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者,生于1896年,乃广东汕尾陆河县人氏。其家赤贫,无缘书卷,幼时未尝识字。然李春天性坚韧,虽处困厄,亦不坠青云之志。嫁夫后,生三子一女,幼子谢非最为钟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非年甫四岁,其父骤然离世,李春乃以一妇之身,独撑家计。时值旧社会,世道艰难,李春一家困窘非常,租种他人之地,秋收之际,先需缴纳租谷。彼时风调雨顺,尚能苟延残喘,若遇天灾,颗粒无收,则举家饥寒交迫。

每至青黄不接之时,家无余粮,李春乃以水煮地瓜渣以饱稚子,自己则饮番石榴叶干汤,佐以萝卜干充饥。虽身处逆境,李春对幼子谢非之教育尤为重视。日则辛勤劳作于田间,夜则燃火把,陪谢非读书,熬灯至深宵,声声教诲不辍。

及至解放后,生活稍有改观,豆油灯取代火把,然李春依旧坚持陪伴谢非读书,未曾稍懈。李春虽目不识丁,然其坚毅慈爱,育子成才之心,殷殷如火,令谢非感怀于心,终成大器。此乃李春之伟业,母爱深恩,感人至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春者,陪谢非读书凡九年,此期间谢非之心灵大开,爱国之情萌发,遂发奋图强,探寻救国救民之道。1947年,谢非年十五,毅然投身革命,参与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谢非历任广东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位至副国级。

李春一生俭朴,虽谢非贵为高官,然其母未因之而改初衷。谢非受母训影响,亦秉持简朴作风。其在广东任职时,公务宴请悉遵“四菜一汤”之规,旨在饱腹而不浪费。

一九九九年,谢非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七。谢非临终遗愿,不欲母亲知其噩耗,故谢非去世之事未曾告知李春。自此,李春茫然不知爱子已然长辞。广东省委及谢非之旧部常来探望李春,皆称谢非在京或外邦工作,因路途遥远未能归乡。李春心念儿子,然亦明其为国效力,未多加追问。

李春喜观电视,家人谓其欲见儿子音容于屏幕。时日久长,未见谢非,李春心中疑虑渐深,然从未言明。李春心中所思所虑,皆深藏于心,未与人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春体健,至九十岁前,尚能自理家务,采买烹饪皆亲力亲为。逾九十,渐罢家务,然生活自理不缀。闲时以包装袋编织小绳,精巧耐用,直至百一十岁始罢手。

李春长寿之道,在于生活有恒,作息规律。每日安眠十时,夜七昼三,午后必饮一碗擂茶,晚餐必饮一杯客家甜米酒,此为雷打不动之习。李春常曰:“饮食当清淡,勿贪大鱼大肉,养生之道在此。”二〇〇九年,李春安然辞世,享年一百一十三岁,乃广东省最长寿之人,家中五世同堂,后人敬仰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