败仗不好交差,竟命仇鸾不要与鞑靼交战,结果10多万明军一箭未发,眼睁睁看着敌人烧杀掳掠,抢走大量财物等,仇鸾自己还和敌人勾结,与对方议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仇鸾)

仇鸾的行为激起大臣们的公愤,尤其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反对声音更高,他为人正直,对严嵩、仇鸾的丧权辱国行为义愤填膺,于是上奏嘉靖,反对议和。

嘉靖也同意杨继盛意见,但禁不起仇鸾花言巧语说议和的诸多好处,就将杨继盛贬到甘肃临洮当了一个典吏小官。杨继盛虽然被贬,但到了那个贫穷落后之地潜心为民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