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连接从物理层面的“无线”跃升到功能和应用层面的“无限”。

5G自商用以来,凭借其大带宽、多连接和低时延三大特性有力支撑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并加速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享有稳定、连续的网络联接,是数字时代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2024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WTISD)主题为“数字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Digital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当前,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增长,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但因各地区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受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能力等制约,数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数字鸿沟也由此产生。

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尽管无线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数字鸿沟依然存在,许多地区和人群仍然无法充分享受到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5G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正为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数字鸿沟“弥合剂”

数字经济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当人们面对有限的资源与能源,面对社会的不平等与贫困,面对日趋恶化的气候与环境时,数字创新为应对挑战、迈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途径,近年来随着5G的不断发展,全球产业链越来越发现无线通信对于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性。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数字技术和信息获取方面的差距。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已经成为个人和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缩小数字鸿沟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步骤。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一些地区或群体无法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经济机遇,从而阻碍了经济的整体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缩小数字鸿沟对于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全球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作为全球最具包容性的技术之一,移动技术以其广泛的覆盖和便捷性,在全球范围内内已经积累了85亿的用户,它不仅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方式,还重新定义了信息传递和获取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GSMA发布的《2024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到2023年底,56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9%)订阅了移动服务,自2015年以来增加了16亿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更快。到2023年底,全球58%的人口使用移动互联网,相当于47亿用户,自2015年以来增加了21亿,2023年,移动技术和服务占全球GDP的5.4%,经济增加值达5.7万亿美元,提供约3500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GSMA指出,全球仍有30亿人未联网,他们生活在有信号覆盖的区域,但没有使用移动互联网。解决这样的使用差距对于缩小数字鸿沟至关重要,从而才能释放通信之外的改善生活应用的好处,包括数字金融、健康和清洁能源。

可见,移动互联互通仍然是推动数字创新的关键。它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变革性技术,同时也帮助政府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如今,我们正在迈入从5G到5G-A的全新周期,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仍将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经济发展。

共享数字时代红利

信息通信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在网络强国建设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重要职责。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提出到2025年行政村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质量显著提升。聚焦“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关键点位,加快推进移动网络深度覆盖、提升网络质量、优化用户感知,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满足智能制造、远程医疗、视频直播、在线教学等行业深度应用需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于我国,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当前,乡农还有大量的手机不支持5G,为确保每个乡农用户无论是接入5G网络还是4G网络均能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运营商和产业链开启了诸多探索。

其中,山东移动携手华为,在临沂市乡村场景完成700M/900M双频双模基站首商用部署。700MHz和900MHz作为低频黄金频段,具有广覆盖和抗干扰的优势。该基站采用双频一体化RRU设计,同时支持700MHz和900MHz频谱,700MHz部署5G,900MHz部署4G,一步到位解决5G、4G部署,并支持向5G演进。

在漠河,漠河北极村素有“神州北极”、“北方第一哨所”之称,北极村旅游景区是黑龙江省6个5A景区之一,当地的神奇极光天象、极地冰雪景观与海南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并称中国南北自然景观之最,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

为推进边疆5G网络建设,中信科移动在漠河北极村进行700M基站建设,实现了中国最北极的5G信号覆盖。漠河北极村700M站点的开通,使“神州北极畅享5G”成为现实,并显著增加了5G的广覆盖范围,大幅提升室内深度覆盖率,有效吸纳5G高ARPU用户。让边疆群众共享数字时代的红利,迈向更美好的生活。

当前,逐渐丰富的多模态业务需求成为5G迈向5G-A的强驱动力。作为5G增强的演进版本,5G-A全称5G-Advanced,首次在3GPP R18提出。相比5G,5G-A在实时大带宽通信,更低成本物联网连接等方面进行能力增强,可应用于联人、联物、联车、联行业、联家庭等场景。

事实上,全球移动通信产业链也正转向5G SA和5G-Aadvanced标准,以解锁创新的5G用例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2024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有47家运营商在SA网络上提供商用5G服务,超过一半的运营商预计将在标准发布后的一年内部署5G-Advanced。

从万物互联角度,现有物联网技术无法达到千亿物联的目标,对具备低成本、低功耗、易部署、免维护的物联网终端存在更高的需求,需要基于5G-A进一步探索极低成本物联技术,支撑物流、仓储、工业、社会治理等加速发展。而RedCap支持中低速率业务,时延满足20~100ms,功耗相比之前也降低了30%左右,同时成本也大大降低。

目前,全球设备商已经在着力打造RedCap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在吉林移动携手华为完成RedCap全省县城及以上连续覆盖,标志着吉林移动已具备全省5G轻量化应用部署的网络能力;中信科移动也在RedCap方面已完成了全频段各项测试,具备多BWP、移动性等外场组网能力,并已成功商用。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更应该兼具绿色发展。作为率先提出业界最低能耗FDD 4T4R RRU的华为,通过超宽带射频、功放技术算法的创新,实现3频合一,满足全频段、全制式极简部署的同时,大幅降低产品能耗。

中兴通讯采用Super-N功放技术所打造的包括700MHz+900MHz高功率4*160W的双频RRU、1800MHz+2100MHz双频三扇区RRU,480W的1800MHz+2100MHz 32TR AAU,产品实现了射频模块的超高集成度,既节省了CAPEX投资,还节省了屋顶空间,提高部署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爱立信在构建能源高效、可持续的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成效显著,不仅通过扩展频谱管理、实现高水平编排与自动化等手段提升网络能效,更在节能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爱立信的室内5G解决方案在市场上表现卓越,比Active DAS节能。此外,爱立信智能RAN自动化解决方案也通过AI规划实现了15%的频谱效率提升,进一步提升了网络能效。

在绿色5G网络建设上,诺基亚贝尔的冷板式液冷基站,通过冷板式液冷基站,热量通过冷板内冷却液的热交换带走,来替代风冷,机房内的空调设备就可以拆除,从而大大减少能源的无谓消耗,最理想环境下冷板式液冷基站可以达到PUE 1.1,同时,还节约了机房空间,减少机房噪声。

无线通信从“无线”到“无限”

宏观来看,移动技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更在于其普适性和包容性。它打破了地域、文化和经济水平的限制,为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他们身处哪个国家、拥有何种文化背景、经济能力如何,都提供了一个平等接入数字世界的宝贵平台。

在5G的推动下,我们正看到一个更加紧密、高效、智能的社会正在形成。它不仅仅是一种通信技术,更是一种促进社会平等、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工具。

对于中国来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5G-A、AI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新引擎。

无疑,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方式,这对于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至关重要。孩子们可以通过在线教育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而医疗服务也可以借助5G网络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偏远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5G还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领域都将因5G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特性而焕发新的活力。这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由此看来,发展移动技术应该不分国界、文化、经济水平,将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乘数因子”。

创新活动不仅要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如何通过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商业更智能,社会更包容。在传统意义上,“无线”仅仅意味着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实现了移动设备的自由连通。然而,5G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速度和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场连接方式的革命。它让连接从物理层面的“无线”跃升到功能和应用层面的“无限”。

采写:党博文

图表:曙念

编辑、校对:博文

指导: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