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2024年5月12—18日是全民营养周,今年传播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口号为“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为进一步推进合理膳食行动,提高全民营养健康素养,本刊特在全民营养周到来之际开展约稿及征文活动,并遴选优秀文章,以飨读者。

石汉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汉平

根据调查显示,中国80.4%的住院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与肿瘤患者预后相关。对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如何判断肿瘤患者是否发生营养不良?

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体重。3个测定体重的方式可以简单判断肿瘤患者是否发生营养不良:(1)直接判断法。患者体重如果在3个月内减少超过5%,6个月内减少超过10%,则提示有营养不良存在。(2)采用公式法判断。先计算出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再用实际体重(千克)÷理想体重(千克)×100%,得到的百分比为80%~90%则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小于60%为重度营养不良。(3)利用BMI判断。国际上常用的判断人体胖瘦程度的另一个指标是BMI,是用实际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中国标准是BMI数值小于18.5为消瘦体型,18.5~23.9为正常体型,24~27.9为超重体型,大于28为肥胖体型。

患者除了关注体重是否减少,还需由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完善膳食调查、营养风险评估、其他体格测量(骨骼肌肉、体脂肪、小腿围等)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蛋白水平、血脂水平、电解质水平、维生素D以及肝肾功等)以进一步明确营养状况。

化疗期间如何通过饮食增加营养?

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化疗患者常出现食欲缺乏、厌食、异味感、腹胀、便秘、甚至恶心和呕吐的情况。化疗期间可以通过以下饮食增加营养:(1)化疗前就要积极补充营养。癌症患者常有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表现,化疗前,重视营养需要,积极补充营养,可减少并发症,增加抗癌治疗的耐受力,提高化疗的效果。(2)保证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癌症患者的主要营养物质,正常人体每日需要的蛋白质为每千克体重0.8~1.0g,而癌症患者由于消耗增加,每日的需要量更多,为每千克体重1.5g,应占总热量的15%~20%。对于化疗患者而言,要维持其基础代谢,需增加蛋白质至每天每千克体重2g以上。(3)保证糖类的摄入。糖类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内源性代谢并防止组织的分解代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只有摄入充足的糖类才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和贮存率。(4)保证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保护作用,可阻断亚硝胺在体内的合成,对肿瘤有辅助治疗作用。维生素E也要适当补充。(5)注意胃肠道不适的干预。对于化疗带来的胃肠道不适要采取一定的营养干预措施:①对于恶心呕吐者,建议在接受化疗2个小时内避免进食,在治疗后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温和无刺激的食物,防止患者热量摄入不足;避免使用味道浓重的调味品及食用煎炸、油腻的食品。②注意进食的环境,调节好情绪,增加舒适感;进食时不谈论病情及其他不愉快的事情;避免同时摄食冷、热的食物,否则易刺激呕吐。③腹痛、腹泻者,应食含钠、钾的食物,如香蕉、苹果;少食产气食物,如豆类。④呕吐剧烈者,不能摄入足够的食物时,在配合药物治疗改善食欲、抑制呕吐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营养,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密切、个体化的营养咨询和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避免营养状态变差和生活质量降低。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石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