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葛维屏

我住在单位宿舍区五楼上。后窗斜对着一条马路,马路对面有一个垃圾桶。平时我们倒垃圾,都是送到那里去。

自从希区柯克拍了《后窗》之后,约定俗成似的,“后窗”就成了偷窥的代名词。

站在前窗的阳台上,看到的是前面一马平川的部队营房的训练场。在寸土如寸金的城市里,恰恰这块宝地属于部队,反而保留了一片原生态的宜人的风景。

不过,前窗是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茅盾在《风景谈》里说过,真正的风景,是有人存在的风景。中国古人也有这种类似的说法: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而我家的后窗正好对着一条主干道,虽然巷口只是截取了干道上车来人往的一块狭小的“豹”皮,但足可以满足一下“管窥”的好奇心,更能体味一下“白驹过隙”的现代风情。

夜深的时候,后窗里那个显然分外醒目的垃圾桶便仿佛成了可以一窥的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垃圾桶有两个,一个是圆的,另一个也是圆的,就像鲁迅当年屋子前的那两个如出一辙的枣树一样。

它们并肩在一起,永远不知道下岗。

它们张开圆圆的宽阔的嘴巴,吞掉人们抛弃的垃圾,早上,它两腹空空,到了晚间,已经物满为患。

桔红色的路灯,投射在它们的身上,到了晚间,这两个垃圾桶便显得有一些飘渺而不真实。

没有人关注它们。扔垃圾之前,对它很需要,但也绝对不会靠它太近,免得沾染上它满身散发出的熏人的臭气与怪味。

夜深的时候,就有夜行的动物出来,围绕着垃圾桶。

垃圾桶边,便有了蠕动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人,捡垃圾的人。

垃圾桶边,便在整个晚上,显得有一点小小的繁荣。来了一拨人,搜索一番,离去,然后又来一拨人。小小的垃圾桶,似乎不翻它一个天翻地覆,就不能终结它一天的工作日似的。

其实我从后窗的偷窥,基本是出于被动式的。一天晚上,听到后窗响起了引擎震动声,呼呼地响在窗口,令人坐立不住。于是,趴到窗子上,向外看去,原来垃圾桶边停下了一辆卡车,车上下来两个人,把卡车后车厢的麻袋向下卸。

垃圾桶到了晚上,已经大腹便便了。卸下的麻袋,已经塞不进垃圾桶的嘴巴里,只得堆在垃圾桶旁边。

卡车卸载完,匆匆地开走了。那几麻袋的东西,依偎着垃圾桶,就像垃圾桶牵着几只胖胖的宠物似的。我无法判定它装的是什么,整个麻袋是湿漉漉的,可以想象一下,里面装的也应该是很湿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多久,一个老头骑着一辆三轮车,来到了垃圾桶边,解开那麻袋,一一点开来,似乎那垃圾袋里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宝贝,他把第一个麻袋里的精华,精选出来,装到另一个空袋里,放进了自己的三轮车车厢里。

然后,他又去清点第二个麻袋,他对这个麻袋,保持着像对第一个麻袋的态度,连续不断地把里面的东西,收归到帐下,很快积满了第二个麻袋,准备搁到自己的车上。

这时,从大路上又驶来了一个垃圾桶夜间光顾的常客。这是一个老妇,骑着三轮车,停在垃圾桶前。但她畏葸着,不敢近前,或者说,她羞涩着,不敢与她的同行竞争,静静地看着老头收拾他的战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老头忙乎了一阵,也意识到身边有人,却没有自顾发财的狭隘心肠,招呼那老妇过来,把另外几个麻袋交给了她。于是,老妇有一些扭捏着,胆战兢兢地在老头身边,解开那个垃圾袋,拨弄着,显然她与老头作出了同样的判断,认为这麻袋里的东西很有价值,不断从麻袋里捡出有用的物品。

老妇选出的东西,堆满了脚下,她似乎却没有带来足够的装盛的袋子,那老头见状,抖抖索索地从自己的车子里,抽出一个干爽的塑料袋,递给了那老妇。老妇满意地把东西装进袋子,放进了车子。

两个人瓜分了那几只湿漉漉的麻袋。第二天,垃圾车把垃圾桶处理得一干二净,我上班的时候,特意地看了看那两个空空如也的垃圾桶,无法看出,昨天那两个捡垃圾的人,究竟从那些麻袋里找到了什么样的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显然的事实是,昨晚的无人知晓的事情,会让这两个狭路相逢的拣垃圾的老人感到了一种互助的温暖。

我站在垃圾桶前,对那两个老人竟然生出几份敬意来。他们在夜深人静出来搜索垃圾,可见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显然遵守着一种原则,而这种原则,显然会让人感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即使艰苦、也会对生充满着希望、洋溢着温馨的支持力量。

坚强这种性格,生存这类质量,显然与金钱与财富无关。垃圾桶边的人,显然远离财富,但他们竟然在分享中把关怀传递给别人。

我突然想到无关此的其它事情。在近期一个月短短的时间内,本地竟然连续发生了三起自杀事件,其中一个是纪委副主任,有一个是菜市场的个体老板,还有一个是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家境很好。那个纪委副主任的自杀,还在报纸上引起了很多的议论,人们纷纷猜测着他的自杀死因。可想而知,他的官职,会让这类猜测倾斜到什么地方去。这些自杀者,基本是衣食无忧,比那些拾荒者不知要好多少倍,但他们却选择了对自己生命的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人知道他们的死因,但是,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就是他们应该对人世充满了绝望,这种绝望,绝不是来自于金钱上的原因,而是人世间的温暖,已经在身边荡然无存了,这可能才是他们弃绝人世的原因吧。

而我想,垃圾桶边的两个老人,他们没有金钱,但他们却有着让人感到希望、感到力量的人类的温暖,这才使他们无视生存之艰,依旧活出乐趣,活出希望的原因吧。

这也算是我的后窗“偷窥”后的一点“后窗”式的联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