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神雕侠侣》中,蒙古大军兵临襄阳城,郭靖为救两个草包徒儿大小武,与杨过身入敌营,结果郭靖重伤而归。次日金轮国师与尼摩星等四个高手潜入襄阳,黄蓉临盆在即,为了救郭靖,杨过将一个灰衣小兵点了穴道负在背上,盖上郭靖的帽子,假意引开四人。

缠斗中杨过将这小兵从墙头抛给了尼摩星,叫道:“郭靖给你!” 另外两个恶人为抢头功上前争夺,三人拉住小兵的躯干手足,几道大力将这可怜人分成了三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庸小说中不乏有这种出场就当了“炮灰”的小人物。《倚天屠龙记》里,明教四大护法之一的青翼蝠王韦一笑,每次激引内力时,须饮一次人血,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杨逍邀他助阵,韦蝠王随手抓起一个上菜的小僮,须臾命毙。身为主人的杨逍也没觉得有何不妥,只淡淡一句:“蝠王上得光明顶来,便是瞧得起我”。

在以实力说话的武侠世界里,小角色的生命卑贱如蝼蚁,读者也不会给任何的情绪停留,因为主线的推进更有吸引力。毕竟救下郭靖与保全明教安危,比起两个无名之辈的生命更迫在眉睫、更顾全大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时看武侠小说,只在意主角的侠义情仇,那些反派的存在更多是为了映衬主角的人性高度,让人恨得牙痒之余,期待主角来除之而后快,通过他们体会到嫉恶如仇、行使正义的快感。

当我们再看武侠小说,为书里一个小人物生命的凋零而伤感不平时,可能正如王小波所说“生活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在这个小人物身上,我们也许看到了那个寂寂无名、做了生活的“炮灰”的自己。

被杨过以正义之名、单方面宣判他死亡的灰衣小兵,甚至连自我牺牲的机会都没有,被点了穴,一句话无法发出,眼睁睁成了白送性命的“工具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生与死都如飞蓬断梗,如何也由不得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文作者杨叛,曾以灰衣小兵的视角,写了一则短篇武侠《小兵物语》,短短三千来字,写尽这个小兵一生的心路历程。像他这样守城的小兵, 襄阳城有几万人,这样不起眼的平凡人,是散落于各个角落冰冷的“人口基数”,谁会去关注他们个人的悲欢离别?

但在小兵的世界里,他也有理想、有抱负、有爱情。为守城累到三四天没合眼也毫无怨言,二十一岁的热血青春,像桩一样被钉在城垛下。他觉得最美的女孩,是城东卖热汤面的茉莉,茉莉给他装的面总比别人的多,还额外撒上一把香菜沫。

忽必烈攻城时,小兵和战友们连日奋战,城墙下的尸体像一堆堆材垛子,来不及悲伤,他好像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归处。茉莉从城东担着热汤面来到城西,只为给小兵送上一碗面。临走时叮咛:“别的我不管,你可要活着来吃我的面喽”,小兵应允着,眼泪却砸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靖去忽必烈大营救大小武,小兵敬仰郭大侠,为他忧心仲仲,那天他当值防哨,一直向大路远眺,第一个发现受伤的郭靖与杨过,因为他送回急时,两人医治后脱离了危险。小兵感到无比骄傲荣光,他救回了郭大侠,也等于救了整个襄阳。

第二天城内起火,正是金轮国师在郭靖的住处放的火,小兵心急如焚,第一个拿起水桶向郭大侠家跑去,正想着冲进大火中救出郭大侠,突然身子一麻,被人扣了顶帽子背上了肩。明白是那姓杨的少年,小兵立即知道了自己的结局,是了,除了茉莉,没人在意一个灰衣小兵的死活,郭大侠是襄阳的救世主,他的命能换回郭大侠,也是值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上传来一阵剧痛,小兵还没缓过来,就听姓杨的少年说了句:“郭靖给你”!踢下墙头的那刻,小兵不怨也不恨,姓杨的少年这么做是对的。三个人拽小兵大力地一拉,恍惚间小兵听到了茉莉的声音:“别的我不管,你可要活着来吃我的面喽”……

当灰衣小兵不再面目模糊,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呈现时,小兵之死就有了难以言喻的无力与悲壮。他也是父母疼爱的儿子,也有心上人惦念安危、翘首以盼。杨叛截取了这个在《神雕》中转瞬即逝的小人物,替他平凡的一生发声,得以让读者注目,去看到一个“炮灰”的伟大与荣光。在某种意义上,他和郭靖这样的大侠一样,都是为国为民的正义之士,只因为他们平庸,所以连死亡都难以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每一个死去的“灰衣小兵”,身后都有等着他们活着回去的“茉莉”,为他们煮上一碗人间烟火气的“汤面”。于普通人而言,竭尽全力,不过就是为着有份现世安稳的平淡生活。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说过一句“我为天下计,安惜小民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倾轧而过的,是数不尽的小人物,悲欢离合尽为尘土,留名于千古的,唯有那些“成大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