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之后,两岸的贸易开始升温。大陆制订了一系列惠台政策希望让台商获得实惠,台湾的鱼类产品和水果更是作为第一批的农业商品进入了大陆市场,并且得到了民众青睐。如今,台湾的石斑鱼因为被查出含有土霉素、孔雀石绿等有害物质残留而被大陆禁入。事实上这早已不是台湾岛内的石斑鱼初次检测出有害物质,早在2005年台湾岛内贩售的石斑鱼就曾经查出过孔雀石绿超标。而后的十余年间更是多次传出台湾石斑鱼养殖业者存在滥用违规药物的黑历史,甚至渔业人员自己都坦陈“鲜活石斑鱼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活鱼受伤,多半要施打麻药及抗生素。”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我慢慢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渔业屡传滥用药物的丑闻

台湾石斑鱼养殖的黑历史

台湾岛内的石斑鱼养殖场主要集中在台南、屏东、高雄等地,这些地区都是民进党的铁票仓。当地的农渔民即使通过将农产品销往大陆而赚得盆满钵满,依旧会把手中的选票投给民进党。而抛开两岸的政治分歧,单从石斑鱼本身的养殖过程来看,台湾石斑鱼也确实存在问题。台湾岛内的石斑鱼因为口感细腻深受民众的喜爱,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却难免会出现鱼类的受伤与感染。养殖户就会使用孔雀石绿来防治鱼类的伤口感染。孔雀石绿当中含有致癌物质,在2002年就被大陆列入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但是,2005年8月香港的一批淡水鱼中就发现了孔雀石绿超标,同时台湾进入香港的青斑之中也发现了孔雀石绿。2005年10月,台湾一批孔雀石绿超标的石斑鱼进入了台北鱼市和家乐福超市,一时引发热议。这也揭开了台湾农产品养殖过程中的黑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雀石绿

马英九执政时期,大陆与台湾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陆对于台湾多项农渔产品给予了降低关税或免征关税的优惠政策。台湾的石斑鱼也在名录之中,2009年大陆对于石斑鱼的关税是10.9%,2010年就降到了5%,2012年1月1日正式免征关税。2010年,3000尾鲜活的石斑鱼到达了厦门。这是首批以“小三通”的模式进入大陆的台湾活鱼,总重量为2.1吨,价值在2万美元左右。以前的石斑鱼都是转经香港而后进入大陆,新鲜程度不如“小三通”直达的高。这也让台湾的石斑鱼在价格上很有竞争力,也得到了大陆民众的追捧。高雄县永安乡是台湾石斑鱼主要的产地之一。当地的养殖户苏仙堃提到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后,他所养殖的石斑鱼价格每斤基本上都在250元新台币左右,最高还曾经到达每斤520元新台币的峰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石斑鱼进入大陆

然而台湾的养殖户依旧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孔雀石绿来消毒,完全不顾及大陆的相关禁令。2011年4月台湾地区的农业部门就曾经针对15批石斑鱼进行抽查,其中两个批次的石斑鱼检测出孔雀石绿超标,分别来自台南和嘉义。根据养殖户所言,是因为养殖的水域受到了污染而没有及时清理才导致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台湾的农业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也对于其进行了处罚。2012年,产自台湾岛的冷冻石斑鱼也将进入大陆市。这些石斑鱼的身上还有台湾农业部门开具的信息情况说明、产地政府的印章证明和带有详细养殖流程的二维码,用以确保安全,可以说是每条冷冻石斑鱼都是带着“身份证”进入了大陆。然而也因为这次的冷冻石斑鱼输入,台湾的养鱼户一不小心说走了嘴,揭示了一个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鲜石斑活鱼运输中会用抗生素和麻药

屏东县的石斑鱼养殖户陈怡如在介绍这批冷冻鱼时,不小心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她直言“以往的石斑鱼透过‘活鱼运斑船’运送,为避免过程中活鱼受伤,多半要施打麻药及抗生素。”这从侧面证明台湾岛内的石斑鱼养殖过程中不仅有业者用孔雀石绿消毒,更会有人在当中使用麻药和抗生素,这就为日后检测出石斑鱼中过量的药物残留埋下了伏笔。2013年8月,台湾岛内又被爆出高雄、屏东地区的石斑鱼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民间自制的消炎药,其中装的竟然是农药和受管制的化学药剂。检查人员在屏东枋寮仓库查到了大量的管制化学药剂,其中含有“重铬酸钾”、“锌锰乃浦”等有害成分,随后也成功破获了相关的团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屏东县

这些药物生产者将违禁药物印上自行生产的标签散装零售给不知情的石斑鱼养殖户,据其交代已经长达五年之久。这也让台湾的石斑鱼生产链蒙上了一层阴影,过量食用“重铬酸钾”会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而“锌锰乃浦”则是一种鱼吃了没事,可是人吃了毒鱼肉能够导致胎儿畸形和甲状腺疾病的药物。这些可疑的石斑鱼中已经有多少被端上了民众的餐桌,有多少销往了大陆已不可考,这也引发了岛内的不满和抗议。而台湾岛内对于鱼类产品检验的精准度也在当时受到了质疑,也就是说按照台湾岛内的检测标准和检测精准度,可能无法呈现出完整、真实的结果。2014年9月22日,台湾地区要求石斑鱼必须要经过新型的检测之后才可以上市,但却出现了检测合格的石斑鱼依旧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上的石斑鱼

2014年10月,台湾卫生部门对于一批已经检测合格,批准上市的石斑鱼进行临时抽检时发现,当中的“还原型孔雀绿”依旧超标。这批石斑鱼正是来自于屏东县枋寮乡的一个养殖场,当时的渔业部门近海组组长石圣龙指出,这批石斑鱼将被收回后销毁。不过他也坦陈:“这批石斑鱼中的大部分已上市卖出,大概都吃到顾客的肚子里了”。这也让台湾地区的鱼类产品检测能力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到底他们的检测标准和检测精度是否达标,这一点恐怕只有台湾相关部门自己清楚了。而随着民进党上台,两岸之间的交流几乎陷于停滞,甚至大陆方面关于农产品输入的相关反馈,也常常被台湾当局无视。

大陆真的把台湾惯坏了

事实上,台湾岛内的石斑鱼检测到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大陆也曾经发现了台湾岛内的石斑鱼存在问题。2019年3月,大陆发现台湾的一批石斑鱼中出现了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等相关症状。大陆第一时间提出了警示,并暂停从台湾地区林青德养殖场输入石斑鱼,而且要将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的检测率提高到30%。2021年,大陆的相关部门又在台湾的石斑鱼中检测到了孔雀石绿、结晶紫等禁用药物,甚至还有土霉素超标。结晶紫是一种染色剂,也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它可以治疗糜烂、溃疡及表皮感染。这三类物质应该都是在给石斑鱼消毒杀菌的过程中使用过量,从而造成了残留超标。台湾岛明明知道大陆不允许将孔雀石绿、结晶紫等物质用于兽药,还明知故犯。大陆经过了多次反馈无效后,最终决定在6月份禁止台湾的石斑鱼进入大陆,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石斑鱼药物残留超标

在近十五年的两岸贸易中,大陆对于台湾早已是仁至义尽,大陆更像是一个把孩子惯坏了的母亲,无论对方做什么都选择包容。以往的凤梨、释迦、莲雾因为含有寄生虫,大陆多次反馈都没有得到回音。如今台湾方面对于大陆有关石斑鱼的反馈又是“只读不回”,相信任何一位客户都不会容忍这样的服务态度。当大陆的禁令出台后,台湾岛内的各路政客更是炸了锅。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陆委会主任邱太三都出来上蹿下跳,向大陆泼污水。而农业部门主管陈吉仲刚刚确诊新冠,竟然说是“大陆趁我染病搞突袭”,真的是不知所谓,夜郎自大。而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台湾立法机构民意代表王美惠,她竟然说大陆是“贸易渣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美惠

民进党政客统一的论调就是说大陆此举是“政治打压”,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很荒谬的。因为自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台湾地区的石斑鱼在大陆的售价和销售量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还节节攀高。其中龙胆石斑鱼在2017年的报价是80元新台币(每台斤)。而2018年的龙胆石斑鱼就涨到了180元,这样大幅度的售价上涨正是发生在蔡英文上任一年之后。台南市七股水产养殖产销班班长杨惠钦表示上涨的原因就是“大陆抢购”。台湾方面也应该好好反省自身,石斑鱼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的黑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至今也无法有效改变。这说明台湾岛内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严重滞后,而且缺乏基本的贸易诚信。大陆可以对于台湾让利,但也不会是无休止的包容,大陆对于台湾早就已经是仁至义尽,忍无可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吉仲

大陆是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台湾向外贩售的石斑活鱼共6635吨,其中销往大陆的有6121吨,占比92.2%。销往香港的有513吨,占比7.7%。”可以说台湾岛内所有外销的石斑活鱼都到了祖国的市场中,可是台湾岛连基本的严格检测都做不到。民进党还狂言涉事石斑鱼已经在台湾做过检测,可是根据2014年检测失灵的情况来看,台湾还是好好从自身找找原因吧。当经贸往来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就会失去最本质的核心,诚信为本、货真价实是任何商业行为的基础。台湾可以接受美国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却没理由要求大陆也接受台湾含有药物残留的石斑鱼。至于岛内会不会出现“一天吃十八条石斑鱼”的景象,这些石斑鱼会不会进入台湾军队“阿兵哥”的餐桌上,我们也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