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慢性乙型肝炎(CHB),大家并不陌生,我国被称为肝病大国。那么,如果家中有人感染了CHB,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有乙肝可以同桌吃饭吗?

可以,HBV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母亲的HBV-DNA水平与新生儿感染HBV风险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HBV-DNA高水平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

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有注射毒品史、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囚犯,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等均有较高的HBV感染风险。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慢性HBV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具、剃须刀、注射器及取血针等,禁止献血、捐献器官和捐献精子等,并定期接受医学随访。其家庭成员或性伴侣应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如何确定自己有没有感染乙肝

如果家中有人得了乙肝,其他家庭成员应尽早去医院检测一下乙肝五项,根据乙肝五项结果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需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对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A1)。

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注射1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于接种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时进行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若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HBsAg阳性,为免疫失败,应定期监测(A1)。

对于HBsAg不详母亲所生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满1月龄后,再按0、1和6个月程序完成3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A1)。

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B1)。

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

家人有乙肝,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家庭成员应及时进行补种。第1针与第2针间隔时间应≥28d,第2针与第3针间隔时间应≥60d(A1)。

免疫力低下或无应答人群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的成人,应增加疫苗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

意外暴露HBV应如何处理?

1

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排出伤口中的血液,再对伤口用0.9%NaCl溶液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处理(A1)。

2

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3-6个月后复查(A1)。

3

如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阳性(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A1)。

乙肝妈妈如何保护好胎儿?

如果是乙肝妈妈,在生宝宝之前,要如实告诉医生感染乙肝的实际情况。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尽量避免羊膜腔穿刺,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