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司法社工以其专业的素养和人文关怀,在法治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不仅致力于协助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更在细微之处展现温暖与关怀,用爱心和耐心为涉案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助力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开启新生活。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社区矫正对象张某自在九江司法所依法接受社区矫正管理,5年过去,张某从一个顽劣少年蜕变成实干勤奋的社会人员。

初入矫正 我行我素

张某未成年时,因抢劫且无真诚悔改、认罪服法的态度。母亲只能把他带在身边好好管教,但张某并不理解母亲的用心,来到佛山市南海区九江后,终日流离网吧,游手好闲,对九江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导也是爱答不理,态度轻视。

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入矫时已严正告知张某相关监管规定,但是张某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只要不再闯祸,其他事情都不是大问题。入矫后,张某没有按时进行电话以及当面报到,次数较多,情节严重。司法所工作人员依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了扣分和口头警告处理,同时对其进行了数次约谈教育,但张某仍不思悔改我行我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法社工定期与家人沟通

秉持初心 回归正途

九江司法所组织矫正责任小组,通过深入了解,制定张某个性化矫正方案,并由司法社工进行重点个案跟进。经了解,张某是农村留守儿童,自小缺少父母管教和关爱,缺乏良好的就学条件和环境,常与社会不良青年混一起,因此造成是非观念扭曲、冲动叛逆、得过且过的行为状态。

就此,九江司法所制定了“四步走”的矫正方案:

①加强专职管理。落实矫正小组责任,严格施行各项管理措施,发挥矫正执法的监管威慑力;

②链接“心理专家+专业社工+志愿律师”。提供心理服务、法制教育并开展个案管理,从心矫治纠其根本,从心矫治普法增能;

③加强家庭联系。帮助建立家庭支持网络,弥补张某童年时期心理的缺失;

④提供就业服务。包括介绍工作、职场辅导、技能提升等,协助其稳定就业。

在五年的矫治过程中,司法社工以“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对张某进行矫治转化。五年来,九江司法所对张某进行个别谈话逾70次,实地走访张某53次,开展心理教育10节;监督张某提交思想汇报63份、完成当面报到58次、完成教育学习505学时、社区服务480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月走访了解

花开结果 蜕变成长

张某入矫时22岁,冷漠傲气带有“痞”气是工作人员对他的初始印象。这五年漫长的矫治之旅,在充满温度的矫治下,慢慢磨平了张某那孤傲的棱角。他的性情逐渐沉稳,开始懂得理解他人,开始明白漫漫人生,终须要靠自己努力耕耘。

在社工的介入下,张某与母亲关系修复,理解母亲把他留在家中做“留守儿童”的不得已,张某二十多年来埋藏在心中对家庭、对父母压抑、复杂的情感得以释然;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律师的教育下,他明白了刑罚执行工作的严肃性,明白了自己身负无法除去的刑事案底,决不能一错再错;在社会各力量的帮助下,他钻研习得家具扪皮手艺,实现从工厂学徒到生产部管理人员的转变,以勤奋实干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解矫当日,张某对司法所工作人员说:“如果当初没有遇见九江司法所的你们,没有司法社工对我真心耐心、不离不弃的跟进,我可能更加无可救药,也不会拥有现在的幸福的生活。”张某的话让工作人员很触动,也鞭策着司法社工继续秉持矫治初心,扶助社矫对象回归正途,维系社会安全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法社工引导张某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专栏简介

“服务故事”专栏,致力于呈现博睿社工各领域的真实案例与深度观察。这里,我们记录社工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点滴付出,展现社工如何以专业与智慧,为服务对象点亮心灯。这里,您将看到社工们总能以细腻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找到问题解决的钥匙。这里,我们将一同见证社工们的服务故事,感受他们如何用服务诠释专业,用专业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