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威尼斯忙着竞选奥斯卡风向标和蹭好莱坞星光,柏林电影节选片良莠不齐兼陷被诟病政治先行,尽管各路网红、流量、牛鬼蛇神和镇“毯”神针们似乎已拉低了戛纳的范儿,被影迷视为电影艺术最后堡垒的戛纳又在万众瞩目中开幕了。

中国影迷最关心的当然是贾科长第六次入围主竞赛的《风流一代》(或“赵涛N战戛纳影后”)。《风流一代》一如既往以小城女性的生命经历串联起19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动荡。

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在贾科长近年的电影中并不罕见,他显然有雄心以影像为当代中国纪史作传。

《风流一代》最好玩的是脱胎自他和赵涛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有心无心拍摄的大量素材,那些故事之外的闲笔在回溯的目光中排列成真正的故事,算是科长把导筒递给了时间本身。他会再次以一种好莱坞所不熟知的悲悯让西方观众惊为天人吗?

以《教父》系列为中国观众熟知的弗朗西斯·科波拉在85岁的年纪卖了自家酒庄后终于拍出了四十年前就想拍、改了300遍剧本的《大都会》。

近年来,马丁·斯科塞西、雷德利·斯科特、斯皮尔伯格等塑造(至少是欧美)影迷童年记忆的名导们仿佛都感到某种“岁月匆匆不饶人”而扎堆儿拍生涯之作,尽管难掩某种暮气。

《大都会》138分钟的篇幅总归比老马三个半小时的《爱尔兰人》要膀胱友好。这个片长鼓励我们相信科波拉基于经验的把控力。

我个人私心喜爱的一位女性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携新片《鸟》和因《萨特本》风头正盛的巴里·基奥恩回归戛纳。从大放异彩的少女心事《鱼缸》到柔情缱绻、令人看完秒变素食者的纪录片《奶牛》,她镜头的灵动和对欲望和绝望现实的捕捉都无出其右。

此外,柯南伯格据说这次不那么恐怖的《裹尸布》,兰斯莫斯又双叒叕和刚在争议(《可怜的东西》)中捧下第二座奥斯卡的石头姐艾玛·斯通搭档的《善良的种类》,保罗·索伦蒂诺暌违近十年之久回归主竞赛的《帕特诺普》,以《盛夏》闻名的俄罗斯导演谢列布连尼科夫的传记片《利莫诺夫》……也都在戛纳的海边排排坐等待上场——

“戛纳严选”不一定都是好片,但大概都是好玩的片。

作者:Yinana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