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一年,因为埋头改旧作,忘了头条更新,一个月只更新了一篇,终于换来了一个令人难堪的结果:取消了优质文化创作者的“V”标志。

再想重新夺回这个“V”标志,可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要求必须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5000。

在目前的平台的推荐体系下,达到阅读5000,是相当困难的。

尤其是2023年3月份之后,很多头条创作者都感到推荐量大幅下跌,而个人觉得还好,因为从3月22日开始,突然被平台纳入了一个“优质创作者计划”,下面标明流量+60%—100%。有效期截止2023年6月20日,那么,这个计划的享受时间,是三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个计划的加持,推荐量又开始有所提高,原来消退的写作热情,又开始高涨了。

所以最近写作的产量还是自我感到挺满意的。

4月7日,收到平台的短信:

——亲爱的创作者,头条「图文单篇付费」功能即将上线,特邀请你来优先体验!

该功能可以降低知识变现的门槛,提高图文内容的变现效率。现在报名体验,按要求发布内容后,还能获得高额加油包激励哦~

→点击这里报名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着好奇的心理,便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

随即,最大的变化,就是付费功能开通了。我记不清之前是否开通这个功能,应该是开通过的,当时只是想把所有能开的功能都开足了。但应该没有通过,认为“图文质量不高”,所以,之前没有开成功“付费专栏”。

现在参加了这个活动,最大的好处就是开通了“付费功能”。

但对付费卖文从来不抱希望。

因为这不符合互联网的原则。

本人最大的感受,如果“付费功能”开通之后,那么,付费的用户,就可以通过付费,来干预你的写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不受付费者的影响,执意于自己的思路,那么,还好。

问题是,如果你介入到一个特殊的地域,你很可能会因为付费这个元素,而受到付费者的极大的影响。

笔者对此深有体验。

有一阵,我关注了山东拉面哥的资讯,写了系列解读文章,有一天,突然有很多网友在打赏功能下给我打赏,那一天累计有80多元。

当时吓了一跳。惊吓的原因,是这个打赏会让我失去自我对描述主题的公允性的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写文章就是出于本心,展现性情,不受束缚,如果被打赏下面的金钱左右,还能够在文章中保持着自己的一成不变的原则吗?

所以,我在第二天关闭了打赏功能。

现在事后想了一想,幸好我关闭了打赏功能,因为紧接着有一些挑衅者,开始说我来收割流量了。

但是我关闭打赏,堵住了那些说我收割流量的人的嘴。

因此,笔者对收费专栏一直保持着戒心。

目前我能够看到在直播的时候,关闭打赏的,一个是刘德华,一个是我曾经关注过且作过解读的至今仍然在激励着我、让我尊敬着的劳动者。

很多写作者抱怨,写作没有收益,转而甩袖不干,拔腿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笔者的体验是,作为一个曾经多年游弋在网上的冲浪者,一直很享受网络写作自由的这种氛围。

实际上,在最初进入头条号的时候,根本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记得当时平台有一个规定,就是文章要被选上,才能有收益。

而我当时的文章,没有一篇被选中。所以,点击率惨不忍睹。

后来有一天,突然头条号改变了策略,取消了“选中”制度,对所有的文章,都按照点击率折算收益了。之后,我才意外地看到,发出每一篇文章多多少少能有收益的递增了。

再往前,曾经混迹过博客、天涯社区、网易社区、新浪社区,那时候,所有的写作,都没有一分钱收益,但还是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为什么这样?

就是喜欢平台能够畅所欲言,无所顾忌。

在这种享受发言的快意的过程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对自我潜能的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写纸媒文章,都是尽量隐讳文意、表达公允、四平八稳,而且一般都控制在一千五百字左右,所以那些文章写起来都非常拘谨,拿到网络上来,根本没有阅读的价值与快感。

而在网络上的写作,也是获得快意平生的一种畅达、舒适感,可以信马由缰而又言之有理,个人感到,这是网络写作给予个人潜能释放的最好催化与激发。

就在这期间的网络写作过程中,一位编辑看中了我写的冠名为《女优秘辛》的小说,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这一个游戏之作、也曾经被新华社通稿点名的低俗小说,能够以《好女孩,谁赐我》的书名,正式出版,而且第一版很快宣告售罄,又重印了一版。

后来,《科幻世界》的编辑部主任也联系了我,让我为他们的刊物撰写中插的“科幻电影”专栏,也在同一时期,《中国银幕》的梅主任联系我,让我为他们的刊物写专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网络对自我的释放,而达到的一种更多的真实的自我的表达,这种真实的内心陈述,显示出网络写作所能达到的一种可贵的底蕴与质地。

再后来,我写的读书的书评,又被报刊编辑所看中,《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读书周报》这些一直在我眼里看来是高不可攀的上海报纸,也约我写书评、影评,那一段时期与这些报刊的编辑来往密切,但也在这一过程中,重新体味到了纸媒写作给人带来的痛苦与窒息感,觉得言不由衷,词不达意,花费的精力很多,但却没有多少真实的内心表达。所以,也就淡泊了与这些纸质媒体的来往,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网络的写作上。

这一点,笔者感到,应该感谢多样的网络平台,给予我们提供了发声的地盘与权利。

笔者也很珍惜这样的空间。

有了这样的空间,应该感到很满足了,如果再去纠结于通过收费专栏,去挣取“费用”,那么,我觉得是背叛了一直以来进入网络写作以来自己所能得到的那一份心旷神怡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笔者对付费专栏的开通,一直兴趣不大。

笔者还是感到,既然在互联网写作,还是少一点壁垒,多一点畅通,如果在“付费”这一个结界上,建立起了一道防火墙,那么,网络写作的乐趣还有多少?

思忖再三,我还是把付费专栏给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平台尝试付费专栏,预示着网络平台在收益体系上有了新的值得关注的动向,很可能这种付费模式在试验成功之后,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设置,而之前依靠点击率获取收益的模式会越来越萎缩,但是,笔者还是觉得维持在网络写作的初心不能丢弃,因为自己毕竟依靠最初的互联网的四通八达的畅通性,获得了自己的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收益,那么,我也希望能够把这份获益,以接棒式的方式传递下去,让文字与思想尽量远离金钱的阻断,保持住自己在平台写作中那份最满足与最快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