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公园,是南宁市“海绵城市”改造的示范项目之一。苏委武/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湖公园,是南宁市“海绵城市”改造的示范项目之一。苏委武/摄

节水宣传活动走进高校、水质净化厂对外开放、节水器具齐聚来宾……第33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系列节水宣传活动在八桂大地展开,节水之风扑面而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要素。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健全节水制度,持续推动节水型城市创建,不断夯实城市节水的社会基础,城市用水效率稳步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蔚然成风。截至2023年底,全区计划用水户实际用水量为41.46亿立方米,节约用水2.9亿立方米。2024年,将实现公共供水管网供水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经营服务业、行政事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

夯实节水社会基础

住宅小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单元,小区节水是节水工作的基础。住宅小区的公共空间如何节约用水?如何让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位于南宁市的华发国宾壹号小区,中心景观湖水体清澈见底,四周绿意盎然,不仅是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更是雨水收集蓄水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大雨过后,景观湖便成为雨水的天然收集器,将雨水进行有效储存。

“这些收集的雨水并非仅仅停留在景观湖中,它们还被转化为小区绿化浇灌、道路除尘降温的专用水源。”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小区采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专门的管道系统,雨水被输送到小区的各个角落,为绿植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分,同时也在炎热的夏季为道路降温除尘,实现了雨水的高效运用。此外,小区内的游泳池也采用了先进的循环用水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游泳池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循环利用的标准。这不仅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还进一步推进小区节水生态建设。

除了在硬件设施上推行节约用水,小区绿色发展的做法也带动更多群体参与其中。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节水意识,小区物业通过悬挂横幅、张贴节水海报、发放知识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加强居民节约用水意识。

近年来,我区推动南宁、桂林、北海、北流等4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政策,把“节水优先”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4市累计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136个。

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

北海市冯家江滨海湿地公园里,清澈的河水流过花海,成群的白鹭在河上飞舞,市民悠闲地漫步在公园绿道上。“现在冯家江生态环境变好了,休息时间我们也会经常和朋友一起过来散步。”家住附近的卢女士经常和好友来这里走上几公里,边锻炼边感受这座滨海名城的魅力。

绿植环绕的冯家江湿地公园。苏委武/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植环绕的冯家江湿地公园。苏委武/摄

“我们把原来废弃的养殖塘改造成雨水调蓄塘,虾塘改为沿海滩涂湿地和生态湿地塘,使水资源循环得到利用。”北海市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冯家江流域沿线敷设截污管道30公里,对鲤鱼地水库、冯家江、铁路明渠和三江明渠污染严重区域进行清淤约54万立方米,清退周边养殖污染区近2000亩,并通过新建大冠沙再生水厂,利用再生水提高冯家江流域自行净化能力。

北海市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完成了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北海工业园区排水及再生水系统工程等一批水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让内涝积水这一城市“顽疾”得到有效解决。

工业企业历来是用水大户,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北海市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公司,节水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公司投资3698万元对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8.5%以上,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自用率达到90%以上,清洁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3年,北海市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达到43.2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6.18%。

“十四五”期间,全区各地继续推进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4.15万吨/日,累计建设改造污水管网3061公里,集中收集率提升约18个百分点。同时,强化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动全区污水资源化利用达到2.78亿立方米,南宁市、北海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获国家有关部门“十四五”中期评估肯定。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2022年,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系统加强城市节水工作,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实现节水、治污、减排相互促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桂林市是广西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近年来,桂林市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为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坚实保障。

桂林市机场路都督山节点海绵化改造项目。桂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林市机场路都督山节点海绵化改造项目。桂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机场路都督山节点海绵化改造项目是桂林建设海绵型绿地首个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6月27日开工,汇水面积约67000平方米。除了打造雨水花园之外,林园部门还对植草沟、雨水口、雨水湿塘以及回用浇洒系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造,目前整个绿地的海绵化改造已基本完成。改造后的都督山节点绿地提升了区域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可减缓地面径流雨水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时间,减缓下游雨水管道的排水防涝压力,同时也能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提升周边自然水体的水环境品质,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截至2023年底,桂林市海绵城市面积达到47.58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2.42%,跻身全国先进城市行列。

“城市节水涉及千家万户,其关键在于公众意识的提升,离不开市民的了解、理解、参与和支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不断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单元节水工作,培养人民群众节水意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推进我区城市节水高质量发展。(黄诗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