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5·18国际博物馆日乐山市主会场活动,暨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全面开馆活动,正式启动。”

5月16日,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腹地,成昆线关村坝隧道旁,历时2年,重装升级的铁道兵博物馆迎来全面开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道兵博物馆全面开馆。杜卓滨 摄

曾奋战于成昆线的老兵代表、青年学生代表、博物馆专家学者代表等,齐聚四川乐山金口河,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重温铁道兵与成昆沿线各族群众的军民情谊,了解铁道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全国唯一:

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

从金口河沿大渡河向西北出发,穿过金口大峡谷景区,经水上公路,复行数公里,便可以看到铁道兵博物馆。

博物馆修建于2012年,毗邻罕见的洞内火车站——关村坝火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昆铁路专区整个空间都设计成铁路隧道。杜卓滨 摄

“博物馆的修建,是为了纪念铁道兵奉献祖国的伟大功绩,还原铁道兵参建成昆铁路的艰苦图景,缅怀牺牲在成昆线乃至其他各条铁路线上的铁道兵英烈与功臣。”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策划负责人闫寒称,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成后,一直坚持成昆线陈列为主的展陈方式。

该方式的展陈,使得成昆铁路建设和铁道兵历史两条逻辑线,一左一右地并列展示,“导致参观者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闫寒称,这种情况持续到2022年。

当年,博物馆决定启动提升改造工程,希望将博物馆打造成一座高视野、高审美,集教育性、艺术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新时代革命博物馆。

现场探馆:

珍藏铁道兵各个时期相关物件2000余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内的枕木。杜卓滨 摄

“走进序厅我们可以看到,头上的枕木,就是真实的铁路设备。”随着闫寒的介绍,记者注意到,新馆总共8个内容单元,10个展示空间。在呈现方面,运用了“微缩场景”展示,“纱幕投影”展示,互动装置,裸眼3D展示等展陈技术,并结合博物馆原本的构造,点缀铁路的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现施工情景。杜卓滨 摄

新馆依旧聚焦成昆铁路建设。在第四单元,成昆铁路专区,整个空间都设计成铁路隧道,全面还原隧道施工的场景,“像隧道内钻孔,高空作业等,都是当年施工情景的再现。”闫寒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闫寒介绍博物馆设计理念。杜卓滨 摄

第四单元以外,则不仅仅是成昆铁路建设的情况。“别的单元是站在全国铁道兵历史的角度,还原铁道兵建制35年来的历史和成就,弘扬和传承铁道兵文化和精神。”闫寒称,目前,全馆珍藏铁道兵各个时期的相关物件2000余件。展陈内容还包括铁道兵的成立,解放战争时期登高架桥,抗美援朝时期入江抢险等。

“新馆以史料为基础,以观众体验为出发点,以‘讲好故事、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目标。让不仅是铁道老兵,还有广大观众,尤其是年青一代观众通过博物馆,记住曾经有这样一个兵种存在,以及他们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闫寒说,希望能通过博物馆,将铁道兵这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发扬到各行各业。

意义深远:

“推动铁道兵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四川省文物局综合处处长段小聪认为,铁道兵博物馆的全面开馆意义深远,“为系统挖掘阐释文物资源,展示传播文化记忆搭建起了新的平台,为加强乐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满足公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重要阵地,也让乐山市文博事业的发展迈入了新的起点,步入了新的征程。”

四川建川博物馆也有相同的看法,并与金口河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友好合作意向协议。

双方将就金口河区文化产业发展、博物馆管理、文物研究和利用、人才培训等加强合作,助力金口河形成以铁道兵博物馆为核心的全域文化发展态势,不断丰富铁道兵文化内涵,增加馆藏数量和级别,共同推动铁道兵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兵代表参观博物馆。杜卓滨 摄

在乐山市看来,铁道兵博物馆全面开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将加快建设展品丰富、形式多样、体验感强的铁道兵主题博物馆。”乐山市委副书记陈扬杰称,乐山将抓好文物资源开发和保护,打造全国人民了解铁道兵历史、研究铁道兵文化、缅怀铁道兵先烈的“铁道兵之家”,为加快建设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谱写现代化建设乐山新篇章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对金口河而言,铁博上新仅仅是金口河文旅升级的缩影。该区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以及大渡河、大峡谷、大瓦山三大绿色旅游资源。

“博物馆所在的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是全国十大最美峡谷,登高可以远眺世界海拔最高的孤峰桌状山——大瓦山,沿河可以游览三线记忆街区。”乐山市金口河区委书记魏端介绍,在金口河,可以通过一山一峡一馆一街,感受根植于高山峡谷的红色文脉,领略深藏在山水红城中的磅礴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