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说起背信弃义的历史人物,很多人估计都会想到三国吕布这个倒霉蛋。吕布一生先后视丁原、董卓、王允三人为义父,并因此得到了一个“三姓家奴”的称号。

但其实,历史上像吕布这样来回倒戈的人物不在少数,比如隋唐初年的乱世之际,几乎今天我们听起来个个有名的大人物如李绩、魏征、秦琼等人,个个都在各个阵营之中倒戈了多次。

图源网络与本文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唐朝初年的一众开国功臣要是谁没有几个倒戈的经历,估计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而今天我们说的却是一个近代人物,相比于吕布这个倒霉蛋,他的倒戈经历完全可以超出后者一大截,但论起身后之名,其历史评价之高不亚于初唐功臣,恐怕吕布复活也会被嫉妒的吐血而亡。

这个人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

«——【·西北王“冯玉祥”·】——»

说起冯玉祥,很多人都会想起他在近代史上来回倒戈的经历。但也不得不承认冯玉祥在军队中很会来事。

冯玉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巅峰时期,冯玉祥作为西北军的首领,部队号称有50万之众,可以说是妥妥的一方军阀。即使冯玉祥的西北军有吹牛的嫌疑,但这个数字打个折扣,西北军有30万之众却是板上钉钉的现实。

而冯玉祥作为这支庞大部队的首领,时年还不到四十,从一个无权无势无背景的小兵成长成为一方军阀大佬。

冯玉祥的人生确实值得说道说道。冯玉祥出生于1882年,祖籍是安徽,但他本人却出生在河北沧州青县。因为家庭贫穷,因而冯小时候并没有读过多少书。

不过,那个乱世,读书根本没有什么出路,而乱世之中有枪才是王道,而人高马大的冯玉祥自然也是参军入伍了。

1896年,14岁的冯玉祥决定参军,由于沧州紧挨保定,冯玉祥便到保定参加了淮军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此时的淮军作为旧式军队,早已不能适应近代化的作战能力。所以,在淮军当了六年兵之后冯玉祥转投袁世凯下的北洋新军。

而在北洋新军部队之中,冯玉祥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很快就由一名小兵升为了连长,并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北洋军第四镇第七协统领陆建章。

陆建章非常赏识冯玉祥,不仅让其迎娶了自己的侄女,而且还提拔冯玉祥当上了陆军第20师第三营管带。

就此,冯玉祥摆脱了身份低微的炮灰的人生,开始了自己后半生辉煌的军人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冯玉祥爬上人生顶峰的过程中,却充斥着“背叛”和“倒戈”,但冯玉祥却几乎次次都站对了队,并在一次次的倒戈中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冯玉祥的“倒戈”史·】——»

冯玉祥刚刚升任新军20师第三营管带的下一年,即爆发了武昌革命。当时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冯玉祥敏锐地察觉到了清朝已经有了崩盘的势头,而南方的革命党很有可能要成事。

所以,还远在直隶跟南方革命党八竿子打不着的冯玉祥却暗地里跟革命党人取得了联系,并顺势加入了革命党。

1912年1月3日,冯玉祥率众发动了直隶滦州起义,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宣布反对清王朝。这是冯玉祥在历史上第一次倒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冯玉祥的这次倒戈因为紧挨京师重地,因此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冯玉祥虽然短暂被清除出了北洋军系统,失去了官位,但从长远来看他的这次行动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很快大清王朝就宣布“寿终正寝”了。

清王朝结束后,革命党人的革命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因而虽然冯玉祥已经加入了革命党,却依旧投奔了袁世凯,成为了后者手下的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

但没想到的是,袁世凯上台之后“倒行逆施”,很快就惹得天怒人怨,因为复辟帝制的事情直接成为了天下人攻击的靶子,甚至连一向对袁世凯忠心耿耿的段祺瑞、冯国璋等嫡系都开始离他而去。

至此,冯玉祥开始了接下来跟北洋系“相爱相杀”的心路历程,并在随后的时间里五次倒戈北洋系大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来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而南方的蔡锷也顺势打响了反袁的第一枪,率领滇军北上进攻四川,为了抵挡蔡锷的北上,冯玉祥被指派冯玉祥到四川跟蔡锷作战。

但冯玉祥却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再次敏锐地察觉了全国人民对于袁世凯的反对,预感到袁世凯已经对全国失去了控制,于是,随后便在入川后偷偷跟蔡锷议和。

但这还不算,冯玉祥竟然直接用武力逼迫四川督军和军政府起义来反对袁世凯,加上袁世凯本身的嫡系段祺瑞、冯国璋等的反对,于是称帝仅仅只有83天的袁世凯便不得不取消了帝制,并在一片反对声中溘然长逝。

袁世凯死后,北洋正式开始了轮流被各派大佬掌控的历史。而冯玉祥也是再接再厉,不管谁上台,只要那派力量大,他就支持那派,妥妥的一个“投机分子”。

«——【·北洋时代下的军阀混战·】——»

因为“府院之争”的原因,段祺瑞被迫下野,但没想到不久后发生了张勋复辟事件,于是段祺瑞立马马厂誓师,准备武力讨伐“辫子军”,而冯玉祥同时意识到了这是一次绝佳的好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跟随段祺瑞打入了北京,辫子军在一片声讨之中很快就溃败下来。

于是,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名义再次当上了国家总理,而冯玉祥也因为讨伐有功,被恢复了第十六混成旅旅长(此前因为黎元洪的原因,冯一度被免职)。

因为段祺瑞上台后废除了临时约法,当年11月,孙中山在广东发起了“护法运动”,公开讨伐段祺瑞,不久后护法军进入了福建,冯玉祥再次被指派前往跟护法军作战。

段祺瑞此前跟冯玉祥“不熟”,可能不知道冯玉祥的“黑历史”,结果冯玉祥果不其然在阵前“倒戈”,不仅没有跟护法军作战,还一边暗中联系了跟段祺瑞不和的直系首领冯国璋,“背叛”了段祺瑞。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直系军队在吴佩孚的指挥下大败皖系,段祺瑞因而被迫下野,北洋政府开启了直系执政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此次直皖战争中,冯玉祥对于直系的力挺,因此在直系上台之后,冯玉祥被提拔为了陆军第十一师的师长,并督军陕西,冯玉祥因此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而这也是后来冯玉祥发家的本钱。

结果没几年,关外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萌发了入关夺权的野心,于是,他暗中联系段祺瑞和孙中山开始密谋反直,而孙中山也派人秘密联系了冯玉祥,希望后者能够一道加入到反对直系的阵营中。

因为此前跟直系吴佩孚的不和,冯玉祥被调离了陕西担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因此当孙中山联系到冯玉祥的时候,他再次发挥了自己“倒戈”的本事,开始进行“倒直”大业。

1924年9月,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再次被任命为第三军总司令,并奉命到前线对抵抗南下的奉军,而直系大佬吴佩孚本人也亲率大军到前线跟奉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就在直系大军倾巢而出到关外抵御奉军的空挡,瞅准京师空虚的机会,冯玉祥顿时反戈一击,带领部队直接杀入了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

不仅囚禁了总统曹锟,还率军跟奉系南北夹击,导致直系吴佩孚大败,从此退出了北洋政府的权力中心。

由于冯玉祥的历次倒戈,这让上台后奉系张作霖“心有余悸”,再加上段祺瑞也被请回来担任了临时执政,而后者更是直接遭遇过冯玉祥的背叛。

于是,在两者的排挤下,冯玉祥此次非但没有捞到进一步飞黄腾达的机会,反而被赶到了西北担任边防督办。

这就实际上相当于变相将冯玉祥赶出了权力中心,让他到西北这个穷乡僻壤之地去吃“黄土”。这让冯玉祥顿时对奉系感到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紧接着在1925年爆发了郭松龄反奉事件,逮住机会的冯玉祥立马再次倒戈站到了郭松龄的阵营中,将张作霖打得狼狈不堪,最后不得不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才勉强平息了叛乱。

随着郭松龄的失败,冯玉祥自然也不会得到任何好处,还被张作霖联合直系吴佩孚打得丢盔弃甲,不得不狼狈逃往了苏联避难。

但冯玉祥的运气着实不错,紧接着在1926年,蒋介石领导的广州革命军开始了北伐战争,而冯在前者的支持下再次返回了中国,并随后召集西北旧部在五原誓师,宣布“改旗易帜”,跟国民党站到了同一阵营。

随后冯玉祥带领的军队跟北伐大军联合一起打败了奉系张作霖,而后者在仓皇出逃之下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自此北洋时代落幕。

«——【·冯玉祥的退场·】——»

尽管随后东北宣布“改旗易帜”,国民政府表面上统一了全国。但实际上,这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派系林立、军阀各自为政,于是,上台后的蒋介石便发动了中原大战,以此来消灭这些地方军阀。

冯玉祥 蒋介石 阎锡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很快就解决了桂系李宗仁,并将枪口调转对准了西北的阎锡山和冯玉祥,于是后者联合起来一起反蒋,中原大战随之爆发。

由于在关键时刻东北军入关并宣布支持蒋介石,导致了阎冯联军逐渐失去了优势,并因为阎锡山的有意保存实力,导致冯玉祥的西北军独木难支,并被蒋介石一方重创,从此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而失去地盘和军队后的冯玉祥也只能颓然下野,并开始了自己的赋闲生活。虽然冯玉祥一度也暗中秘密进行反蒋事业,但对于已经无一兵一卒的他来说就是“痴心妄想”。

但冯玉祥本人却一直对老蒋不和,并在出国之后多次在公众场合发表对蒋介石政权的不满,为此,气急败坏的后者还一怒之下吊销了冯的护照,试图逼迫冯玉祥回国。

但蒋介石还是没有等到冯玉祥回国,自己的国民党军队就在跟我党军队的作战中一败涂地,战争的胜利天平已经开始向我方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6月,中共中央邀请冯玉祥回国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而收到邀请后的冯玉祥也是欣然归国。

可惜的是乘坐的船只在途经黑海向敖德萨港口前进的时候遭遇了“火灾”,冯本人在这次事故中不幸遇难。

一代近代史上的著名“倒戈将军”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纵观冯玉祥的身后之名,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风气还不错,尤其是毛主席还曾经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究其原因,是因为冯玉祥虽然多次倒戈,也并非每次都是“卖主求荣”,尤其是在历史大趋势面前从来都没有含糊,对于推动近代革命做出了极大贡献,因而说他是“人杰”也绝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