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5月份,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国兴起,对于封建的统治状况,学生们集合起来表达了抗议,这些人当中,就有位名叫王稼祥共产主义积极分子。

之后更是留学到苏联,一直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努力着,这也使得他受到了共产党的关注,最后在1928年获得了中国共产党员的身份。

接下来就是回馈共产党和人民的信任,不仅在众多会议场合宣扬“毛泽东思想”的合理性,更是亲自上阵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组织工农计划。

在共产党的众多贡献,也让其在25岁的时候,就担任了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可接下来的仕途却急转直下,以遗憾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中山大学到中央宣传部,王稼祥的思想转变与贡献

王稼祥最早出生于1906年,因为父亲长期在外经商的原故,他的家也相对比较富裕,而母亲则是勤俭持家,有时还会帮助一些贫困的家庭。

小时候的王稼祥受到母亲的影响更多些,这也使得他非常的尊敬母亲,在上学的时候更是很争气的,以优异的成绩在学校闻名。

在其18岁的时候,因其成绩过于优秀,成功的被安徽芜湖圣雅阁中学所录取,能来到此处的人,自身实力都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稼祥也是如此,可进到学校后,他开始关注起了国内情况,也正是这个时候,他有了革命的想法。

为了丰富自己的革命知识储备,他开始浏览众多国外优秀书籍,之后,更是带领众多学生,进行了第一次的罢考学潮,这也成为了学校建立以来首个反对奴化教育运动。

也是因为此事,共产党员也注意到了他,便向其抛出了橄榄枝,在同年的9月份,他成功的进入到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进一步学习共产主义的思想,以及为日后加入共产党做好基础,他又前去了苏联的中山大学学习。

在那里接受到了更多的革命思想,经过三年的历练,在1928年的时候,他成功当上了中国共产党成员。

两年之后,他又回到了上海,凭借着在莫斯科所得到的红色思想,他也成功的进入到了中央宣传部里,并担任秘书长一职。

此后的一年里,在他的努力下,为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交流做足了贡献,还以总编辑的身份,发表了不少红色革命思想的文章,在《红旗》、《实话》等都有提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稼祥的抗战征程,从伤重手术到参加红军长征

到了1931年的4月,他被中央看重,被派遣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组织人民军队,为工农红军的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众多优异的贡献于一身,他也在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众多职位,其中就包括军委副主席,这也使得他对共产主义思想,更加的坚定不移。

在这之后,王稼祥也投入到了反“围剿”的抗战里,在这次战役,中国的工农红军对抗蒋介石四五十万人的兵力,可谓是铆足了劲,王稼祥更是亲自上阵前线进行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众多优秀将领的指导下,工农兵采取了逐个歼灭的方式,应对蒋介石分进合击的策略,事实证明,此次伏击确实有效,敌军很快就被歼灭大量。

可就在战况就要接近尾声的时候,王稼祥却被敌军故意针对,直指他的位置,不停地发起进攻,最后导致其身负重伤,倒地不起。

战士们为了救他,也是迅速将他抬到了最近的城镇医院,接着又因为敌军封锁的原故,医疗所需要的麻药刚好缺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刻,还是在王稼祥的坚决表示下,医生同意为其做了无麻醉的手术,整个过程极其的疼痛,但好在他都挺了过去,身体也在转好。

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因为主力军被针对的原因,为了应对国民党的追击,便开始了战略转移,也就是著名的红军长征。

其中的参加人选就包括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伟人,王稼祥身为当时的中央委员,为了抗战的胜利也义不容辞,在同年的10月参加了长征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王稼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

到了长征阶段肯定少不了工作总结,这就出现了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总结了反围剿和初期长征的受挫,也为纠正“左”倾的错误提供了帮助。

而在会议上,即使是对博古等熟人表达的不同的观点,王稼祥还是没有对他们进行偏袒,而是毫不犹豫的支持毛主席的领导地位。

也正是这次对主席的拥护,让我党迎来了新的转机,不仅多次在危机关头拯救了红军,也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如此,毛主席对王稼祥曾这样评价道:“他是个有功的人,也是在教条主义下,首个支持我的。”

对于毛主席的支持,王稼祥是依靠红色思想的直觉做出的判断,起初在长征途中,毛主席就被博古等人挑唆,最终被解除了军权,但王稼祥却没有因此针对他,而是与其站在了一旁。

也正是由于王稼祥的支持,毛主席才得以重振旗鼓,更是与他畅谈了对未来共产党的计划,一致的是,两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上的认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王稼祥自己而言,他也对那次谈话印象极为深刻,他果然没有看错人,毛主席身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其实是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想法。

这也让王稼祥非常的感动,于是此后,他就成为了毛主席坚定的维护者。

沟通不畅与理论倾向,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与边缘人

王稼祥的个人能力非常的强,即使是伤病阶段,他仍能为中央和主席做事,而且还因此促成了许多人认同毛主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1937年因为把太多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使得他的旧伤复发严重,国内治疗没有效果,只能转去莫斯科进行医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医生还是治好了他的旧伤,可他又接着前去投身于工作当中,这也使得他在同年成为了新任的共产国际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王稼祥的能力很强,但他本身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就拿他担任的众多职位讲,虽然他是领导层,但却总是很难更进一步。

这也使得他逐渐有些边缘化,因为他很少像其他领导人一样,积极的深入基层考察,或者与民众们打成一片。

因而在民主选举的时候,更是被大伙所忽视,选民们根本没有多少人清楚和了解过他,即使他的学问等方面都很充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点实际从前线作战上,也可以看出他的缺陷,在党内组织作战会议的时候,他的观点大多数都是偏向于理论居多。

这也是他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影响,很多时候对实战方面并不是很在行,因此党在反围剿结束后,更多让他担任外宣的工作。

王稼祥的外宣工作很忙碌,但他并没有在意,反而更喜欢专研学习的类型,因此在很多时候他都缺乏沟通。

能与其正常交流的人,也非常的少,在旁人看来他似乎非常的高冷,好像只对学问的事有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折的政治生涯,外事能手、内务不佳

对外办事的任务里,王稼祥能做得很好,但在内部事务上,他却显得有些古板,在军事任务中,领导者需要善于倾听和理解部下的需求,与团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然而,由于王稼祥的比较固执,导致了他与部下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尽管他怀有一腔正直,但在现实情况下,过于僵硬的态度让他在组织中难以融入团队,也难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他的组织和引导的下属里,能处理好与群众和同事关系的时候非常少,也导致工作内部并不和谐,很多下属因此退出了他的政局。

在建国之后,虽然中央交给了他外交的工作,但他却仍不满足于此,于是到动荡的国内十年混乱时期,他发表了一些有歧义的文章。

结果被认定为了右派分子,党中央经过讨论,于是便把他下放到了河南从事劳动的相关工作。

就在这时他的病情再次复发,而且恶化得很严重,后来到中央请求毛主席的帮助,才在1973年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重病缠身,很快就卧床不起,还没有行驶中央委员的职责满一年,就在第二年因病去世,享年68岁。

王稼祥本身拥有很高的能力,人生也相当顺风顺水,25岁就成了军委副主席,当时几乎没人有这个潜质。

遗憾的是他管理上的落差,这也是他不能继续在政治仕途上走远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各方面表现也都更为固执,才导致沦为如此地步,抱憾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