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曹爽,是曹操的侄孙,曹魏宗室及重要大臣,在魏明帝曹叡病危时,他与司马懿共为托孤大臣,那掌握军政大权的曹爽至死都斗不过司马懿,还被灭了三族呢?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大势已去,曹魏外部威胁大为降低,但为何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不一鼓作气灭掉蜀汉一统天下呢?

因为曹叡跟父亲曹丕一样都不长寿,曹丕40岁去世,曹叡活得更短36岁就去世了,如此短命也意味着曹魏走上了下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239年,曹叡在洛阳病逝,将年仅8岁的长子曹芳托付给了两位重臣-曹爽与司马懿。

曹芳继位后,曹爽担任大将军,司马懿担任太尉,两人共同辅政。原本两人关系处得还比较融洽,但曹爽耳根子软,听信亲信之言打击司马懿,令司马懿很不爽。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时间一久,面对曹爽等人的咄咄逼人,司马懿忍无可忍,决定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爽

一是蓄养死士三千。

司马懿一面韬光养晦以迷惑曹爽等人,一面让儿子司马师蓄养死士3000,为最后的摊牌甚至政B做准备。

司马懿的隐忍与奸诈在中国整个古代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司马家族在曹操当权时就颇负盛名,到司马懿这代又出现了著名的八达,而司马懿又是八达中的卓越人物,因而被曹操费尽心机纳入麾下。

但后来因司马懿有狼子野心的“狼顾之相”被曹操所忌惮,想方设法想要除掉他,但最终司马懿还是凭借自己的谋略与隐忍消除了曹操对他的怀疑,他甚至还活过了曹操、曹丕甚至孙子曹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与司马懿

司马懿这数十年的隐忍,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像他这样的一个狠角色,要对付曹爽这样的人,似乎也只是信手拈来。不过,曹爽掌控曹魏军政大权,司马懿又被曹魏忌惮,他想要有所动作,也是很不易的。

于是,隐忍10年之后,即公元249年,司马懿认为时机已成熟,于是趁曹爽离开洛阳去祭奠曹叡的同平陵,曹爽儿子与亲信都一同前往时,就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联合老臣蒋济等人发动政B,以一举歼灭曹爽一党,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高平陵政B。

此前,司马懿虽然位列三公之上,但他只是名义上的太尉,曹魏政权被曹真、曹爽等人掌控,想必曹魏对司马懿仍然心存防范,并没有给他实权。

司马懿只能经常以养病为由在家,很少公开在外活动,但内心对曹魏政权却一直没有放弃觊觎之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联合其他大臣里应外合。

司马懿手上可靠的帮手,就只有他的几个儿子和弟弟司马孚,但他们大多也都是闲职,并没有兵权与实权。

而要与曹爽斗,就必须靠实力说话。史载,司马懿命儿子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起了决定性作用,后来的政B成功皆源于此。

但在曹爽一伙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要想政B成功,却也非常难。于是除了司马家族的力量外,司马懿又联合内大臣高柔、王观、蒋济等帮手参与,确保高平陵政B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由高柔带人复出曹爽的大将军营宣读皇太后诏书,令曹爽深信不疑将大将军临时接管军权交给高柔;

2、让王观带人去武卫将军营同样以皇太后诏书以代理中领军身份坐镇那里,以防止北军五宫等反攻;

3、司马懿与蒋济一同带兵出城,占领洛水之上的浮桥,以迎接曹爽等人的反扑。

可以说,司马懿联合的此三人是除了司马氏家族以外能够保证政B成功的最大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眼光真毒,他选中的这三人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与司马家族成为政B的最佳组合。

如:高柔时任司徒,是三公之一的文臣,是当时司法系统的最高负责人;王观时任少府,是洛阳本地的父母官;蒋济时任太尉,统率洛阳禁卫部队。

当然,这样重大的行动必定要经过几人长期密谋与策划,司马懿之所以选中他们作为中坚力量,正是看中了他们的实力。

再有,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对于军队的信息,他掌握起来也很便利,但由于他仍是曹爽等人的监视对象,他掌握信息有限,因此高柔三人掌握的会更多些。

由于组织周密,出手果断,司马懿父子在洛阳发动政B成功,并迅速控制了洛阳,但并不意味着政B就已经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柔

那时曹芳、曹爽等人仍在高平陵,天子在谁手上,谁就是勤王之师,这是司马懿所不具备的,而且各地人马并不都听令于司马懿。

按说,事已至此,曹爽应该殊死一搏。但司马懿派人来做他的工作,一通连哄带骗之下,他竟然真的认为司马懿不会杀他,就主动回到了洛阳,没想到正中了司马懿的圈套,被司马懿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