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沙的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成为全国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之一,长沙的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等是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长沙人口增长趋势也同步反映了长沙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吸引力的提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迁移的加剧,长沙的人口结构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到长沙发展,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沙人口格局

全国第二梯队城市,千万人口持续稳增长

长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也为长沙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长沙为经济万亿+人口千万的第二梯队城市

从城市占位格局来看,根据GDP与常住人口落位,一线城市格局依然稳固,北上广深、重庆、成都在人口、经济体量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武汉、杭州、苏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为第二梯队,长沙目前已落位在第二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长沙人口增长迅速

多年连续跻身人口增长十强榜单

长沙近几年人口吸引势头强劲,加大人才吸附力,人口流入情况良好,已经连续多年跻身人口增量十强榜单。尤其在2020年,长沙常住人口增速达到4.3%、增量达到42万人,除了有强劲人口虹吸能力的广州、深圳外,长沙与成都、西安、郑州、重庆、杭州、武汉六城共同跻身人口增量十强榜单,主要由于中西部省会更重视强省会战略,人口流入支撑力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依然稳健发展,常住人口增量达到18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一,超过杭州、合肥、武汉等高能级城市。2023年保持稳增长,常住人口达到1051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各区常住人口增长情况来看,可知主要流入区域与流出区域,增速超过3%的区域有岳麓区与望城区,其次为开福区,其中岳麓区在湘江新区顶层规划设计下,近几年发展迅速,成为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域;另外浏阳、宁乡常住人口负增长,人口往市区流入性更强。

3、强省会模式下,人口向省会城市不断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在强省会模式+人才吸引政策促进下,人口从沿海向内陆回流、地级市人口快速向省会集中。近几年长沙对于地级市的人口虹吸能力不断增强,对湖南其他市虹吸大量人口,尤其益阳、岳阳、常德等周边城市,另外作为房价洼地效应吸引在外务工人口。长沙人口在全省占比不断提高,人口在全省的占比从2010年的10%提升至2022年16%。

长沙人口发展动力

产业人口、劳动力占比良好

具备持续发展动力

在城市发展动能上,新生儿、儿童、青壮年、第三产业人口均是城市未来发展是否具备持续动力的标准。根据年龄结构、产业人口占比、小学在校生可以得知长沙具备一定发展潜力,而在出生人口、高教育群体仍然存在一定劣势。

发展优势:

1、儿童与劳动力占比较高,具备购房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七普的各年龄段人口结构数据,长沙在全国城市对比中相对合理,0-14岁青少年群体占比16.64%,处于较高水平,15-59岁青壮年占比达到68%,除去浏阳宁乡,仅算城区人口占比超过70%,城市劳动力占比较高,具备较高购房活力。

2、第三产业人口占比提升,产业支撑力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历年三产从业人员走势来看,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人口有降低趋势,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已达到62%。第三产业囊括更高端、更高收入的产业,对于长沙产业支撑力将更为强劲,未来城市发展动力更为稳健。

3、小学生在校人口保持稳定增长

长沙教育大城仍然对外有较强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小学生在校生逐年增加,2022年已经突破80万人,增长率在7.1%,仍处于高位增长状态。长沙为教育大城,雅礼、长郡、长沙市一中、砂子塘、枫树山等一梯队学府对于全国均有较高吸引力,有利于带来更高学区置业活跃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西部省会城市中对比,长沙小学在校生处于排名靠前,且增长率高于其他城市,小学生人口稳步增加,城市教育活跃度仍然居高。

发展劣势:

1、近几年出生人口减少,中西部城市中处于低位

长沙近几年出生率逐年下降,2022年新生儿已降至3.6万人,出生率9.2‰,但仍然高于全国出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中西部城市出生人口对比来看,长沙处于最低位,无明显优势,未来人口增长动力将产生较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高学历人才在中部城市中中等偏下

缺乏对口高端产业容纳沿海回流人口

对于七普数据每10万人口拥有大学教育人数,长沙在中部城市中中等偏下,主要由于缺乏对口高端产业容纳沿海回流人口,对于高学历人才难以承接,仍然有一定高学历人才外流至其他一线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人口板块分布

产业带动的板块、新城热点板块活力值高

回归到长沙内部人口构造,将长沙居住人口细分到板块,可以直观看到人口聚集之处。根据腾讯LBS数据及克而瑞板块划分,长沙人口规模及密度呈现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放射状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福中心板块与雅塘井湾板块人口规模均超过50万人,两大板块为最初发展的老城区域,人口居住度高,其次为二环内板块以及产业带动的麓谷、梅溪湖、高铁新城、泉塘等板块,三环外板块由于发展不够成熟,人口居住度低。

1、年龄段分布:

金星北、谷山、芙蓉北劳动力占比高,具备高活力

同步将各板块居住人口进行年龄段划分,可以直观了解儿童青少年、青壮年劳动力、老年人占比前十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7岁年龄段人口中,湘江智谷板块、麓谷西部镇、麓谷新区板块青少年占比较高;18-60岁年龄段人口中,金星北板块、谷山板块、芙蓉北板块居前三,另外滨江新城南、洋湖垸、市政府板块占比均高,板块活力值高,购房有支撑;对于61岁以上人口,中心板块占比较高,主要集中在老城区。

2、高收入人口分布:

高收入人群汇聚高端产业板块及高价值热点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职业细分,各岗位招聘的平均薪资来判定收入水平,可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如产品经理、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投资/理财顾问等均划分为高收入行业类别,汇总高收入行业中工作/居住人口占比。

可以得知湘江智谷、洋湖垸、万家丽北板块为工作人口高收入占比前三板块,另外湘江智谷、高铁西、自贸会展主要由于产业拉动吸引高收入人群汇聚。

对于居住人口高收入占比前十的板块,干杉东、黎托南由于有大量长沙土著聚集形成高收入居住聚集地,滨江新城南、洋湖垸、大学城、梅溪湖一期则由于板块高价值定位形成高净值人群聚集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通过高学历坐落分析,可以了解前十板块中,高学历人才大多汇聚在热点板块。洋湖垸、滨江新城南、大学城板块本硕博学历占比最高,高学历人才的汇聚从而反向推动板块高热度发展。

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长沙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长沙常住人口近几年快速增长,且同时呈现年轻化趋势,城市活力充足。对于城市内部人口格局,政府的城市规划、产业发展政策等有着重要影响,形成了如洋湖垸、滨江新城南、大学城等的高学历、高收入板块。未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长沙的人口格局也将继续发生变化和调整。

下一篇:看见长沙|人口篇2:揭底长沙庞大的改善需求承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