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电影演员张连文去世后,刘晓庆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发布消息,称张连文为自己的好朋友。

初听之下,令人有一点奇怪。无论如何,以阳刚汉子著称的张连文与刘晓庆怎么会有交集的?

况且,以74岁这个不算高龄去世的张连文与那个永远青春、活力四射的刘晓庆似乎隔着一个时代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张连文与刘晓庆曾经有的合作关系,不仅仅是那部著名的北影厂拍摄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在这部影片里,张连文与李秀明扮演的角色之间建立了一种恩怨分明的戏剧冲突关系,属于旗鼓相当的对手关系,与在影片中扮演配角的刘晓庆并没有多少交集,更没有什么情感纠葛方面的展示。

影片拍摄于1981年,这是张连文与刘晓庆的第二次合作了,而他们真正的以情侣身份合作的电影,却是1979年两个人主演的电影《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连文1945年出生,在《婚礼》中扮演一个敢于与四人帮作斗争的有为青年,拍摄时年龄34岁。那么,与他配戏的刘晓庆当时多大?

这就涉及到刘晓庆那个神秘莫测、居无定所的出生年月了。

现在在百度百科上查一下刘晓庆的出生年月,说她是1955年出生。

如果这个年龄属实的话,那么,她与张连文相差10岁,在参加《婚礼》拍摄时,她的年龄在24岁。后来她与1935年出生的杨在葆拍摄《原野》时,按这个出生年月的话,那么她要小杨在葆20岁。简直难以置信。

按这个年龄,刘晓庆在她的处女作电影、拍于1973年的《南海长城》中,她只有1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长城》中的刘晓庆

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刘晓庆努力让自己的年龄往小处进化,但导致她的过去的履历很多都无法得到有效安置。

所以,刘晓庆在年龄上做做手脚,也是造成她与搭档的男演员之间似乎差距颇大的错觉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改革大辞典 》( 1992版)中称刘晓庆生于1951年

其实,我们查一查过去的电影志书,会发现刘晓庆的出生年月,一般都注明1952年出生,也有说是1951年出生的。我们取1952年这个出生年月,那么她在《婚礼》中与张连文演情侣的时候,年龄差距不过七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婚礼》里张连文与刘晓庆搭戏的时候,还是挺般配的,看不出有巨大的年龄差距。刘晓庆年青的时候,有一点婴儿肥,脸形微胖,看上去,有一点偏老,与当时正风华正茂的张连文同框,并没有显出什么违拗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连文在《婚礼》里的戏份是对他过去定型的角色形象的一次彻底逆转。从《艳阳天》开始,张连文就是扮演那种永远冲锋向前的硬汉子形象,每时每刻,他在银幕上,总是用他的睿智的目光,扫视着世界的林林总总,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他一直用他的强烈的个性、代表着主流意志的智慧与力场,操纵着整个电影里的进程,有他出现的场面,不会出现冷场,不会出现被裹挟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礼》剧照

但在《婚礼》中不一样了,他不再像之前在《艳阳天》《创业》中那样展现出他的黑里透红、容光焕发、炯炯有神的男子汉风格了,在影片中,他面色苍白,蜕化为一个当时开始呈现流行姿态的“奶油小生”的蛛丝马迹,开启了小鲜肉模式的早期流行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连文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

后来张连文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更是把郑百如的那种苍白、浮肿的神态推向到一个养尊处优的登峰造极处,都使得张连文日益偏离了他早期电影里惊鸿一瞥的糙汉子形象。

有意思的是,接棒张连文文革期间电影里的糙汉子形象的,是面孔黝黑、毛孔粗大的杨在葆之流,正是这个杨在葆,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成为与张连文竞争四姑娘李秀明之爱的“情敌”,这预示着张连文式的硬汉子,让位于那种看起来更蛮野的糙汉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在葆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

这种糙汉子,后来一度时期畸形地发展成八九十年代电影里的刻意追求的“丑星”泛滥,终于把中国电影里的男性美感因噎废食地给毁灭了,直到多少年后,“小鲜肉”的卷土重来,仿佛是对中国电影走上邪路的男人美学的一次变本加厉的绝地反击,一剑封喉,过犹不及。

再插说一句,如果根据浩然那部被剑桥中国历史称之为“极致的浪漫主义作品”的《西沙儿女》拍成电影的话,那么,张连文就将扮演李秀明角色的父亲,而生于1954年的李秀明,只比张连文小九岁。

在《西沙儿女》中扮演张连文所出演的角色程亮的妻子的,则是李苒苒,而李苒苒是马精武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沙儿女》中扮演张连文妻子的是李苒苒

这个马精武在影片《艳阳天》里扮演马老四,年龄足有六十岁左右,几乎是张连文角色上一辈人,而马精武当时的年龄只有35岁。可以看出,演员的年龄与角色年龄都乱了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精武与妻子李苒苒

《婚礼》中张连文扮演一个知识分子,目光无神,面部臃肿,嘴唇娇嫩,哪里还有《艳阳天》里萧长春一言九鼎、大义凛然的气质。《婚礼》这个电影,其实走的是与《于无声处》相似的路线,《于无声处》是海派风格,而《婚礼》则典型地烙印着津门特征,但敏锐度逊色于《于无声处》的“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礼》剧照

影片里张连文与刘晓庆心心相印,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刘晓庆甘愿选择在张连文被捕前夕向他奉献上自己的爱情,表现了用爱情去抵抗邪恶势力的主题。影片里,张连文与刘晓庆肌肤之亲的镜头颇为大胆,面面相觑只差一步就与热吻相碰撞,男抱起女转起了呼啦圈,并驾齐驱相拥而行,不一而足,但是,张连文在情爱角色上并不是一个能够HOLD住刘晓庆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野》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野》剧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打败了张连文的杨在葆后来却被作为能够压制刘晓庆的男子汉,杨在葆与刘晓庆主演了电影《原野》,我们变相地看出,张连文还真的不适合扮演一个情场中的唧唧我我且慑服于女人之手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灵深处》中的陈国军与刘晓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芙蓉镇》中的姜文与刘晓庆

后来刘晓庆与陈国庆相识于《心灵深处》、与姜文碰撞于《芙蓉镇》,都可以看出,刘晓庆是一个更愿意向强势男子倾倒的女人。而张连文显然不是她的菜,而这正是日后她能称张连文为“好朋友”的原因。

爱往往是恨的硬币的背后,而无爱,则可能一辈子没有心灵之伤,得以维持好朋友的情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不是觉得很别扭?

张连文日后向奶油小生的方向发展,也与他的个体特征有关,他有着宽圆的娃娃脸,容易发胖,其实在走出文革电影之后,他的脸型就明显向臃肿方向发展,已经看不到骨架的存在了,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他对男子汉形象的塑造,他的日后电影里的形象更多地因为肉多无骨而呈现出一种阴柔的无奈,相比之下,杨在葆轮廓分明的骨架子的中流砥柱,使得比张连文足足了大了十岁的他能够在《原野》里与相差近二十岁的刘晓庆上演一出呼天抢地的欲望大撞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在葆的优势,正是张连文的弱势,但杨在葆端着一个架子卖弄自己的瘦骨脸型、标榜自己是正宗男子汉的代言人,也让他很快失去了自己的市场。这么一转换,文革与新时期电影的过度期宣告结束,张连文必然地随着第五代导演的横空出世而隐退幕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精武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以后脑勺代表老爷

倒是《艳阳天》里的饲养员马老四扮演者马精武在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露出一个后脑勺,预示着张连文时代的演员们,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在中国电影里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