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朝求生,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虽然是两句很普通,甚至是有些俗的口号,但是在明末时期却产生了相当巨大的作用,在这些口号的影响下,李自成的起义军很快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支持,李自成的大事业自然也在蒸蒸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史》记载说,当时的民众“唯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

后来李自成又提出了“均田免税”的口号,再次收获了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他的起义军甚至发展到了百万之众。

李自成本是一个贫农,能号召百万民众,在当时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毕竟人多了才好办事,人多了才足以在乱世纵横捭阖,李自成也因此走出了低谷厄运,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柳暗花明的大道。

可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李自成虽然勇猛也有胆识,但他在舞文弄墨上却并不精通,他为何能想到这些被底层民众传颂和极易收获人心的口号?

其实这些口号并不是李自成想的,而是出自他的首席谋士李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李自成崛起的道路上,李岩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没有李岩便没有李自成,可是在李自成风光无限的时候,却将李岩给诛杀了。

那么李自成为何不顾大业自断臂膀,功劳巨大的李岩为何又惨遭冤杀?

起因只是一则谣言,确切地说,是李岩的姓氏惹的祸,这背后的故事曲折离奇,但完美诠释了谣言猛于虎,我们一起来看。

李岩入伙

李岩原名李信,是河南杞县人,他的父亲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但是在崇祯初年的魏忠贤谋逆案中受到了牵连,直接被一撸到底,成为了平头老百姓。

好在李精白为人不错,回到家乡之后也没有受到为难,反而靠着当官时积攒的财富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乡绅财主,而李岩也因此得以饱读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读书很刻苦,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应试成为了举人,可谓是青年才俊,前途无量,只是在那个乱世,李岩的才能被埋没了,后来随着明王朝不断加重赋税,富裕的李家便成为了当地朝廷多次剥削和压榨的对象,李岩气愤不过,但又无可奈何。

李自成揭竿而起后,起义军多次被明军追击,后来他率军进入了河南,李岩便投入到了李自成的麾下效力。

经过交谈,李自成意识到了李岩的谋略,便对李岩说:

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开基者也。

李岩确实是文武全才,他看到了农民起义军的桎梏,为此他向李自成提出了“尊贤礼士,除暴安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的战略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自成深以为然,后来还推行了李岩提出的“均田免赋”的口号,起义军得以壮大,为了让民众接受和欢迎起义军,李岩还让士兵扮作商人,在攻占的城中大肆宣扬义军纪律严明,不杀不抢。

李岩觉得这些口号还不太接地气,于是他便编了很多接地气的口号,比如说开篇说的那两条,便是李岩编的。

李自成坐大

在李岩的诸多策划下,起义军则有了民众基础,李自成也摇身一变得以称王,1643年10月,便带领起义军攻破了潼关,杀死了当地督师孙传庭,进而占领了陕西全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元月,李自成便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在此之后,李自成的起义军一路所向披靡,同年4月7日,便攻克了宁武关,由于伤亡惨重,李自成黑暗心理爆棚,还在此地屠城,犯下滔天罪责。

再之后,李自成大军开进宣府,明崇祯皇帝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