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狗蛋分蛋

这几天,国内电商圈出了两件大事。

一是5月14日,央视法治在线曝光“杭州某头部电商平台”基层人员受贿,一年贪了9200多万。二是曝光事件当天,阿里巴巴发布2024财年及Q4季度财报(2024年第1季度),随后股价大跌了6%。

同天发财报的还有腾讯, 但是和阿里不同,腾讯发布财报后, 股价应声大涨了4%。

都是行业头部,市场反差却如此鲜明, 有人觉得,是电商圈的负面消息,影响了阿里股价走势。

究竟是什么情况,咱们从头聊起。

先说说受贿的事儿。

法治在线曝光后,事情很快上了微博热搜,但是热度“掉”的也非常快,里面有没有“钞能力”作祟,先不深究。

回归事件本身,让网友们感兴趣的点很多。

一方面,即便有审核职权,一个民企基层员工,一年时间贪了近一个亿,还是非常夸张的。

什么概念,《人民的名义》里“给个部长都不换”的处长赵德汉,4年时间贪了两个亿,现金铺满一面墙,平均一年才5000多万。

这个员工直接来了个Double。

都说艺术高于生活,这次属于是生活暴击艺术了。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杭州某头部电商平台”的猜测,不少网友把矛头指向了阿里旗下的天猫家居。

其实也怪不得网友会这么猜,杭州头部电商就那么几家,有能力做家居板块,现金流还这么大的,就更少了。

关键以前阿里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比如2012年3月“聚划算事件”,也是被审核人员钻了空子,那时候商家想上活动,必须和审核小二搞好关系,整得杭州城西商务KTV夜夜笙歌。

后来东窗事发,抓了一大批人,聚划算的老大,马老师的得力干将“慧空”直接被判了7年。

自此阿里年年反腐。

这次事件的源头,据说也是来于内部反腐举报,一开始涉案金额只有20万,只是平台自己可能都没想到,随着杭州警方深入调查,金额不断扩大,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再说阿里财报后股价大跌。

不少人把它和电商受贿案连起来看,但是仔细想想,影响没那么大。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可能还是这份财报本身。

其实从2021年开始,股价下跌在头部互联网企业里比较普遍,像腾讯、美团在多轮下跌下,市值基本上都打了对折。

但今年开始,情况有所回升。比如腾讯从年初260低点到现在397,市值差不多拉升了50%,美团从66到如今的128,市值更是几乎翻了一番。

阿里也有所回暖,但幅度相比较小,关键整体缩水的比例也更大。如果按现在的股价算,阿里市值从最高超过8240亿美元,到如今不到1880亿美元:

已经缩水了4倍多。

印象中,最近一年里,阿里每次发财报,总会迎来股价下跌。

比如阿里公布2024财年Q2财报的第二天,股价突然下跌9.14%,市值一夜之间蒸发近1468.39亿人民币:

相当于半个京东的总市值。

今年2月7日,发布2024财年Q3财报时,阿里股价同样闪跌,股价从前一日最高76美元/股,下跌到年报后的70美元/股,两天跌幅接近7%。

股吧里,有网友把阿里比作“遇到考试的学生”打趣:

阿里一交成绩单就挨板子。

其中的原因,就是成绩“达不到市场预期”。

就拿这次的财报数据来说,虽然一季度阿里整体营收增长了7%,但是经营利润147.65亿元,同比下降了3%。净利润更夸张,只有9.19亿元,同比下降96%。

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关键是,阿里最仰仗的电商业务板块——淘天集团:

还是没有支棱起来。

数据上,一季度淘天集团收入同比增长了4%,调整EBITA利润同比下滑了1%。

乍一看中规中矩,但这样的成绩,和阿里大张旗鼓宣布“淘天回归”的势头相比,确实有些不太匹配。

这两年阿里对淘宝天猫,那是下了血本的。

从换帅吴泳铭开始,到马云频繁内部讲话,强调阿里“重回主业”“回归客户”,淘天都是绝对的战略核心。

一年时间,上线先用后付、仅退款功能,新增店铺标签体系,新疆包邮并送货进村,88VIP会员权益升级,618率先取消预售,重启淘宝网页版、淘江湖论坛......

从物流,到售后,再到各种促销,淘天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爆改”。

目前国内电商,还是流量生意。

这一块,淘宝天猫确实有回归的势头,一季度GMV实现了双位数增长。问题是这种流量回归,来自阿里利润割肉,以阿里目前的情况,能持续多久,谁都说不好。

过去,阿里电商的优势是有应用场景、有庞大的数据积累。

这也是资本市场看好阿里的重要原因。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友商们都在发展,这种优势已经被时间冲淡了,比起京东有物流,拼多多有用户心智,抖音有短视频,缺乏创新的阿里:

流量护城河太浅。

至少拿出更多创新,保住流量池之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资本很难看到阿里电商,有新的增长机会。

5月14号那天,软银集团宣布已出售几乎所有所持阿里股份, 那个曾拯救 阿里于 水火 ,从马云手里赚走千亿的孙正义,头也不回的走了。

到了这个时候,资本总是无情的。

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员工数减少了14369人,创了历史新高,如果从2021年底算起,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阿里已经少了5万多人了。

不管是“爆改”还是“减重”,为了继续航行,阿里正在艰难求变。

以前谈到国内互联网大厂,总说“BAT”(百度、阿里、腾讯)。 后来百度式微,B变成了B ytedance(字节跳动), 如今在不少人看来,“BAT”快要变成“BPT”了。

这个“P”,说的是PDD。

铁柱打趣,可能现在已经是“BPT”了。淘宝在经历“爆改”之后,花里胡哨的促销界面,让人直呼陌生,有网友表示,现在打开淘宝APP,名字一遮:

都以为进入了新版本的PDD。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大胆的创新呢?

用一个新的PDD,超越另一个PDD。

衍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