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近日,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则常态化引进医学博士的公告,为博士人才开出了“最低30万元安家补助”“五年岗位激励金”等优厚待遇,引发社会关注。

据了解,内江计划用三年时间,为市本级三家三甲医院引进50个医学博士。当地招引医学博士的迫切性何在?如何“引进来”“留下来”,围绕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采访。

难在哪?

缺乏比较优势 难以吸引人才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肝胆胰脾)副主任谢飞是成都人,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医院工作。4年前,他顺利获得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医学博士,谢飞一方面带领科室团队,一次次将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另一方面发挥个人所长,积极参与基层巡讲,推广临床实用技术,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5月14日下午,谢飞来到隆昌市中医医院,开展了关于“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技术”的宣讲。此前,他曾到资中县中医医院、市中区人民医院进行过这项技术的宣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飞向患者家属讲解病情(受访者供图)

像谢飞这样的博士人才,内江市卫生健康系统仅有16名,与周边市州相比差距较明显。内江市卫健委副主任彭庆说,前两年,当地也曾尝试通过“甜城英才”引进和人才公司推荐的方式招引博士,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博士人才招不进来,主要是和区位因素、发展平台、优惠政策有关。相比起成都、重庆这样的大城市,“成渝之心”的内江很难成为博士生的首选。其次,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医院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人才发展的平台,而内江的优势也并不明显。

由于人才招引效果不理想,导致内江高水平、高层次医学技术人才缺乏,在全省影响力较大的学科带头人不多。

如何引?

发布引进公告 福利待遇更加优厚

为什么今年如此迫切地引进医学博士?在内江市卫健委副主任陈红看来,这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因为,无论是要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还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都需要高层次医学人才做支撑。

“一个博士人才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发展”。彭庆补充说道。

结合内江实际情况,内江市卫健委研究起草了《内江市医学博士引进集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三年的时间,内江市市本级三家三甲医院一共要引进50个医学博士。

5月11日,内江市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常态化引进医学博士的公告,为三家市本级三甲医院招揽人才。统一公告不仅增强了感召力,而且还统一了标准,避免了医院“内卷”。

内江卫健委人事与科教科科长魏蓓介绍,相比以往,此次招聘的安家补助更加优厚,保障服务也更加完善,在年龄上有所放宽,入编、岗位管理等方面程序更加简化。“虽然才发布几天,但是已经收到不少意向性咨询的电话。” 魏蓓说。

除了发布公告,下一步内江市卫健委还会主动走进医学院校招聘,同时鼓励各家医院,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专科学会、合作医院或者专家学者推介适合的医学博士。

怎样留?

给予发展平台 倾听人才需求

人才引进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下来才是关键。

“发展平台很重要,我们要让人才来了之后有施展才能的空间。”陈红认为,要想留住人才,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即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而第一项最为重要。作为用人单位,医院需要多去思考,如何给医学博士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平台,激励他们想干事、干成事,卫健委也会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彭庆同样认为,应该从个人成长、经济待遇、学术平台、团队配合等方面,创造条件留住人才。他举例说道,近几年,内江市提拔了不少博士到医院领导干部岗位。卫健委还规定,专家型院领导每周须坚持半天门诊,让他们继续学以致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江市卫健委召开博士座谈会

为了更多地倾听博士人才的心声,今年4月11日,内江市还召开了卫生健康系统博士座谈会,邀请来自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博士代表分享工作心得。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内江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阮履强表示,将认真梳理研究,尽快拿出实施办法,确保每一项好的建议都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下一步,内江市卫健委将持续强化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宣传好、落实好、执行好本地的人才激励政策,营造珍惜人才、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对口联系机制,畅通人才建言献策渠道,为人才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共同推动内江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