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上来说,论案件残忍程度与作案手法的缜密程度而言,南大碎尸案可谓是当代悬案之首。

被害人的头颅被煮,尸体被加热半熟后切割成2000多块,将其分开包装,分批次抛至南京市区八个以上地点。

更可怕的是该案至1996年发生之后,距今已有26年一直迟迟未破案,凶手仍逍遥法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骇人听闻的手法,造成的影响恶劣持久,是该案区别于其他案件、引起社会巨大关注最重要的一点。

1、清洁工意外发现尸块

1996年1月18日星期四,南京突降大雪,一直到1月19日上午雪才停。

这也让原本在凌晨5点进行的环卫工作,推迟到了上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在南京大学南边的新街口华侨路一个建筑工地,一位清洁工正在卖力地清扫积雪。

当她开始清理垃圾桶时,发现了一个装着肉片的黑色塑料袋。她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肉大概有一斤多重的样子。

这让她十分惊喜,随即又开始小声嘀咕,“现在的人真是不懂节约,这么好的猪肉竟然都不要了。”

大约半小时后,在清理到附近大涧银巷13号的垃圾堆时,她又发现了同样装有肉片的垃圾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清洁工虽觉得奇怪,但也没多想。很快结束了工作,便将两袋肉捡回家,准备中午做顿肉吃。

可在清洗肉的过程中,却惊悚地发现有三根人的手指。清洁工当场被吓得魂飞魄散,尖叫着冲出了厨房。

没命地跑到楼下的警务亭,报了警。

接到报警之后的南京公安局,立刻出动了警员,在确定这位清洁工捡回家的肉为人体组织后,联合当地环卫部门,在南京大学附近的垃圾堆进行大规模的搜索排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警方全方位搜索人体组织

在19日、20日这两天,警方先后在多处地点找到零散尸块

(为了方便观看,我们将清洁工捡到尸块的地点标注为A区域,接下来警方搜索到尸块的地点分别为以下图中的B、C区域。)

——B区域发现的情况

(1)在1月19日上午,警方在南京大学南园小粉桥路段四个小区门口的垃圾箱,发现了两个旅行袋和两个垃圾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两个垃圾袋装有的肉块,共计重1.2公斤。

两个旅行袋,一个印有上海旅游字样,里面装有内脏和碎尸,重5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是印有桂林旅游字样的旅行袋,装有部分肠体组织和肉块,重6.5公斤。

在此之前,清洁工发现的两袋肉重量分别为0.8公斤与0.7公斤。

其中在小粉桥附近发现的4个抛尸地点距离相隔较近,也是凶手抛尸最为密集的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月20日,在南大校医院汉口路的校门口,发现一个装有0.8公斤肉块的塑料袋。

(3)当日又在天津路门内计算机房中心旁的树林也发现了袋装尸块。

(4)1月20日,在南大天津路校门口的公交车站点,发现一个上有“中旅社”标签的双肩背包,装有较完整的人体骨架,重达7.5公斤。

(5)1月20日或此后,在南大校园体育场发现重约0.6公斤的尸块,其中发现了类似子宫的人体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发现人体组织的区域位于地图上的B区域,均为南大附近。

——C区域发现的情况

(1)1月20日晚,在距离南大3公里远的水佐岗小区发现了由床单包装的可疑物品。

一张完整的床单被撕成两半,一半装有头颅和尸块,重3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半床单上装有沾满血的衣物,重1.5公斤,其中衣物与受害者的肠子一样,均折叠地很整齐。

经过警方事后调查,这里丢弃的人体组织都是在19日之后抛出的。

(2)之后几日,在水佐岗某水井盖下找到了红色外套,里面包有尸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在南大附近又再次出现尸块,可能是此前搜索遗漏,也可能是凶手仍然在陆续抛出未能处理完的尸块。

以上是警方在接到报警后在接下来的数日,陆续搜索发现的凶手的抛尸情况。

3、案件的影响

经过警方最终确认,仅被切割的尸块就有2000多块,刀法专业精细,切割的尸块码放整齐,且被煮至半熟。

头颅和内脏有与沸水接触过的痕迹,同样呈现被煮过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当年DNA技术不成熟,加上人体被切得太零碎。尸体还是被害人室友通过辨认其头颅才最终确认了身份,死者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刁爱青。

室友辨认尸体时,见其惨状,即使事先做好了心理准备,看后也没有一人能扛住。

吐的吐,哭的哭,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从此再也不敢吃红烧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案发生之后,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其案件恶劣程度已超越普通人承受的极限,到达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在南京大学校园内更是人心惶惶,男女同学出门皆结伴而行。

刁爱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会遭此横祸?凶手到底是谁?他与被害人又有什么关系?

案件谜团重重,加上造成的影响之恶劣,受到南京警方的高度重视。

为迅速侦破此案,成立了专案组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从被害人刁爱青的关系网,遇害前的轨迹着手。另一方依据弃尸地等特征,将侦查重点定在了南大,发动人海战术,对南大的校内所有人员进行大规模细致的排查。

4、刁爱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刁爱青1976年3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中有一个姐姐,1990年就已经参加工作。

1994年刁爱青第一次参加高考,但因成绩太差落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选择复读,但高考成绩距离理想大学南京大学仍相差甚远。最后托关系进了南京大学的专科成人教育脱产班就读。

她所读的成教班与南大正规的本科班相比,学校对其的管理也相对松散,开学较晚,9月底刁爱青才去学校报到。

遇害时刁爱青不过刚到大学两三个月的时间。

根据刁爱青的室友以及家人对刁爱青的描述,我们能大概勾勒出刁爱青的样子以及性格特征:一个出生在小镇的姑娘,性格内向又执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高1.65米,长相普通,身材适中,留短发。

朋友不多,大多数时候爱独来独往。爱看书,有时周末出门,总会在书摊前流连。

有些小文艺,喜欢王杰、齐豫等嗓音有些忧郁的歌手。

她到南京时间不长,除了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在本地并没有其他熟识的人,室友也从未看到过她与外界的熟人来往。

另外,她也并无交往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只是万千普通中学生的一员,交际圈子简单,那凶手为何偏偏会选中她?在案发前几天有没有发生可疑的情况?在她失踪之前,她干了些什么?

接着警方又走访了刁爱青的同学,室友,梳理出她在案发前几天的行动轨迹。

5、遇害前的行动轨迹

刁爱青的尸块在1月19日才被清洁工发现,事实上这时距离刁爱青失踪已经过去了整整10天。

她失踪当天是1月9日,据刁爱青的室友所说,在9日的下午5点刁爱青从学校宿舍离开,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她。

不过关于刁爱青出校门的原因,有两种猜测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发生了一件事,因为舍友违反校规使用电炉子,导致身为宿舍长的刁爱青被宿管老师罚款。所以有一种版本是认为刁爱青因此心情不好,外出散心。

另外一种版本猜测她可能是外出购买卫生巾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因为下午五点多,有同班同学在小粉桥的侧门碰到过刁爱青,当时他手里还攥着零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当天可能是她来例假的时候。因为早上在上计算机课时,刁爱青由于身体不舒服,中途回到了宿舍休息,下午的课也没有去上,因此猜测她应该在生理期。

后又有目击者向警方提供线索,当晚7点左右,碰到刁爱青在平仓巷的文具店买东西。

此后再也没有目击者向警方提供信息。

事后警方到刁爱青所在宿舍的铺位检查,发现她床上铺着被子,蚊帐拉拢,看起来并无长时间外出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并没有发生其他特别的事。

当天,南京的温度在0度,很冷。刁爱青出门时穿了一件藏青色带帽短呢风衣,不算很厚。

无论是哪种猜测版本,按理说在寒冷的大冬天,一个小女孩在例假身体正处于虚弱之时,不会走太远。

可偏偏刁爱青就是在那天失踪了,而且根据刁爱青1月9日的轨迹,警方也并没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只能将时间线继续往前推,试图找出杀害刁爱青的可疑人员。

1996年1月7日,当天是星期天,据刁爱青的高中同学张林(化名)所说,那天是她的生日,因此她邀请了几位老乡和刁爱青来南航大学参加她的生日聚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刁爱青和张林一起住在南航的宿舍,第二天才返回学校。

1月8日,刁爱青回到南大,当天大部分时间也在宿舍内睡觉。因为刁爱青曾在高中时痛经就会请假在宿舍睡觉。

所以被家人猜测有可能也正处于生理期。

以上是警方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能查阅到刁爱青在案发前几天的所有信息。

6、警方调查陷入僵局

当时尚处于互联网根本不普及的年代,街道、学校方安装的监控设备更是极少,没有监控录像,所以该案在刑侦初期给警方带来了很大的排查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刁爱青为南大的学生,而事后抛尸的地点均在南大附近。所以一开始警方将侦查方向定为在南大。

根据网友nxc2015所说:“曾有警员在案发开始提议,重点巡查南大饭店,小吃部,小餐馆等餐饮场所的下水,在附近的下水管道察验血迹,油脂或人体特征物证,但因警力所限,加之随后又出现新的抛尸,视线重点转移到南大校园内。

当年,案件造成的影响几乎轰动了整个南京。可想而知,警方面临了多大的压力。

为了揪出凶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警察直接住进学校,可谓是发动人海战术,对南大方圆几公里内的人都进行了拉网式的询问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的领导,学生被要求提供不在场证明。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全都被要求打开一一检查。就连学校的锅炉工也要接受询问,原因是煤炭灰可以掩盖血迹。

当刁爱青在南大校园内社交圈的的人员都被排除嫌疑后,警方开始怀疑是随机作案。

于是便扩大了搜索范围,附近的居民楼挨家挨户被警方询问有无可疑人员出没。出租车、工地也都被一一排查。

甚至也曾把医生和屠夫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了排查,但都没有进展。

一直到案发三个月后,警方才从南大撤离。

7、网络舆论

南大碎尸案几乎给所有的南京人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案发时南京城的场景,仍觉得历历在目。

由于案件悬而未破,一直在民间被当作极端案列讨论。

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08年6月19日,天涯论坛一位网名为“黑弥撒“的人发布的一篇帖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

他在帖子称刁爱青与凶手,因对打口碟这种重金属音乐有共同爱好而相识。杀死她是因为她勾起了凶手童年的“不愉快经历”。

这篇帖子基于了合理的想象,又兼有惊悚,神秘悬疑的小说必备元素。迅速将这段尘封了12年的现实悬案再一次拉进了公众视野。

随后又因为2008年6月24日,南京《现代快报》对该案的整版篇幅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惊动了警方,也约谈了黑弥撒。结果黑弥撒被证实只是一个14岁的少年,根本不具备作案的可能。

当时有报道称,因为黑弥撒的父亲是办案人员,所以黑弥撒通过父亲之口知道部分细节。

08年警方再次深入调查该案件,又有了新的线索发现。

通过技术手段侦察,在当年抛尸用的旅行包发现了少许火药残渣和火药枪印痕,在尸块里发现了微量木屑和猪肉,还发现了棕绷和猫毛的成分。

此后再无其他信息发现,由于事发当年,第一凶杀现场也没能找到,导致掌握的证据太少。加上当年的各项技术手段不成熟,指纹、DNA均已被破坏,想要侦破此案更是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掀起一阵风浪之后,又回归于沉寂。

8、对案件的推测

时至今日,在网上依然能找到关于该案件的各种版本猜测,其中不乏有长篇大论上万字的严谨分析,且有理有据。

基于案件当中凶手分尸技能,和尸体处理的方法,且在尸块中发现了猪肉与木屑为依据。

点赞颇高的几条推论对凶手的画像,更倾向于是南大周边流动的小摊贩,小餐馆的帮工,或者表面上拥有着屠户的工作内容,但明面上却不是屠户的社会底层人士。

当年警方在调查时,重点关注过屠夫,厨师这类有特定职业的人,即使是发动了全部警力,到最后也没法揪出凶手。

那最大的可能是锁定了凶手所在人群,但是凶手有不在场的证据,或者凶手是流动性极强的外来底层人口,即使突然逃逸也无处可查,不会引起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发时正处于1月下旬,正是外地人返乡高峰的时间。凶手在作案后,选择这个时间段回老家,也会让原本不正常的逃逸变得正常化。

顺利离开南京后,也就走出了警方的视线范围。此案后凶手再无犯案,警方也无从查起,自然无法追踪。

至于犯罪动机,有人猜测是情杀,也有人认为只是一场意外导致了刁爱青的死亡,凶手从而想毁尸灭迹。

不过这一切是基于现有的能查找到的线索,进行的推断。

而事实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会打翻所有人的推断,并非阴谋论。毕竟人性难测,可能只是一时的冲动就带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该案距今已过去了26年,凶手在哪?是否还存活于世,我们不得而知。希望案件能早日水落石出,还逝者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