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们大多喜欢追逐财富,并不是他们天生具备这样的想法,而是后天形成了这样的想法。追逐财富的同时应该完善道德,或者说应该在道德允许范围内追逐财富,而不能突破道德,弄一些投机手段致富。可是,事实上事与愿违,人们追求财富的时候往往忽略道德需求,甚至越是能突破道德的追逐财富行为,就越是能够获得很多财富。那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德还有效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德当然有效。在人们很小的时候,道德就在起作用。人们被灌输了道德,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可是,长大成人之后,不遵守道德的人能够迅速富有,而遵守道德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兢兢业业工作,老老实实劳动,却永远不能变得富有。那么,他们会老实本分地过一辈子吗?当然不会,从上世纪的人整人,到现在的人骗人,似乎经历了一个很短的时期,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开放了,带动社会风气开化了。社会包容度提高了,包二奶、小三的被视为正常现象,未婚同居的年轻人也是正常人,并不会被说三道四。资本试图把所有东西都当成商品来买卖,就连贞操和人命都能作价出售,就更别提其他的东西了。人们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很多商品和服务,享受好一些的生活。前提是有钱,没钱就要变得有钱。

于是,人们开始追逐财富,而资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资本要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劳动力。农民工进城打工,城市工人继续受雇佣,而大学扩招之后,给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廉价劳动力,而且都是高学历的大学生。如此一来,人们为了获得财富,就要想尽办法。毕竟,好的岗位已经被权贵们把持,并不会让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要找挣钱多的职业,哪怕是诈骗的职业,也在所不惜。只要挣钱多,就算是好的职业,完全失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人的理想。人们大多都在追逐财富,却在追逐的过程中丧失了自由。

道德虽然具备一定的约束力,但只是无形的约束力,而且不具备法律那样的强制执行力。甚至可以这样说,人们认为道德是道德的时候,就会被道德约束,认为道德不是道德的时候,就会突破道德限制,为了赚钱干一些无底限的事情。有贩毒的,有杀人越货的,有师徒反目的,还有做特殊职业妇女的,只要挣钱多就有人敢干,即便违法了也在所不惜。“笑贫不笑娼”的传统遗留下来,成了当代人的一种评价标准,似乎有钱了才是成功的标配,而没钱就什么都不配说,不配做。即便没钱的人想要公开发表演讲,也没人愿意听;即便没钱的人做一些好事,也没人张扬。而富人们说每一句话都会被当成至理名言,甚至成为中学生写作文引用的道理论据;富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会被张扬,甚至只是上了个厕所都会遭遇大批记者围堵。不但如此,富人还会自己制造神话,要把自己打造成商业奇才,起码宣传方面打造成商业奇才,以此吸引很多粉丝,汇聚流量,把流量变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自媒体平台的那些短视频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很多人为了拍摄短视频制造各种搞怪的东西,也就抛弃底线,变得不要脸了。难道为了赚钱非要搞得礼崩乐坏不可?资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要把人们玩弄于股掌之中,还让人们以为自己有能力挣钱。社会分工细化之后,人们干的工作似乎互不相干,但又相互联系。很难说一个下水管道修理工和手机设计师能联系起来,但只要手机设计师家里的下水管道堵了,他们就会发生联系。他们都会认为挣钱才是正道,花钱没必要保守。一切都靠钱来维系,似乎是再正当不过的事情了。于是,很多人之间的感情都换算成钱财,成为可以被变卖的感情,甚至爱情也可以被贩卖。

市场经济就有这样的开放性,可以买卖一切商品和服务。人们要想赚钱,就要敢于冒险,因为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没有冒险,就不会获得很多财富。而市场开放之后,人们似乎已经无法顾及道德了。遵守道德的人成了老实本分的人,却并不一定受人待见,而不遵守道德反而致富的人会被人崇拜。以至于风险性投资越来越多,受骗的人越来越多,但并不能阻挡人们搞一些投资,也不能阻挡人们追逐财富的步伐。追逐财富没什么问题,可是为了追逐财富而抛弃道德底线,就算是有问题了。当这种抛弃道德底线的事情越来越多,被视为正常之后,社会就真的出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变成了功利化的社会,人们抛弃了纯粹的理想和信念,为了追逐钱财而罔顾道德,却要求别人遵守道德规范,是不是很可笑?可是,人人都这样,被视为正常,道德也就只是虚伪的表演了。但愿人们追逐财富的时候能够顾及道德的诉求,又但愿对道德的诉求不压抑商业精神,也不压抑人们追逐财富的梦想。只是,现实中追逐财富和遵守道德很难平衡。毕竟,商业本身就是贱买贵卖的过程,是商人说谎欺骗并以此牟利的过程,而在商业发达的社会,道德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是表面现象,而最终起作用的是利益,是钱财,是权力。人们似乎比较现实,也变得聪明了,不像古代农民那样知足常乐了————未必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