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蓝玉死于“嘴皮子”

有句话叫:人群中最沉默的人,往往才是最可怕的狠角色。有否道理?笔者不敢断言。但在《山河月明》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位“沉默得可怕”的狠角色。但在谈他之前,还是需要先捋顺一下蓝玉之死。

《山河月明》中,把蓝玉之死归咎于朱允炆,谋得一手好棋局,诱使蓝玉“乱咬”,目标便是借朱元璋之手,把尚在的淮西勋贵都干掉。如此一来朱允炆登基后,便不会受制于人,能迅速掌控一切。

虽这个剧情不是史实,却反向印证了笔者开篇的那句话:蓝玉死在了“嘴皮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连吕王妃的女儿嫁给谁,蓝玉都要蹦过来管。自然这就让吕王妃和朱允炆这对母子,异常愤怒了——若是朱元璋死了,你蓝玉是不是要上天?与其如此,还不如先送你上西天。

那么正史中的蓝玉是咋死的?也是死于“嘴皮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朱元璋让蓝玉,当“太子太傅”。可蓝玉却怒了:我堂堂大明第一号战神,就没资格当太子太师吗?凭啥屈尊冯胜和傅友德这两人之下?(《明史》:我不堪太师耶?

蓝玉的这句话,让朱元璋大怒:本来就纠结你的死活问题,这下不用纠结了,连我老朱的安排你都尥蹶子,还用说别人吗?于是“蓝玉案”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能吃多大屈,就能享多大福。从来都是福祸相依,可惜蓝玉却不懂。不信看《山河月明》中的汤和,为啥他能善终?就算跟朱元璋说话,也是“回忆过去峥嵘岁月”,以此唤醒共同记忆,让彼此的互信更牢靠。

至于朱元璋如何平衡皇子、太子和皇子、皇孙之间的关系,没兴趣,我老了,就想回家过安稳日子。这其实也是变相的“沉默”,毕竟面对有些事,就算两人关系再铁也不能介入——这既是分寸,更是做人的底线之一。

因此蓝玉就凭他那张嘴,就注定了必死无疑,虽是狠人一枚,实则却并不算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来历不明的狠角色

说完蓝玉,再看这位“沉默得可怕”的狠角色,谁呢?正是盛庸!《明史》中介绍盛庸,第一句便是:盛庸,不知何许人也!翻译过来就是:盛庸是哪里人,曾经干过些啥事?天噜啦,太史公也不知道,分明来历不明!

《山河月明》,却给了盛庸一个来历,曾是北元臣子,一出场就捧着一本《孙子兵法》认真研读。后来投降大明被朱标看中了,当了朱标身边的拎包小弟。

朱棣知道后很愤怒,专门跑来告诉朱标:盛庸人品有问题,不能用。结果朱标却让朱棣去抄写曹操的《魏武三诏令》,以此点拨朱棣:用人在才,不在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再看盛庸,虽镜头一个跟着一个出现,却几乎都是眼神,表情等,台词少得可怜,几乎全程沉默。看到这,想必追剧的读者,都会知道此人了吧,也都必然意识到“这些镜头语言”,其实就是告知我们:盛庸此人深不可测,日后必会跟朱棣发生激烈碰撞。

为何《山河月明》要如此处理盛庸?就在于历史上的盛庸,堪称是建文救星,朱棣克星。若是朱允炆早一些启用他,朱棣就打不赢靖难之役——妥妥的来历不明的靖难名将!

朱棣起兵后,朱允炆最初根本没当回事。朱元璋虽杀了蓝玉,几乎团灭了淮西勋贵,却给他留下耿炳文。于是朱允炆命耿炳文挂帅,盛庸为寻常将佐,统兵扑向朱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朱允炆就跟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去捣鼓 “复古周礼”,给大明郡县改名称等,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去了——笔者至今都搞不明白,为啥朱允炆对这些事如此上心?这跟削藩和发展生产力,有啥必然联系?

再说朱棣,得知耿炳文挂帅后,大嘴一咧就吼了起来:“兄弟们都瞅瞅,我大哥朱标死后,被追谥为‘懿文太子’。可这小子却叫‘允炆’,更不可饶恕的是,他儿子叫‘文奎’,年号叫‘建文’,让他如今统兵挂帅的这位叫‘炳文’。如此不尊老爸,不知避讳,岂能得到祖先保佑?所以他死定了!”(出自《明朝小史》)

事实证明,朱棣“装神弄鬼”起了大作用。手下如打了鸡血一般,一通狂攻后耿炳文兵败滹沱河。但毕竟耿炳文是名将,意识到朱棣求速战速决,于是采取坚守待变策略,要拖死朱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局势不变,恐怕“司马懿拖死诸葛亮”的事,会在明初再次上演。但奈何朱允炆不受曹叡。听闻耿炳文兵败后,便火急火燎换帅李景隆。由此盛庸又成李景隆手下。

结果李景隆,先败郑村坝,后白沟河一战,又把建文帝手中六十万精锐,和数不清的辎重物资,一股脑“送给”了朱棣。不但彻底养肥、养壮了朱棣,还造就了“燕王不可战胜”的神话。

那么盛庸呢,说半天咋没有他?别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盛庸之前一直都是小角色,没法登台。如今随着耿炳文、李景隆战败,他终于迎来了横刀立马的时刻。但一切,却要从盛庸后代的家谱和其墓碑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朱棣的克星

《明史》虽说盛庸“来历不明”。但其后代家谱和出土墓碑,却补全了盛庸资料。据江西乐平县临港乡古田村,盛庸后代的家谱记载:盛庸,字世用,生于元统甲戊年,性格刚悍……臂力过人,善骑射,明《春秋》……

看来《山河月明》不应让盛庸出场时读《孙子兵法》,而是应如关公一样看《春秋》。当然这是笑谈了。

总之,从盛庸后代家谱和其墓碑上可以看出,最初盛庸是邓愈手下,驻守在江西。洪武四年随军去了辽东。洪武八年跟随都督指挥叶旺,先征金州,后攻伐盖州,立下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盛庸是从小兵成长起来的猛人。靖难之役爆发后,便接上了《明史》记载,先跟着耿炳文,后随李景隆。在李景隆兵败后,盛庸带着一队人马逃到了济南城。

一看济南城,便想到铁铉吧。其实正是因为有盛庸和他的那对人马,才让铁铉有了底气和能力——最起码也是两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济南之战,把朱棣打得大败,一举破除了“燕王不可战胜”的神话。

千万别小看这种“神话”,须知两军打仗打得就是士气。朱棣兵败济南,是靖难之役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让明军找回了自信。随后盛庸一鼓作气拿下了德州,把朱棣封死在燕京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允炆大喜过望,也不捣鼓“复古周礼”了,立马封盛庸为“历城侯”,还给了一个将军名号:平燕将军。这摆明了就是针对朱棣的。朱棣怒了,盛庸?从没听说过这人,哪冒出来的?别得意,输给你是因为我轻敌,看我重整人马,教你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