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仕强 通讯员冉小庆 武佳佳

“恭喜您被选为幸运客户,现可低价购买XX玉玺;本藏品短期即可升值,公司代卖稳赚不赔……”曾经,一股“收藏热”席卷老年朋友圈,不少老人深受其害。如今,看似过时的手法又卷土重来。

近日,重庆巫溪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赵某诈骗案正式宣判,成功揭穿了养老诈骗的套路。

时间回溯到2021年2月,喜爱收集红色纪念品的巫溪县居民夏先生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文化中心的负责人赵某,手里有多种纪念品、收藏品

“现在正是会员招募活动,成为会员后,我们这百年难得一遇的收藏品‘打折促销’,原价29800元、25800元的‘XXX玉印’‘XXX徽宝’现在仅需4900元、3980元就能到手……”在这样让人心动的“促销”下,夏先生当即下单两枚“玉玺”,并以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8880元。

夏先生想着此次可以利用手头的养老钱投资增值,便在短短六个月间,瞒着家人先后6次购买玉玺、纪念钞、纪念章等藏品,总计花费12817元。

“这个玉玺质地粗糙,证书上的鉴定机构也不存在,根本就不值钱,这些人就是骗子。”货一到手,夏先生的家人就意识到了不对劲,于2021年8月报警求助。公安机关立即立案侦查,并于2022年4月22日将赵某等人抓获归案。

经查,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赵某在陕西省西安市多地出资成立公司,并招募多名销售人员,虚构某文化中心、某博物馆或某养身馆工作人员等身份,利用总结整理的“话术”,通过拨打电话、微信聊天等方式,虚构开展会员招募、品牌推广等活动,并伪造相关鉴定证书,诱导被害人购买价格低廉的“XX周年金钞”“项链挂牌”等产品。在获取被害人的信任后,按照上述相同方式,诱导被害人复购更为昂贵的产品。

因被害者多为老年人,涉案金额高,社会影响大,2022年10月,巫溪县检察院派员提前介入该案,从公司登记情况、快递签收情况和银行流水情况等多个方面引导公安机关进行侦查

“本案受害者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大多不懂收藏知识,文化程度也不高,鉴别能力较弱,认为有证书就是真品,又对诈骗话术缺乏一定了解,没有足够的警惕性,这成为犯罪分子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承办检察官向其权介绍。

2023年1月3日,该案被移送至巫溪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案件资料显示,赵某经营两家公司,可我们在审查过程中发现赵某还实际控制的另两家公司,侦查方向不应局限于前面两家公司的运营情况。”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进一步完善证据链,该院积极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于当年6月15日以诈骗罪对赵某等人依法提起公诉。

审查起诉期间,赵某一直辩解称其存在退货渠道,受害人是自由买卖,其不构成诈骗罪。“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团伙并未通过该方式进行过退货退款,所谓的开设退货渠道完全形同虚设,实际是避免受害人以此为由通过法律维权。”向其权在讨论案件时提出取证思路,从涉案U盘中的财务数据入手,继续深挖细查。

随后,经过重新梳理和再次补证,检察官反复比对被害人的报案材料、转账记录、财务数据等证据材料,经查实,赵某等人累计骗取3000余名老年人共计560余万元。

因案情复杂,经过多次开庭审理,巫溪县法院于2024年4月22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赵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罚金十二万元,同时责令其在所涉犯罪数额内继续退赔。

“老年人的积蓄是他们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我院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抓手,在办理养老诈骗案件中坚持应追尽追的原则,将追赃挽损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损失。”巫溪县检察院检察长阮能文表示,下一步,该院将健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长效机制,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力度,切实维护好辖区内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