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李 熹

最近,一位阿姨对火车下铺年轻人挂帘子的行为提出批评,引发了网上热议。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代社会,我们经常目睹类似的新闻事件引发的激烈讨论。这些讨论往往伴随着不同群体之间的意见分歧。一些人用“割裂”来形容这种分歧。这虽然不一定精准,背后却暗示着社会共识的缺失和群体间的隔阂。

火车下铺挂帘子的现象,体现了现代年轻人对隐私权和个人空间的重视。他们认为,购买下铺即赋予了自我支配的权利,挂帘子以保持私密感及是否允许他人坐,视情分而定。然而,对于习惯于火车旅行中社交互动的年长乘客而言,下铺不仅是临时休憩之所,而且是结识新友、消磨旅途时光的共享空间。面对突然出现的帘子,难免会产生不适与不解。很多事情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时代不同了,见解、做法都有了变化。之前一些司空见惯的事,在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些好接受的,还有一些不好接受的。

实际上,对隐私的关注并非年轻人所独有。老一辈人亦有类似需求。只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个体差异的接纳度较低,追求独特往往意味着承受额外的压力。

过去30年是中国变化最快的30年。小时候,玩泥巴、滚铁环、扔沙包的大叔,现在与从小就玩iPad、乐高、王者荣耀的小伙伴共处一室。员工的多样性,已经成为每一个管理者必须拥抱而不是无视的常态。因此,管理者在决策时必须超越简单的二元评价体系,接纳并应对各类新兴观念与行为模式。许多问题,尤其是涉及创新与变革的议题,已不存在绝对的“标准答案”。正如火车下铺挂帘子的争议,寻求共识往往比争辩对错更重要。

火车下铺之争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多元化对企业管理的深远影响。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以往凭借单一权威观点统驭全员的时代已然远去,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仅靠老板的一种想法就能指导所有人行动。

管理者应培养团队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理解与包容不仅是口号,而且是实际行动。这意味着当面对不同的观点和行为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而要试图从他人的角度理解情况。最关键的一点是,在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情况下,沟通变得至关重要。很多无解的难题,出路不在苦苦追寻统一答案,而在于充分沟通以求得包容共识。

再回到卧铺车厢,假如两类客户都能理解另一种想法、理解背后的原因并接受这样的差异的话,事情就不会像当时那样麻烦。假如上车的老人说:“小伙子,我特别理解你想拥有一点私人空间。我脱鞋时如果打扰到你,会尽量小心。如果我可以稍坐片刻你的铺位,会确保不影响你休息。”假如年轻人在挂帘子前跟老人打声招呼:“阿姨,我喜欢清静,所以会挂个帘子,希望您不要介意。如果需要坐在下铺,您告诉我一声。我的脚会往内放一点,您尽管坐就好。”

这时你会发现,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建立了一种基于理解、尊重和沟通的和谐关系。他们没有试图强加自己的意愿,而是展现了高度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们没有固执于自己的立场,而是试图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种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而且为未来的和谐共处奠定了基础。

在解题的过程中,沟通不仅是桥梁,而且是解决多元化冲突的关键。通过沟通,我们能够超越简单的对错判断,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

来源:加油站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