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听闻安史之乱被平息,杜甫欣喜若狂,写下平生第一首快诗,抒发了彼时的喜悦之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屡试不第,蹉跎多年,46岁的孟郊榜上有名,按捺不住满心欢喜,写下的《登科后》。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不事雕琢,信手拈来,皆是因为情之所钟,韩愈凯旋归来,也写下平生第一首快诗。

元和十二年十二月,淮西大捷,韩愈随裴度班师回朝,至潼关时作《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通知华州刺史准备犒军。

困扰朝廷多年的藩镇之乱得以平息,普天同庆,凯旋回朝,一路欢歌,韩愈此诗既是通,也是抒发胜利的豪情,鼓舞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唐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简译

刚刚越过荆山,华山就迎面而至,红日东升的时候,潼关四门大开。

刺史大人您千万不要说迎接路途遥远,宰相裴度亲破蔡州凯旋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韩愈此诗虽然仅有短短的四句话,二十八个字,却写出了彼时的春风得意和志得意满,通篇都洋溢着喜庆欢快的气氛,被誉为唐诗绝句中的经典之作

诗题点明地点和事件,“”是驻扎,“潼关”位于陕西潼关县北,是秦、晋、豫三省的交通要塞,气势雄伟,地势险要,自古及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张十二阁老使君”指华州刺史张贾,张十二是家族排行,唐朝时将中书省门下省的官员成为“阁老”,因张贾曾在门下省供事,故称之,使君即刺史。

所以,这首诗标题的大概意思就是,淮西大捷,宰相裴度班师回朝,现在已经驻扎潼关,先通知张刺史您做好准备,到二百里外来迎接部队,进行犒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山已去华山来”,首句写凯旋归来时速度之快,“荆山”在湖南境内,“华山”在陕西境内,相隔千里,但人逢喜事精神爽,千里之遥不过转瞬间。

日出潼关四扇开”,次句写队伍抵达潼关时的壮观景象,彼时,红日初升,潼关守门洞开,大军凯旋归来,军旗猎猎,鼓角齐鸣,场面是多么热烈。

关于潼关,张养浩有“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的描述,其地势险要可见一斑,始设于东汉末年,是关中的东大门,也是陕西的东大门。

前两句写大军的威武雄壮,前一刻在河南境内,转眼就踏上了陕西的土地,荆山、华山、日出、潼关,用四组景物,串联起一幅壮阔亮丽的千里江山图。

而这,也是彼时诗人欣喜之情的流露,韩愈此次随军,不负宰相裴度的信任,为平定淮西之乱献计献策,且身先士卒,在此次平乱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后两句交代作这首小诗的目的,通知华州刺史张贾,不要嫌路途遥远,因为是宰相裴度凯旋而归,故出城迎接。

华州城距潼关二百余里,所以说“”,“相公”既是指宰相裴度,“破蔡州”则是平定蔡州的藩镇之乱,此句是对裴度运筹帷幄取得淮西大捷的赞誉。

藩王吴元济叛乱历时四年之久,裴度此次出征,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有这胜利的喜悦和自豪,张刺史怎能怕区区百里之遥呢?

后一句承前三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写出了欢喜鼓舞的原因,山河壮阔,阳光高照,关门大开,刺史相迎,全部都是因为宰相平定了藩乱、凯旋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韩愈,字退之,河南人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为唐朝著名的政治建设家和文学家。

他虽出身世宦之家,可幼时父母双亡,倚靠哥哥抚养,少年时哥哥又不幸病故,与寡嫂侄儿艰难度日。

苦难的人生铸就了韩愈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四次科考得以及第,而后又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吏部考试。

他直言敢谏,刚直果敢,入仕后屡遭排挤,辗转地方,仕宦飘零,宰相裴度慧眼识珠,聘其为行军司马。

赐紫服,佩金鱼袋,这是唐朝三品以上官员的标配,也就是从彼时开始,韩愈的仕途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因为平叛有功,回朝后韩愈被授予刑部侍郎之职,虽然此后又经历了诸多坎坷和不顺,但他终不改其心。

从监察御史到吏部侍郎,一路走来,韩愈担任过许多职务,在其位谋其政,所到之处皆取得不俗的政绩。

以其大无畏精神,和一颗赤子之心,及伟岸的人格,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韩愈成为那颗熠熠发光的星。

韩愈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才华洋溢的文学家,苏轼赞其“文起八代之衰”,诗歌以奇特雄伟著称。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韩愈这首小诗篇幅虽短,却写出了波澜壮阔的场面,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新唐书 韩愈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