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看见这个话题,不仅会想问,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为何要抛弃汉语,是汉语真的存在劣势吗?

为何他又在1976年,大力提倡学习汉语,并且是除大陆以外,最为积极推广简体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就不得不从新加坡近一百年的历史说起。

新加坡的崛起

新加坡有个著名景点,鱼尾狮,这里凸显了“新加坡”这个名字的意义,传说“新加坡”这个名字,是一位国外王子取的。

从前一直默默无闻的新加坡,在荷兰四处侵占其他国家的时候,得到英国重视。

1819年之前,荷兰占领了大部分海上区域,向过往商船征收繁重税收。

为和中国继续海上贸易活动,英国四处在海上寻找新的中转站,绕过荷兰的管制范围。

功夫不负有心人,英国将目光锁定到了没人在意的新加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19年2月,英国正式将新加坡作为他们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这也为之后侵略中国提供便利支持。

从此新加坡的地位,一下被重视起来,英国在新加坡这块土地上,赚得合不拢嘴。

中国人也在这个时候成功登陆新加坡,成为第一批到达这里的华人。

在之后的岁月里,新加坡的地位逐渐拔高,往日不可与之相比。

随着新加坡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口填充劳动力市场。

英国人便从中国带走许多人,他们将这些华人当作最为廉价的劳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未来繁华的新加坡将会是华人创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英国无暇顾及对新加坡的监管,日本趁机占领新加坡,日本统治期间,新加坡可谓是身处地狱一般。

英国缓过气之后,卷土重来。

新加坡这块宝地说什么也不会放弃,最后的结果便是众所周知的。

日本殖民期间,群众怒火已经被点燃,借着全球反统治的风,新加坡居民也开始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新殖民新加坡的英国也不敢造次,于是放松对新加坡的管制,这也为之后一位重要人物的出现打下基础,新加坡的命运即将被改写。

在这位重要人物的带领下,新加坡成了 “四龙”之一。

这人便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四小龙之一”新加坡

华人李光耀,从小在新加坡长大,大家都知道他的祖籍在广东。

接受西方教育的李光耀,大学毕业之后,便回到新加坡。

看见新加坡不好形式的剧增,李光耀决心还新加坡人民一个安居乐业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他不懈努力,新加坡成立了自治邦,脱离英国的统治。

想法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在李光耀的力争之下,新加坡加入了马来西亚大家庭。

本想着在马来西亚的带领下,新加坡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没想到,马来西亚内部矛盾,外加印尼的挑拨,新加坡被踢出这个大家庭,让其自食其力。

资源匮乏的新加坡只能另辟西路,当时的中国,自己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无暇顾及其他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光耀为了新加坡人民,不得已投靠西方,加入联合国,英国念在曾经对其殖民过,自然给予更多光照。

他选择推广英语,将英语作为主要使用语言。

其中不乏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新加坡民族混杂。

新加坡是一个民族混杂的国家,大家都使用自己祖国的语言,尽管华人在当地所占的比例居高,但英语仍旧是他们主要沟通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和英国曾经殖民过新加坡有很大关系。

再者,汉语学习难度要比英语难很多,这也是汉语不能成为主要国际沟通语言的原因之一。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只要记住音标,就能读出这个单词,并且能写出这个单词。

汉语则不同,汉语的音和字是分开的,会读这个拼音,不代表会写这个字,字的笔画顺序,可比英语要多很多。

汉语里的同义字、同音字,需要大量记忆,这对没有汉语母语环境的人来说,学起来很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受当时的环境影响。

英语在那个时候已经是通用语言,新加坡又是英国曾经殖民地,各族人民都靠英语沟通,环境造就汉语不能大面积使用。

从马来西亚退出来,新加坡需求新的机会,想要依靠西方,想走上国际,普及英语也是一种表态。

李光耀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新加坡是一个实用主义国家,如果不是这样,新加坡恐怕早已在当时的环境消失。

大力推崇学习英语之后,李光耀引进外资企业。

新加坡经济迅速崛起,在那个全球经济萧条的时代,新加坡的经济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样看下来,李光耀当年的抉择,都是夹缝求生逼出来的权宜之计而已。

正是这样的权宜之计,才造就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

新中国的崛起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位可爱的小老头,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里,我国经济稳步向上。

看见中国的崛起,新加坡华人也像吃了定心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李光耀宣布,新加坡开始普及中国大陆使用的简体,也是唯一一个除大陆外,积极使用汉语简体的国家。

结语

由新加坡的近代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新加坡华人占了全国70%以上,却一直使用的是英语。

并不是因为汉语有多少劣势,而是当时的环境所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中国崛起了,国外学习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

孔子学院每年送出国外的汉办老师,也逐渐增多,这也表明国外对中文老师的需求度增加。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文也可以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以后出国不用说英语,也可以游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