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准进去,老板不给钱就别想生产!”由于迟迟没有拿到工资,李某等20多个“老熟人”再次怒气冲冲地来到高州某实业公司门口,阻拦公司员工和车辆出入。“我们都在等着工资开饭,今天不给钱,你们就别想开工!”

原来,某建筑公司2021年承包高州某实业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在2022年9月工程项目完工后,实业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大部分工程款给建筑公司,其后由于双方在工程结算方面存在分歧,没有进行最后结算。建筑公司便以此为由,一直拖欠30多名工人工资80多万元,多次协商无果后矛盾不断激化,部分工人更是直接围堵实业公司讨薪。

金山街道综治中心接报后迅速到达现场处置,但李某等多名工人情绪仍然十分激动,迟迟不肯离开。为尽快稳妥处置纠纷,综治中心随即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通过“庭所共建”诉源治理新模式,组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人社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联调小组到场协助调解。

“请冷静点,你们的心情我感同身受,但暴力阻工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因此触犯法律。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请大家坐下来喝杯水,好好商量……”在金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一波及联调小组的耐心劝说下,双方同意次日到金山街道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进行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上午,实业公司、建筑公司及工人代表如约来到金山街道司法惠民服务中心。

“拖欠他们的工资属实,我也理解他们的难处,内心十分愧疚,但我们公司现在资金周转困难,实在没有办法支付工资。”建筑公司代表诉说着自己的苦衷。

“我们已经支付了大部分工程款给你们,这个不是你们拖欠工人工资的理由。工人围堵公司,你们要赔偿损失。”实业公司代表随即反驳。

“我们不仅要维持生活开支,有的还因为治病急需钱支付医疗费,有的按揭款还没有着落即将被银行告上法院……”原来,李某等人情绪如此激动,是因为他们确实有难处。

这样的连环纠纷该如何破局?

“要打破僵局,必须想办法促成实业公司与建筑公司就工程余款达成协议。”高州法院金山法庭庭长朱祖永建议,首先组织实业公司与建筑公司进行面对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或许有破局的可能。于是,联调小组立刻组织实业公司与建筑公司到隔壁会议室进行调解。

“劳动争议与工程款支付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工程款有异议,你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但绝对不能以此为由拖欠工人工资,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调解一开始,朱祖永便正面指出建筑公司的不当之处,普及相关法律规定。其后经过了解,双方在工程结算方面的分歧主要是对已完成工程量和验收标准等方面存在争议。

“拿单据出来,我们现场结算。”为促成双方调解,朱祖永及联调小组其他人员组织实业公司和建筑公司,拿出《工程承包合同》等单据材料对工程余款进行结算。公开透明的结算过程让双方心服口服,一致认可计算出来的余款数额。由于建筑公司暂无现金支付工资,朱祖永建议实业公司从尚欠的工程余款中,拿出部分款项提前支付工人工资,抵扣后再将余款支付给建筑公司。实业公司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建筑公司希望早日付清工人工资,这个合理建议当即得到两间公司的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联调小组乘胜追击,组织实业公司、建筑公司和工人代表进行三方调解。由于前期人社部门已对工人工资进行了劳动仲裁,建筑公司和工人们对被拖欠的工资数额均没有异议。联调小组宣布两间公司的调解意向后,想到很快就可以拿到工资了,工人们都很高兴,纷纷表示同意联调小组的建议。经过三方协商,实业公司、建筑公司及工人代表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同意在签订调解协议后十日内,由实业公司在尚欠的工程余款中拿出80万元垫付工人工资。

在调解过程中,联调小组还了解到,建筑公司承包的以上工程项目,还拖欠混凝土公司180多万元货款、因工受伤建筑工人70多万元工伤赔偿款等款项。为此,联调小组趁热打铁,接着组织实业公司、建筑公司与混凝土公司、受伤工人进行调解。这时,工资纠纷顺利化解的示范效应得到充分体现,混凝土公司、受伤工人均看到了联调小组化解纠纷的耐心和诚意,均表示同意按照工人工资调解模式化解纠纷,由实业公司在尚欠的工程余款中提前支付混凝土货款和工人工伤赔偿款。“调解就是把法理讲清、把事理讲明、把情理讲透,既解‘法结’又解心结,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回想起调解过程,朱祖永由衷地说,“‘庭所共建’是‘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之下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基层解纷司法资源,充分发挥法庭法律专业优势、派出所行政执法优势、司法所人民调解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把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萌芽状态。”

至此,一场看起来错综复杂的300多万元涉企连环纠纷,通过“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综治“吹哨”、部门“报到”,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汇聚合力,抽丝剥茧地找出纠纷症结,妥善化解可能引发的系列民商事案件和执行案件,做到“抓前端、治未病”,及时防止了衍生案件的发生。同时,该起涉企连环纠纷的顺利化解,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来源:高州市人民法院)

编辑:黄 茵

初审:林柳青

复审:梁 良

终审:谭振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