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榆木川之变

《山河月明》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朱棣最后一次北伐漠北前,把夏原吉给下了狱,并派锦衣卫抄其家。至于理由则是,夏原吉反对朱棣讨征漠北,因为你朱老四太能闹腾了,总该让老百姓喘口气吧?朱棣顿时就大怒了。

很快,负责抄家的锦衣卫回来禀告:皇上大哥,夏原吉的家里好穷啊,虽他号称大明朝的财神爷,但他家里却只能10天才吃一顿肉。

朱棣正夹着一块肉向嘴里塞呢,顿时停住——但想让“狼不吃肉”,那怎么可能?朱棣还是把肉放在嘴里,却传旨:牢房里开小灶,夏原吉必须天天有肉吃,而且他的牢房还必须要大,要能见到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笔者差点没笑喷——你朱老四咋不再向夏原吉牢房内送几本书,几坛酒,一张琴……当然,美女是坚决不能送的,这事绝不能干!

也许有人会认为,如此剧情是不是不靠谱啊?笔者的意见是:不但靠谱,而且还非常靠谱!因为在正史中,朱棣的最后遗言就五个字:夏原吉爱我!继位者朱高炽,在得知老爸这个遗言后,便亲自去狱中接夏原吉出来。

有人曾分析,这其实就是朱棣效仿当年李世民,在临死前折腾李绩,无非是给继位者创造空间,以便让其能从容驾驭这些能臣牛人——毕竟,本事越大的人,就越不好控制,这恐怕谁都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朱高炽,他亲自来狱中迎接,这对夏原吉来言意味着啥?必然是无上荣光。且再听到朱棣死前这五个字后,会是啥感受?必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实也是如此,夏原吉听闻朱棣驾崩后,当时就伏地大哭,伤心欲绝……(《明史》:原吉伏地哭,不能起

了解完正史之后,想必也都会明白,朱棣要在《山河月明》中下线了。也就是说,这是他最后一次统兵北伐漠北,结果死在回军途中的,一个叫榆木川的地方,后来此事被称为:榆木川之变。

据《北征记》和《畜德录》载:朱棣的贴身太监马云,第一个发现朱棣驾崩了,顿时不知所措,连忙偷偷告知了杨荣和金幼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位重臣也是大惊失色,如今是退军途中,却是皇上加主帅死了,这可是天崩之事,这六路大军万一有什么异动,大明就翻天了。于是决定秘不发丧,“尽取军中锡器,镕为殓具,覆以龙衣,日进膳如故”。

意思就算说:制作了一个金属棺椁,盛放朱棣遗骸,并盖上龙衣,每天依旧让送饭过来!而这些制作金属棺椁的工匠们,也都被杀掉,防止走漏消息(锡工尽除,以灭其迹),并派心腹秘密奔赴京城,去告知太子朱高炽。

从相关史料可以看出,朱棣死时身边并没有亲人。又由于是征伐漠北途中,相关细节不便被公开,或由于各种原因未被收录于《明史》,这就造成了朱棣驾崩榆木川,显得很突然。那么朱棣临死前,有过什么特殊事件吗?别说,还真有,却要从杨荣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朱棣死前做一怪梦

杨荣在《山河月明》中出现的比较晚,毕竟他是朱瞻基时期的重臣,但却点出了几件他早期的事情。

一,靖难之役后,朱棣要去登基。年轻的杨荣阻拦,表示:应该先去拜谒太祖陵,再来当皇上。一句话惊醒朱棣,询问过其姓名后,来了一句:我记住你了!

其二,他本来叫杨子荣。朱棣登基后给他改为了杨荣。搞得许多人都说:老朱家的皇帝,都喜欢跟名字较劲,前有铁鼎石,今有杨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朱棣北伐漠北,杨荣也跟着去了,并且要求出战,朱棣表示:那是刀刀见血的战场厮杀,不是耍笔杆子的纸上字画,你一个文官瞎闹个啥?杨荣表示:我会骑马。这让朱棣很高兴,同意了!

杨荣的这三件事,前两个属于正史。最后一个属于“一半一半”,杨荣骑马去打架这事是借题发挥,镜头语言无非是解释下,为啥朱棣那么栽培杨荣。他随朱棣北伐漠北却是史实——就是他写成了朱棣北伐漠北的《北征记》。

所以,想了解明朝,有两部个人笔记必须要关注,一个就是杨荣所写的《北征记》,另一个是袁彬写的《北征事迹》,里面是朱祁镇被瓦剌活捉后的许多记载——袁彬是跟着朱祁镇被活捉的,故而可信度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完杨荣,话题自然就要转入他所著的《北征记》了。话说这天,朱棣统领六路大军,进入开平城——开平,是当年忽必烈命刘秉忠所兴建,号称“中都”,也就是京城。但随着忽必烈进入北平,开平就变成了“上都”,成了大元的陪都。

据说当年兴建开平城时,“是夜三更雷震,龙已飞上天矣”,当然这纯属夸张。不过却能看出来,开平城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今朱棣踏入,驻扎了下来。结果奇怪的事,真就发生了,竟然当天就下起了大雨(是日雨)。

朱棣二话没说就跑出了营帐,干啥?去探望兵卒——这是朱棣的一大法宝,别管他当燕王,还是当了皇上,朱棣从来都跟兵士同甘共苦,一个锅里吃饭。所以朱棣的兵,战斗力出奇的强悍。这同时也是他敢刚硬朱允炆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料朱棣巡视一遭后却大怒,对将领吼:“士卒者,将士所资以成功名。若抚之至,则报之厚。”意思就是说:你们的功劳,都是兵卒们一刀一枪,用自己性命给你们拼出来的,必须厚待他们。

所以,“今方用此辈为国家除残去暴,其可不惜!”即:我朱老四还指望这他们(士卒),替我大明干掉这漠北威胁呢,可你们却当大爷,怎么敢不珍惜厚待他们?

显然这是朱棣在怒批手下,让士卒受了不该受的苦!须知当时的朱棣,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却还如此。笔者感慨万千,只能说:永乐大帝就是永乐大帝。就这样,朱棣骂完手下,改善好兵卒的条件后,这才回营帐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