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

5月16日,围绕汽车供应链新生态建设、产业链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汽车出口模式的进化与演变等热点话题,一场行业内的深入讨论在第十届成都汽配展主题活动——2024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暨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大会上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现场

四川省贸促会会长黄莉、葡萄牙驻华大使馆经济和商务参赞雷厉行、四川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刘祥超、韩国驻成都总领事严元载、巴基斯坦驻成都总领事阿迦·胡楠、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发展部主任李建军、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光等嘉宾出席大会。

“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

不同地区展示合作需求

会上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丁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黄永和分别就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内外市场发展状况等发布报告,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是持续快速的增长,2023年总量突破1000万辆,已经达到了1271万辆的规模体量,渗透率已经超过了15%。

“现在发展最好的就是中国、西欧、北美这三个市场。”丁燕表示,从技术路线来看,各个区域间的新能源汽车差异非常大,但从结构来看,绝大多数地区是以纯电动为主。

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会上葡萄牙、波兰、德国等相关代表,从不同角度分享有关国家和企业在汽车产业供应链新动态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合作需求。“目前针对发展最好的三个地区我需要渗透,发展不好的我们更要开拓。”创维副总裁王君宇表示,同时捷途、哪吒等知名汽车企业高管,提出了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应对行业挑战的建设性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现场活动启幕

“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超780万辆”

新能源上下游企业共享经验

“中国在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超780万辆,相比2022年提升近200万辆,跟欧美放缓的节奏相比,我们的势头还是很强劲的。”丁燕表示,这得益于纯电和插电两种动力形式双双发力,在整个电动车的增量里,插电贡献已超过纯电。

而国际上欧美的插电更多的还是传统企业的油改电车型,既卖油车又卖插电,颠覆自己意味着难度陡增。对此,丁燕表示,国内的车企表现更好,如理想在内的一些新势力企业受众十分看好,同时传统企业也在跟进,吉利、长安位居第二梯队。

对于当下发展情况,黄永和称,关键在于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一流的汽车零部件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体系。新能源上下游企业,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行家、北京汽车、一汽奔腾、卡文新能源、魔迪范科技、星星充电、安车检测等,就海外构建汽车产业链绿色发展的融合协同体系、中国汽车出口产业链生态模式的进化与经验得失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汽车走出去到了新阶段”

多家企业探讨走出去策略

“在各种能源形式的渗透率来看,纯电的渗透率在海外市场超过了9%,所以说全球新能源的大发展对中国的新能源企业是一个机遇。”丁燕表示,中国系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还有5800万辆的蛋糕可以争取。而随着中国电车的导入,一定能把海外市场的电动车价格压下来。

对于如何出海?会上来自吉利、奇瑞、车粒子科技、新商筹汽车、车壹集团、车镇、东森汽车、莫斯科中国汽车机电展销中心等围绕主机厂出海、汽车服务链出海、汽车出海金融、整车贸易运营以及产业出海趋势等议题分享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行业分析。

“产业链抱团出海是大势所趋。”一汽奔腾海外事业部高志广结合自己的工作分享,从售前、售中、售后三个方面分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抱团出海的趋势,同时介绍了相关措施引发了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