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问道无常之降妖伏魔手》第二卷:大宗师

第一章 山村之变(一)

前文链接:第一卷第六十六章

终南山的夏天极为幽静: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投在地上,厚重的阴影好像连同噪音一起隔绝在了远处,树阴就只有清凉和静谧。

正是将近中午的时候,邱处机和卞志和匆匆走在回祖庵的路上。

这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因为地处偏远,再加上人们极度贫困,村里人平时有了伤病几乎全靠硬扛,所以即便是小病小灾也少不了伤亡的危险。

自从邱处机来重阳祖庵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就经常带着弟子们到这里来为人们看病。

就在两个人快要走出村子的时候,路边的院子里突然跑出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

这小孩儿一身旧衣裤,脸上白一道灰一道的几乎成了小花脸,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调皮捣蛋的机灵劲儿。只见他“蹬蹬蹬”地跑到路中间,把两只胳膊往两边一伸,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邱处机说道:“停,你们不许再往前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处机和卞志和看着那个孩子的样子都觉得好笑,卞志和刚要问:“你要干什么呀?”

只见那孩子突然跑到邱处机跟前,两只小手一伸,抱住了邱处机的胳膊叫道:“道爷,道爷,我都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了!你怎么总也不来我家呀!”

邱处机仔细一看,认出这个叫兴儿的孩子。兴儿的父母到前面镇子里谋生,把兴儿和哥哥留在村里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兴儿的爷爷前段时间生病,就是邱处机为他看好的。

邱处机看兴儿一张小脸跑得通红,不由伸手把他抱起来,笑道:“兴儿,你自己跑出来的吗?”

兴儿咯咯地笑起来:“我看到你们来了,就跑出来了!道爷,我奶奶今天做了好多好吃的,你们快到我们家来吃饭吧!”

邱处机只当他是孩子话,刚要婉言拒绝,只见兴儿的奶奶步履蹒跚地走了出来,她一边走一边说着:“这孩子,一眨眼就跑没影儿了,也不知道等等奶奶!兴儿,兴儿,你找到邱道长他们了,怎么还不赶紧让他们家去?”

兴儿脆声答应道:“奶奶,奶奶,道爷他们在这儿呢!”一边跳下来,拽着邱处机的袖子就往家走。

兴儿的奶奶崔王氏一看果然是邱处机他们,笑道:“邱道长啊,快来,快来!刚才听到有人说你们来村子里给人看病,我就寻思着准备好饭菜请你们来!上次你们来给我家老头子看病,我也是,光顾着看病人了,连口水都没顾上给你们准备!老头子现在身体好了,都念叨好几次要请你们再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爷,快点儿,奶奶把饭菜都做好了!”兴儿听了奶奶的话更来劲了,领着邱处机他们就往自己家走去。

这时,兴儿的爷爷崔天祥也走出院子,远远地迎候邱处机他们。

邱处机和卞志和一看崔氏一家人的热情劲儿,也不好拒绝,再加上此时天近中午,回祖庵还有将近一个时辰的路,就跟着兴儿进了崔家的院子。

崔家一看就属于典型的贫穷山村人家,稀疏的篱笆拦出一个空旷的院子,院子的正北面是三间土坯房。房子年代久远,经过不知道多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后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夏季正是草木疯长的时候,所以不仅院子里草木茂盛,房顶上的野草也在烈日和微风中招摇,显示着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午餐虽然简单,但是也看得出来崔王氏着实下了一番工夫,四道素菜:清炒香菇,凉拌木耳,青椒土豆丝,还有一个香椿鱼儿,旁边的锅灶上还在冒着热气,伴随着浓郁的甜香味儿。不一会儿功夫,崔王氏又端上来几块红薯和几大碗黄澄澄的小米饭。

崔天祥老汉一边忙不迭地把碗筷递给邱处机和卞志和,一边又招呼着兴儿的哥哥连翘把上午刚打的酒拿过来:“邱道长,我知道你们平时不喝酒,不过今天怎么着也要喝一点儿,您要是不喝那可实在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天祥很淳朴,是土生土长的终南山人,说话就透着一股憨厚劲儿。

“嗨,我们这当家的啊,平时连话都不爱说,这也就是道长你们来了,他才乐意说上这么几句!”崔王氏看崔天祥吱吱唔唔半天,却说出这么一套劝酒词来,不由笑着说道。

“两位道长不知道,你们把他的病治好了,他高兴得不得了!一直说着自己命好,才能够碰到道长给治好病呢!”崔王氏一看就比崔天祥会说话,也显得比一般的山村妇女干净利落。此时她手里的活忙完了,就在一旁照应着一桌人吃喝。

“道爷吃这个,这是我上午刚爬到树上摘的。”这时候,小兴儿唯恐别人把他忘了似的从邱处机旁边钻过来,小手拿着筷子把一大块香椿鱼儿夹到邱处机的碗里,“你快尝尝,看看好不好吃?”

邱处机吃了一口香椿鱼儿,拍了拍兴儿的小脸:“嗯,真好吃!兴儿是个好孩子,都能帮奶奶干活了!”

兴儿看邱处机吃得香,两眼一眯,一张小脸笑得像花一样。

崔王氏看兴儿那样,不由轻声说道:“道长您可别见笑,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要说这香椿可快过季了,不过香味儿还怪浓的呢。别的菜还没有下来,虽说让道长吃这个实在是有点拿不出手,不过好歹也算是咱山里人家的一点儿实在东西!”

“您别这么客气!还真别说,这个香椿鱼儿的味道独特,倒是别的什么菜都不能比的!我看哪,我们庵里也应该种上几棵香椿树,一来夏天有树阴可以遮阳,二来还可以采摘了来吃!”邱处机知道山村人家整治上这么一桌“酒席”已属难得,这时候就一边大口吃,一边笑着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嗯,我看行!”卞志和也是穷苦人家出身,这时看崔氏夫妇的样子,不知怎么的鼻子有些发酸,他生怕两口子尴尬,不由连忙应和道,想让场面稍微热烈一些。

“道长,啥都不说了,咱的心意就都在酒里了!”崔天祥虽然不大会说话,不过喝起酒来那可是很实在,这时候他倒好了酒,敬给邱处机说道。

邱处机知道此时说不得其他的,于是端起酒杯来喝了一点儿。

崔王氏和连翘站在一旁,忙活着给桌上的几个人递这递那,邱处机请了好几次,两个人才好歹挨着桌子边坐下。

崔王氏坐下,自己也并没有顾着吃,仍然是张罗着邱处机和卞志和,生怕自己照顾不周到。

连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样子长得挺好看,不过年龄稍微大了些就比兴儿知道害羞了,在小山村里他平时很少见到生人,这时候在人前就只是低着头不言语,坐在桌子跟前低着头夹着吃了几口后,就专心啃着手上的一块红薯,过了没一会儿说了一声“我吃饱了。”就从桌子跟前跑开了。

“这孩子,真吃饱了吗?”崔王氏低声嘀咕了一句。

“奶奶,我也吃饱了!”兴儿看哥哥走了,自己刚才见着生人的新鲜劲儿也过去了,就匆忙又夹着吃了一口菜,然后狠狠地啃了奶奶递过来的红薯一口,就跑出去找哥哥玩了。

“这俩孩子!”崔王氏带着满脸宠溺嘀咕一句,就又忙着照应邱处机和卞志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崔家吃过午饭之后,虽然崔氏夫妇一再挽留邱处机,想让他们午休一会儿再回去,但是崔家地方实在窄小,邱处机和卞志和就没有停留,顶着初夏中午火热的大太阳继续往回走,很快回到了庵里

现在,重阳祖庵里除了五十余位住庙道士之外,每天来庵里听经的人也不少。周围的村民已经把来庵里听经论道作为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邱处机和弟子们就根据现实需要,每天安排时间授课。

邱处机把讲经课程安排等事务交给弟子们处理。

现在,吕道安也从龙门山来到了终南山,他在龙门山时管理重阳会就管理得井井有条,这里的重阳祖庵虽然比重阳会大,但是尹志平等人都已经学有所成,完全可以分担管理庵堂的重任。大家齐心协力,重阳祖庵里里外外的事情就都井然有序,并不太需要邱处机分心处理。

傍晚时分,邱处机站在祖庵高大的海棠树下,看着太阳缓缓地坠向西山,火红的晚霞中,海棠树上青青小小的海棠果发着淡淡的金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光温和地照在脸上,他的内心平静而充实。

太阳终于落到了山后,重阳祖庵逐渐沉入到淡淡的暮霭之中。

穿着青色长衫的道士缓缓敲着钟鼓,深沉的钟鼓声伴随着道士的诵经声,好像在这山谷之中经久不绝。

朱红色的山门缓缓地关上了,重阳祖庵宁静悠然的一天即将过去。

邱处机转过身,正要回屋去。这时候,刚刚闭合的山门突然被人敲得咚咚直响,还没有离开的知客道士连忙打开门,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看到邱处机就冲过去,喊道:“邱道爷,邱道爷,您快去、快去救救兴儿吧!”

(未完待续,欢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