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政策不到位不代表需求不足”,4月的美国车市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今年以来,美国便多次用数据向外界表示其国内电动化进程遭遇瓶颈,不少美国电动车经销商也从去年12月开始诉苦纯电动车迎来库存积压,并认为电动车市场已经开始下降。

不过,今年4月,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销量反差,却展现了美国市场在加速向着电动化转变的趋势。

据韩联社消息,现代汽车日前表示,现代在今年4月份汽车销量为336212辆,同比增长8.5%。

然而在现代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美国,其当月销量却不增反降,最终的销量数字定格在68603辆,同比下跌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动力划分来看,现代汽车的电动化车型在美国市场表现得尤为强势。现代汽车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兰迪·帕克 (Randy Parker) 表示:“现代电动车销量继续表现良好,同比增长26%,混合动力的销量则增长29%。”

其中,中型纯电SUV IONIQ 5同比增长59.4%,增幅接近六成。作为和特斯拉Model Y对标的车型,IONIQ 5已经连续两月在美销量突破3000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纯电中型车IONIQ 6的同比增长则达到40.8%,近月来销量持续破千。

不止纯电车型,混合动力车型在美国市场也十分受欢迎。伊兰特HEV同比增长3%,途胜HEV同比增长44%,胜达PHEV同比增长12%。

在电动化大幅走高的态势下,导致现代在美整体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其三款主销燃油车销量达两位数的下滑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看,途胜作为销量最高的车型,销量接近1.6万辆,同比下跌16%。伊兰特销量为10102辆。同比下跌23.7%,跌幅接近四分之一。胜达则售出9728辆,同比下跌11.2%。

事实上,现代汽车在美国的销量走势,也在美国整体市场中有着一定的展现。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汽车销量共计135.1万辆,同比下滑3.4%,其中轻型车销量为131.35万辆,同比下降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根据经销商平台CarPro统计的在美12家汽车制造商的4月销量数据显示,呈现出同比销量增长的车企,大多为在美拥有一定混动汽车市场基础的品牌。

虽然多数品牌并没有公开详细销量数据,但Diminished Value of Georgia以及CarPro等海外分析机构与经销商平台,均将丰田与本田两家公司的在美增幅归功于强劲的混合动力车型销售。

即便是销量下降3.2%的福特汽车,其下滑的主要原因也被福特自身归结于F系列卡车、Mustang以及其他SUV的下滑。

而福特的混动车型却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4月份福特混动车型在美销量达到17997辆,同比增长60%,创下单月新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的电动车家族矩阵也有着亮眼的销量数据。其中,电马Mustang Mach-E在4月份售出了4893辆,同比增长205%;而F-150 Lightning车型则售出2090辆,同比增长57%。

从结果来看,在整体市场转跌的同时,美国电动车(包含纯电和插混)市场却继续保持着不错增长。

隶属于美国能源部Argonne实验室发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美国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2.5%至135035辆。这是美国电动车市场有史以来第二高的单月成绩,仅次于去年12月的141055辆。

不可否认,美国车市正确切地向着电动化转型加速。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出色的销量表现背后,也有着经销商开始以较大幅度的折扣销售电动车的隐忧。

据Cox Automotive统计,今年一季度,美国电动车的平均优惠金额接近6000美元,这令11款电动车成交均价低于全行业47735美元的成交均价,其中售价最低的5款电动车平均成交均价更是不足41000美元。

Cox Automotive行业洞察总监Stephanie Valdez Streaty表示,从长远来看,降价策略是不可持续的。

他还指出,即便美国一季度电动车的平均成交价同比去年同期低9%,但55167美元的平均售价还是比整个汽车行业的成交均价高出近7000美元。

降价后的电动车销量涨势以及混动车型的销量爆发,显然证明了美国消费者对电动化产品的需求并未衰退。这也意味着,缺乏强力的补贴政策以及基础设施支持,仍是美国市场难以大规模推动电动化变革的重要原因。

或许这也正是美国政府反复通过关税等政策阻挠价格更低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进入其国内的原因之一。但就在拜登政府在本周宣布对中国制造电动车关税再度大幅提升后,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美洲区汽车和工业实践联席主管Dan Hearsch便表示,西方汽车制造商、西方供应商确实应该提高自己的水平,并准备好接受或与他们(中国汽车制造商)合作。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蒂姆·萧(Tim Hsiao)也表示:“最终,我们认为来自西方的保护主义可能仍然是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寻求全球快速扩张的短期威胁,但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不太可能阻止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