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贪,不是一个好的字。

人一旦不知道满足,贪得无厌,就已经很危险了,为了心中的贪欲,会铤而走险,甚至不惜赔上身家性命。

当真的要失去生命的时候,才恍然悔悟,痛惜自己悔不当初,而自己辛辛苦苦贪来的钱财,最终也都成为了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也带不走。

越是权力大的人,贪念越重,毕竟他们有贪的途径,如若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倒是想贪,可他又能贪到什么,难道靠着家里二亩三分地的面子还能收到重礼不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手上没权,心里没事,倒也能吃得香,睡得稳,这也不失是人生中的一件乐事。

遥想古代那些贪官污吏,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时时刻刻担心东窗事发,又怎么会能睡得安稳?

不过当权力足够大的时候,那些贪官的胆子也会越来越大,甚至没有吃不香睡不好的顾虑,比如说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他就是将贪写在了脑门上,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好这一口。

仗着有皇帝的撑腰,和珅根本不担心有人敢动自己,所以他变本加厉,几乎把能贪的都搬回了家。

和珅的人生很励志,早年也曾拒绝过别人的行贿,但后来他却主动跳进了这个泥潭,且在其中逍遥快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乾隆即将去世的时候,他也开始睡不着了,看着家中价值十多亿白银的财产,他预感到了自己的陌路,因为钱财本身无罪,但数量多了便烫手了。

所以精明的他在临终前给儿子下了两道密令,此举也保全了他的后人200多年。

那么这两道密令究竟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不过说此之前,我们还得先说说他究竟贪了多少钱,只有清楚了这点,我们才能理解和珅为什么能遇见自己的结局。

从清到贪

和珅,满洲正红旗人,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与弟弟和琳便过上了穷困潦倒的日子,幸好有位老家丁时常帮助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和珅很聪明,学习也很刻苦,精通汉、满、蒙、藏四种语言,虽然科举名落孙山,但他却善于表现自己,很快成为了乾隆仪仗队中的侍从,后来便一路高升,直到当上了侍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珅有了权,自然有人就想着送礼,一位叫安明的小官为了升任司务,便给和珅送去了贵重的礼品,和珅却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可是后来在安明的恭敬伺候下,和珅还是保举安明当上了司务。

安明很开心,便送了一个价值连城的玉给和珅,和珅再次拒绝了,但令和珅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他也将沉沦其中无法自拔。

乾隆四十五年是和珅心性发生变化的一年,这一年,云南按察使海宁揭发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备受乾隆信任的和珅被安排去查办李侍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查不得了,李侍尧确实贪污了,并且贪得还不少,当他被抄家的时候,和珅都看呆了,那么多的钱财,他做梦都没见过,而他心中的贪婪也在这时候被放大。

乾隆皇帝远在天边,自然也不知道李侍尧贪了多少,于是和珅将其中一部分运回了京师,而另外一部分则运回了自己的府邸,回京之后,乾隆很欣赏和珅便又对他封官封赏,他感觉这一切都美妙极了。

从贪到权

和珅极善于揣摩和逢迎乾隆,而一旦乾隆要用钱,和珅总能全数甚至是超标送上,乾隆对和珅的贪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更让和珅疯狂。

后来为了笼络乾隆,和珅还制定了制度,将那些贪官的钱财,全部充入乾隆的个人小金库,而不是国库,而贪官们只要钱财拿出得多,不仅不会有性命之忧,甚至还能留任察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官员们则掀起了更为疯狂的贪污行径,百姓穷了,国家穷了,但乾隆与和珅的腰包却鼓了,而清朝走向灭亡,从这时候便埋下了伏笔。

和珅善于经营,而他积攒的财富也相当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