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这几天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网友质疑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情况?

原来是前些天播出的综艺里,有这么一个场景

讨价还价。

节目里,张颂文要装修一个花园洋房,于是去村里买花,结果在镜头前,他不断地压低花农的价格,以至于买花大妈都尴尬地说:

你咋这么抠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8万”深入人心的当下,这样的场景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他们质疑。

这是一个明星依仗着自己的影响力,压榨底层劳动人民的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他虚伪的表现。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就来讲讲这个综艺

灿烂的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看了《灿烂的花园》会发现,张颂文这次其实是打算以最“真实”的自己面对观众。

而这其中。

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抠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从节目一开始,他就已经申明了自己的立场:

无剧本、无策划、无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目全靠张颂文一个人的即兴行为来主导,而这些即兴行为,则来自张颂文对万物旺盛的好奇心。

为什么这样?

大约是因为在当下,太多的综艺剧本含量太高了,立人设,重冲突,明明是明星参加真人秀,结果往往只有“秀”,而没有“真人”,所以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明星,都是塑造过的“人”,是人设。

所以啊。

与其说他没有剧本。

不如说,是拒绝人设。

这样的效果也很明显,这个节目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比如说第一期。

他原本正坐着车去买花,看到路边有很多羊。

便立马下车去和村民探讨羊粪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者之后。

吃完饭还在收拾,半夜听到屋外的烟花声,他想知道这个日子为什么会有人放烟花。

于是又带着大家骑上三轮车追放烟花的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于还在吃饭。

他突然又让在座的嘉宾来表演,设置一个情景,让大家即兴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mm……

所以在节目里,摄影师说完全跟不上张颂文的节奏,这大概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生活本就没那么多逻辑。

在这个基础上。

Sir几乎可以断定,他的还价行为,其实也该是自己真实的日常。

毕竟他的钱也是自己一点一点挣的。

穷孩子都知道当家难。

他既然要做最真实的自己,自然也会把这“刻薄”的一面展现出来,否则,对他来说,这才是真正虚伪。

但问题是。

为什么又有很多人会对这个场景不满?

你可能想不到。

大家的不满,不是因为他的“真实”,而恰恰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场景并不真实。

没错。

张颂文的初心的确是做自己。

但实际上呢。

在观众看来,他其实是极力扮演那个日常的自己。

什么意思?

一个简单的例子。

房子。

这个综艺的起源是张颂文曾经的房子要被回收了,于是他想找个地方安置自己的植物,因此与节目组一拍即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们看这个房子

首先,就不说它有多么“梦幻”,多么造价不菲了,主要是,这座房子本质上是节目组为了这个节目临时搭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并不属于张颂文。

更不能说是张颂文真正的“家”。

Sir不知道张颂文的感受如何,但至少,从一开始这里就有一种隔阂感与距离感。

其次,就算这是一个临时的“家”吧(这个词其实很矛盾),但当一个造价千万的家里装满了摄像头,以及随处可见摄影机时,这其实就不再是个私密的居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

它更像一个舞台。

而张颂文试图在聚光灯照耀的舞台上,按照自己平日的日常生活。

请问,这可能吗?

毕竟,当一个人极力表现自己的真实。

其实就已经不真实了。

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是张颂文的问题,也不是观众的多心。

而是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矛盾。

这两者很难共存。

但是问题来了

明明这个市面上也有做得很好又很真实的综艺啊。

比如“0713再就业男团”。

在上《欢迎来到蘑菇屋》之前,他们早就糊得不行,但因为他们敢“糊”胡非为,毫不顾忌地各种玩梗、开玩笑、互黑,展现出非常欢乐的氛围。

这样的真实感染了许多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张颂文这里得到的反馈就没那么好呢?

事实上,在节目里张颂文和他的两位同学在一起的时候,Sir也觉得很有趣

张颂文大学同寝舍友,周一围、林家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他们在节目外聊到一次有趣的经历。

有次他和周一围兴致来了,走到了门前的潮白河的冰面上,一直走到了河中央。

他们分明听见了脚下的冰层里,从深处传来的冰裂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是深夜,又是隆冬,他们俩要是真掉下去了,这辈子就停在这里了。

但两人当时都没慌,趴下后反而觉得更好玩儿了,然后两人就开始默契地玩起角色扮演,演起戏来。

Sir也觉得很感动。

为什么?

因为相识相知的人在一起生活,大家彼此知根知底,于是所能碰撞出来的化学反应会更多。

三人一起吃过苦,张颂文家里很多家具都是他俩搬家后凑出来的。

这样的经历。

足以冲破聚光灯的魔咒。

但。

问题在于,这样的化学碰撞却不是节目组的初心,甚至于张颂文的真实也不是节目组的初心。

他们的初心是什么呢?

其实只有一个

无限满足粉丝想象。

并以猎奇心态,打造张颂文的“神奇”。

一个例子。

采访。

节目里有好几次,他们都会去采访一些不相干的村民,并问对张颂文的看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尤其是这个问题:

张颂文跟影视上有差别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说,在人人皆知张颂文有亲和力的情况下,去问村民这样的问题,是期待什么不一样的答案?

当然不是。

他们的目的就是得出一个“反差”的印象。

银幕上的黑社会。

银幕下却变成了和蔼亲民的大明星。

说白了。

节目组需要的还是戏剧性。

并通过这样的戏剧性,塑造出一个人人“惊讶”的形象。

也正是这个逻辑。

在第一期里,我们就能看到他们试图展示出了张颂文的许多技能。

除了买花盆布置温室,还会在监工时上手做焊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启无线电台联系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观众科普种植和培养植物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要招待不定时上门的嘉宾,给常驻嘉宾设计演技训练。

但问题是。

这哪里是展示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

这根本是往着造神的路上走的。

所以说到底,不管张颂文的初心如何,在结果上,这最终成了节目组对于张颂文粉丝的定制综艺。

粉丝喜欢张颂文亲民。

他们就采访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丝觉得张颂文演技好。

他们就办了个演技班。

粉丝觉得张颂文唱歌有趣。

他们便安排了唱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丝觉得张颂文感性。

他们就拍了他缝床单怀念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等等等。

所以。

对于外人来说,这样各种元素的杂糅,使得这个综艺没有重点,极其散漫,最终变成了四不像。

尤其是全方位展示。

甚至可以说是对张颂文的一种消耗。

但对粉丝来说呢?

或许他们会觉得四不像也不要紧,因为糖果菠萝青菜都是他们爱吃的。

至于是不是消耗。

他们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还记得2020年的纪录片《我和另一个我》里,张颂文感叹一个卖菜大哥起伏的人生:

但是人的一生就是这样

摇摇晃晃走到了一个位置

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也可以看做是他的自我感慨。

张颂文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对自己努力被看到的理想形象的投射,于是人们也希望他的生活可以保持平凡,从他生活里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只是可惜,没有什么会真的一成不变。

在聚光灯下。

当张颂文“扮演”起所有人心目中的那个张颂文时。

或许。

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远离了初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