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5月15日,封面新闻以《四川宜宾动物园给幼虎戴布罩与游客合影?官方:已下达整改通知,将强化日常监管》为题,报道了宜宾动物园游客和幼虎合影行为被当地林业和竹业局下达整改通知一事。根据翠屏区林业和竹业局初步调查情况,宜宾动物园游客和幼虎合影行为属于原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0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野生动物观赏展演行为的通知》中“与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的不当行为,要求动物园立即整改,禁止游客要求与幼虎等野生动物零距离拍照,禁止动物园工作人员诱导游客与幼虎等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宾动物园此前发布的宣传视频截图。

目前,动物园等场所是否普遍存在“动物与人零距离接触”现象?这样的“零距离”接触是否值得提倡?是否存在风险?对此,5月16日,封面新闻记者进行梳理,并采访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上海生态学会理事、生态学博士郭光普。

人与动物“零距离”接触屡见不鲜 但屡惹争议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许多动物园等场所为增强互动性,推出与动物“零距离”接触的游玩项目情况比较常见。这些动物既有比较凶猛的老虎、狮子等,也有长颈鹿、羊驼、孔雀、鹈鹕等不容易伤人的动物。特别是今年“五一”假期,各地多家野生动物园提供的沉浸式体验和乐园式玩法,吸引了许多人参与,与动物“零距离”接触成为部分人群的“新潮”玩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动物园等场所为增强互动性,推出与动物“零距离”接触的游玩项目。(伍雪梅 摄)

但是,对于与动物“零距离”接触的争议,多家媒体也曾进行报道。例如,2018年,山东威海一野生动物园自称“自然保护区”却被网友曝出存在与小老虎合影非法项目、鼓励游客投喂、存在安全隐患、展教文字错误等问题;2021年,浙江太湖龙之梦动物世界被爆部分游客隔着栅栏与野生动物进行摸头、撸虎等“交流”;2021年,江苏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被爆其所属的南通森迪部落树屋酒店住店客人可以体验小熊猫进房间互动、随意撸狮子、老虎等,游客还可以抚摸年幼的美洲狮以及与小熊猫、羊驼等互动......对于这些情况,有人认为与动物“零距离”接触能增强游玩的体验感,也有人认为存在动物伤人、病原体感染等风险。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关于进一步规范野生动物观赏展演行为的通知》发布于2010年7月,其中提到:“动物园、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观赏园、马戏团等单位要依据有关野生动物保护、驯养繁殖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对本单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设施及条件、技术能力、经费保障、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档案记录、活体标记、广告宣传、经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并立即停止低俗广告、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虐待性表演、违规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等各种不当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物园的大熊猫很逗人喜爱。(肖洋 摄)

2023年5月1日,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第二十八条规定“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应当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并保障野生动物健康状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非常美好的状态 但是要把握好“距离”

郭光普从事生态学研究20余年,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热爱教育事业和野外研究工作。在学校,他教授以动物学和生态学为主的课程,业余时间,他除了实地考察,还制作许多精致的科普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进行动物知识科普。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非常美好的一种状态,但是人与动物相处也要有个‘距离’,就是对‘度’的把握。”对于当下较为常见的与动物“零距离”接触,郭光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如今,城市对野生动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广州实施“动物进城”计划的尝试,在许多地方部分松鼠和人接触等情况也被描述为“可爱”的场景。但是,仅仅从距离远近的角度而言,人和动物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尤其是野生动物,因为动物本身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因子,如病菌、病毒,此前曾有过因近距离接触动物而引发传播疾病的案例。而对于家养的宠物来说,经过了人们一代又一代的选择之后,才驯化成适合人类管养的动物,特别是做好了防疫措施。

记者搜索发现,除了疾病传播风险,近距离接触动物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也曾多次出现,例如,2016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人致游客一死一伤事件、2020年上海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在猛兽区(车入区)实施作业时遭受熊攻击不幸死亡事件等。专家分析,动物有野性,会伤人甚至吃人,所以动物凶猛是其原始兽性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物园的熊。(冷宇 摄)

在郭光普看来,这几年野生动物园等地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发展很快速,其实归结起来,思考的应该是利益相关方的问题。“我们应该基于对动物在动物园内的福利来思考它和人之间的互动。”

郭光普所说的动物福利,实际上就是动物的生存状况要得到保障。他介绍,动物园的主要职能体现在动物保护、科学研究和科普服务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动物保护”是核心,只有动物福利得到保障,才能谈到被保护得好。而保护好动物的核心衡量标准是“成功繁殖”,如果动物能在动物园里进行有效繁殖,那就是保护成果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光普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许多动物知识科普视频。

他认为,在宜宾动物园给幼虎戴布罩与游客合影这个事件中,把幼虎的嘴、爪罩起来,实际就是牺牲了幼虎的动物福利来满足人的利益需求。“这个从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上来说,是不被接受的,不被允许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有想和动物来一个“亲密接触”的需求,比如抱抱熊猫、投喂食物等行为,会让人感觉比较开心,但是这里面存在疾病互相传播和伤人等风险。为此,郭光普认为,各地动物园如果要做好人与动物互动类的项目,一方面可以驯化一些食草动物,在保障这些动物生长过程中的动物福利的前提下,在隔离区和人可以有一些互动。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以考虑采取AI等方式让游客实现人与动物有更加炫酷的合影,而且想象空间非常大。

“衷心希望我们与可爱的动物们真正做到和谐共处!”郭光普说:“所以,人与动物既然是和谐相处,那么就请尊重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