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2月14日,宁冈新城西门外热闹非凡,红军官兵正在庆贺彭德怀的红五军与朱毛的红四军胜利会师。

五个月前,还在平江县的彭德怀收到长沙密报:特委有人叛变。彭德怀立刻找到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滕代远,两人经过紧急密商后,决定立即起义。

7月22日中午,彭德怀开始动手,起义部队系上红领巾,冲出营房攻打县政府。军事行动不到3小时就告结束,整个平江县城被完全控制住。

第二天,黄公略带领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三团第三营前来平江,加入起义。

黄公略和彭德怀是湖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后来考入黄埔军校三期。彭德怀率红五军一部上了井冈山,黄公略带着其余部队留在平江打游击,他是天生的将才,毛主席对其十分赞赏,特意赋诗: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可惜,黄公略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

彭德怀一生没有子女,身边扶养了两名烈士后代,一个是左权女儿左太北,另一个就是黄公略女儿黄岁新,可见他和黄公略有很深的革命感情。

起义成功后,彭德怀将这2000人的部队整编为五个纵队,打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旗号,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参谋长是邓萍。

这里有个问题,有了朱毛的红四军,红一、二、三军在哪里?答案是当时没有。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南昌起义部队会师后,组建了红四军,为壮大声势才取了个“四”字,彭德怀则按顺序用了红五军名号。至于贺龙的红二军,徐向前的红一军都是以后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把平江闹了个天翻地覆,很快引来国民党十个团的围剿。鉴于敌我力量悬殊,红五军主动放弃县城和敌军四处兜起了圈子,周旋了两个月后,彭德怀率部下800人南下井冈山,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会师大会

彭德怀选择上井冈山,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对毛泽东的敬仰,这种敬仰是发自内心的,就在平江起义前,彭德怀写了一首长诗,其中就有这几句:

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唯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随着红五军的到来,原本不起眼的井冈山,越来越受到国民党的重视,

1929年元旦,湘赣“剿共”总指挥部在江西萍乡成立:何键率四个旅六个团任代总指挥,金汉鼎为副总指挥,他们的身后还有朱培德的第三军。

一场恶战,即将打响。

面对杀气腾腾而来的湘赣联军,井冈山也在抓紧进行军事布置。

井冈山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易守难攻,但是红军也有红军的难处,冬季的山上滴水成冰,除了红五军身着冬裝,红四军只有极少量棉衣, 大部分官兵还在穿单衣,就是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唯一的棉衣也已留给了伤员同志。而且,数千红军全部退守山上,单是吃饭就没法解决,山上根本没粮可补。

毛泽东的意见是围魏救赵,留一部分人在山上守老家,一部分人主动出击搞出大动静,逼何健分兵。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直接放弃井冈山根据地在军事上可能是上策,但在政治上是绝不能接受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谁当“赵国”守山?彭德怀从大局出发,挑起守山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段往事,彭德怀后来做了追述:我知道这是一个严重而又危险的任务。在敌军合围攻击下,有被全部消灭的危险。但是,我和代远同志为了照顾全局,使红四军摆脱当时面临的困难,自愿地承担红四军前委的决定,并且准备必要的牺牲。

1929年1月14日,井冈山上风雪交加,在刺骨寒风中,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只携带了1000余支枪,告别井冈山向大宇县进发,大余县成了这次行动中的“魏国”,红军希望能逼迫何键主力跟随南下,以求“围魏救赵”。

两天后,何健的湘赣联军组织了约13个团,2万5千余人扑向井冈山,封锁了所有上山道路。

退到山上的红军约2000多人,大部分由当地农民组成,甚至有部队还在使用鸟枪和梭镖。彭德怀把他的红五军顶在前沿哨口,这9百余人,如果在平原作战,仗根本就没办法打。所幸井冈山地势险峻,上山道路只有五条狭窄通道。

彭德怀命令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在上山道路的狭窄段建立哨口,修筑防御工事。建碉堡就不用想了,整个山上一条钢筋都没有,更别提水泥了,所谓的工事,只能是就地取材,砍来木材简单加工后配上门板和桌子,再铺上破旧棉被,浇上了水,冻一层浇一层,一夜间就能彻底冻上。

趁着战斗前短暂的时间,红军白天连着黑夜挖战壕,准备迎击进犯之敌。

几天后,经过休整的湘赣联军开始向山上发起攻击,由于地形限制,敌军人数虽多,却无法展开兵力。五个哨口下方的小路,铺满黑压压的敌军,战斗开始了。

彭德怀和何健都曾在唐生智手下当过差,何健是师长,彭德怀只是营长,两人从未谋面,但何健打仗套路,彭德怀并不陌生。

敌军几波冲击被击退后,尝试改变战术,大量炮弹砸向哨口,寒冰覆盖的简易工事在炮火中裸露出里面的木料,甚至直接被震塌,有红军战士被埋在里面。炮火过后,在山下机枪掩护下,敌人又开始新一波冲锋。

残酷的战斗一直进行到夜幕降临,红军凭借山地天险,硬是扛住了超过自己二十倍的敌军进攻。他们白天顽强坚守阵地,冰天雪地的夜里还要抓紧修复被打烂的土制工事,更要命的是,雨雪下的战壕里一片泥泞,铺上的稻草很快被泥水浸透,战士们根本无法躺下休息,只能坐着、站着挨过冰冷的寒夜。

彭德怀事后回忆:时值严寒,天下大雪,高山积雪尺许,我的干粮袋炒米丢失了,我不愿别人知道,两天未吃一粒米,饥饿疲乏,真有寸步难行之势。但只要听到枪响,他又不知从哪里来的劲,迅速调整好状态,投入战斗。

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红军将士们依靠坚强的意志力和灵活的战术,死守三天三夜,没有后退半步。

此时的红四军进展也不顺利,部队虽然拿下了大余县城。但是,敌军很快赶到,交战中,红军损失很大,被迫突围到外线继续寻找战机,没有达到调动敌人的预期目标。

井冈山久攻不下,何健也在寻找新的途径。战斗打响第一天,特务队在山脚下找到一个叫陈开恩的人,此人是当地药农,在采药时发现了一条通往山上黄洋界的小道。

特务队以200银元代价雇陈开恩为向导,一个乡下农民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他,动心了,答应了。

何健听到报告后大喜,立即组织起敢死队,由陈开恩带路突袭黄洋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们尽量不在白天行动,趁夜色沿小道上山。说是小道,实际上根本不能算是路,一路上除了穿过原始丛林,还要翻越陡峭山壁。敢死队整整花了两天两夜,终于看到了黄洋界。

1月29日凌晨,黄洋界哨兵田长江依稀听到背后传来嚓嚓声。回头去望,铅灰的雾色中出现许多人影,正向他这边移动。

“口令!”田长江大声喊道,对面没有回答,“口令!”第二次依然没有答复,田长江知道情况不妙,就地卧倒开枪。

枪声惊醒了半睡中的红军战士,立即组织战斗,奔向各自的防守位置。

按照事先敌人的约定,凌晨枪响,山下立即发起冲锋,摸上黄洋界的敢死队也展开战斗队形,不要命地扑向哨口。

腹背受敌下的红军出现大量伤亡,28岁的大队长李灿眼见黄洋界是守不住了,带领剩余部队边打边撤向老林,敌人随后紧追。李灿一直退到了悬崖边,身旁只剩下了40多名幸存者,不少还负有轻伤。

“我们宁死不做俘虏!”看着身后出现的追兵影子,李灿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跟我一起跳!”

语音未落,李灿纵身跃下悬崖,战士们随即跟着他一起往下跳去。

十来丈的悬崖底下满是厚厚的积雪,众人靠着大小树木的阻拦,竟然全部幸运地活了下来,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没人遭受重伤。

李灿带着40多名战士在崖底暂作休整后,一路杀下山来,成功突围。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李灿转战鄂东南地区,拉起4000人的队伍,组建成立红八军,李灿任军长,党代表是何长工。

第一个发现敌情的田长江也是个机灵鬼,鸣枪报警后,一路奔向茨坪,向彭德怀报告。田长江是从延安走出来并见证共和国建立的幸运者,后来担任解放军武汉军区副政委。

彭德怀很明白黄洋界的重要性,一旦失守,整个井冈山就没了,可他手中实在是无兵可调。

彭德怀没有犹豫,随手抄起长枪,带着几十人的内勤和警卫冲出指挥室,外面还有红军军校学生预备队80人。这是最后一支作战队伍,彭德怀要亲自带兵救援黄洋界。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