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S:文章后半段包含游戏剧透

真新镇小茂 | 文

就在上周五,一款可能是最写实的科幻游戏发售了。因为我觉得,只要你使用QQ、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任何社交媒体,那这游戏讨论的内容,都和你的生活近在咫尺。

尤其对于那些曾被人开过盒,或者厌恶开盒行为,想要防患于未然的朋友,我更建议你去试试。我就是因此去买的游戏,并从中收获颇丰——深刻认识到网络世界的凶险,并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全网公敌2 新世界》是一款让你扮演网络黑客的剧情向解密游戏,由国内独立游戏工作室Aluba Studio开发,EA版发售于5月10日。既然是2代,说明游戏还有前作,但两部作品的玩法相差不多,所以就没必要分开介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还处于EA状态,《全网公敌2》目前的内容已经足够玩7个小时左右,剧情结构也相当饱满,恰好在最高潮的节点戛然而止。一口气玩下来,更像是看了一部系列电影的上半篇,只觉得意犹未尽,并没有作品太监或烂尾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是看《蜘蛛侠:纵横宇宙》

所以废话不多说,《全网公敌1&2》这游戏的核心玩法是什么?

答案就是人肉搜索。游戏主角是一位受雇于大公司的黑客,二代则换成了当下流行的智能AI,但干的活都差不多。给你一个目标,你需要收集TA在互联网社媒中的留下所有信息,并利用公司提供给你的黑客和诈骗软件,享受开盒开到手抽筋的快感,把这货的隐私扒到连内裤都不剩,最终推理出热门网络事件背后的隐藏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现实举例,就好比派你调查最近很火“胖猫事件”。你会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每个人的户口本信息、所有私聊消息、私人邮件、非公开行程、消费记录、QQ空间黑历史等隐私全扒出来——我就随便举个例子,大家别多联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呢?游戏会一步步教会你网络开盒(当然不是真的教),大概可以归纳为:

①学会使用专业的搜索引擎,基本上前几列就能跳出有用的信息。社媒时代,人们多多少少都会在网上流露出自己的真实信息。不过,仍然会和大量的垃圾信息混杂,需要你一点点检索,这是门体力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你的各种信息都被存储在大公司的数据库里。只要得知你的一两个关键信息,比如真实姓名、QQ微信号、电话号码,便能锁定目标,一溜烟地获取你的海量数据。

③你的账号密码其实没那么难猜。大部分人都会在多个账号共用同一个密码,而且普遍和自身的信息有关,借用破解工具,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访问到很多私密的领域,比如你的私人邮箱和聊天记录,也能够完全知晓你的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针对人性施展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④钓鱼信息真的很难辨别。当你看到一个近期最感兴趣的话题,很难忍住不点进去,然而这可能是针对你量身定制的钓鱼链接。点进去的一瞬间,木马程序就会入侵你的设备,即使手机相册、备忘录、本地硬盘里的信息也能被别人看得一清二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⑤即使和信任的人聊天也会被套话。当敌人对你了如指掌,便很容易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哪怕你打电话确认也不靠谱,因为AI变声器能够完全模拟一个人的声音,你真的能分辨真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游戏还设计了很多其它的开盒手法,比如强行突破网站防火墙、调用摄像头监控、分析图片获得线索等,但这都属于专业的黑客手段,文章里就不再多提了。

事实上,随着流程推进,透过游戏主角的视角,你会愈发意识到一个毛骨悚然的真相:我们稀疏平常的数字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曝光着个人隐私。在我写下这段话,在你阅读这段文字的同时,或许正有人在暗中监视着你我的一言一行,而我们自己压根无法察觉。

在无处不在的监视下,个人隐私无处遁形,私密和公共之间也毫无边界可言。那些去中心化的数字平台,打着反对极权、解放自由的标语,实则拓展了监视的力度,最终形成了一座没有盲区的透明监狱。我们身处其中,每个人既是囚犯,也随时可能转变为狱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藤润二——《无街之城》

《全网公敌》让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却也在刻意嘲弄着这一点。事实上,游戏在“玩”的部分,体验并不算出彩。玩家要做的操作,本质上只是“复制粘贴”:找到关键的信息→复制文本→粘贴到合适的地方。线索收集齐了,再进行简单的推理,流程就会推进——仅此而已,照理说还有点枯燥。

所以在暗中,促使玩家不停歇进行游戏的动力,其实正是一种窥私的乐趣。尽管游戏中,玩家的开盒行为被包裹在“维护正义”这一看似合理的动机中,但《全网公敌》有个非常鸡贼的设计。它的界面和软件操作方式,都是对真实世界的还原,不停对玩家造成真假难分的心理暗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使得游戏中存在一种影射:无论以何种理由作为开始,玩家们之所以能乐此不疲地进行最枯燥的信息检索工作,用恐吓、窃取、诈骗等手段来获取信息,种种开盒行为的背后,其实也包含了玩家对于他人隐私的偷窥欲望。

我们一边批判着开盒行为,害怕自己被人开盒,又一边享受着赛博猎巫的乐趣。玩到最后,游戏为此设计了一段打破第四面墙的流程,让被开盒的人变成了玩家自己。太特么 讽刺了,因为它足够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景是我电脑桌面,打码的是我的Steam ID

当然,光靠“开盒模拟”还支撑不起一款游戏。所以《全网公敌》的另一大核心体验,是剧情,或者说,是一种数字时代下,对人们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社交媒体,和群体无意识恶的批判性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网公敌》是一款章节制的剧情游戏,每章对应一起热门的网络风波or刑事案件。而每起事件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串联起一个庞大的主线。

以最近发售的二代为例吧,这里不打算剧透游戏的大主线,但多少得稍微聊点。在我看来,《全网公敌2》最有意思的点在于,游戏的每章剧情,涉及的主题截然不同,但都影射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社会议题。

比如游戏第一章,一位性格老实、任劳任怨的中年程序员,却走上了报复社会的不归路。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到底是什么压垮了这个人,背后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真相,则涉及到职场霸凌、性别对立、校园暴力、资本压榨等诸多恶劣、但所有人都会遇到的真实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章的故事,则是通过一起芯片失窃案件,牵扯出一系列金融诈骗,讨论的则是虚荣心和消费主义,如何彻底毁掉一个年轻人。

如果说前两章的主题还相对常规,那么第三章,可能是我今年迄今为止玩到过最精彩的游戏故事,它讨论的主题,是流量时代的网络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内容严重剧透警告

故事大纲是这样的:一位年轻的创业天才从楼顶一跃而下,在他死前留下一封血书,控告抚养他长大的孤儿院修女其实是个道德败坏、吸孤儿血捞钱的恶棍。而修女的形象也属实不太体面,抽烟、喝酒、烫头、对记者态度恶劣,很快引起了大众的反感。当然,调查结果是修女确实是好人,只不过个性比较鲜明;而我们的创业天才只不过是个眼高手低、被人利用的可怜家伙.....

这反转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但游戏真正有趣的地方,是你能够清晰地看到,一起网络事件的舆论变化背后,到底是怎么被人为操纵的。

最先也是最快嗅到流量的,是某些网络自媒体,带动节奏和收割流量的方式,则是反串激发网民反感,然后先造谣再辟谣,从而“实锤”了修女的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轮到水军和机器人出马,在舆论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谁要是拿事实和逻辑反对,就给他扣上水军和屁股歪的帽子,占据道德制高点,一种“公众正义”,对理性和真理的践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啊,一番操作下来,修女的事情就冲上了媒体热搜榜第一。而我们手中掌握巨大资源的游戏主角,则要想方设法把热搜压下来。

在这里,游戏引入了一个叫“操纵舆论”的玩法。方法为,我们可以支配大量的水军,来炒作或压低某些社会新闻的热度,从而转移民众的注意力。什么狗屁邪恶修女,哪里有偶像练习生kun打篮球砍81分、《守望先锋》差评率超越《三国杀》值得关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讽刺的是,这部分除了体现出流量时代个体意识的被操控,你还会发现,作为“正义”一方的游戏主角,手段和无良媒体其实没什么区别,甚至还要更恶劣。

游戏主角代表着泰坦公司的立场,看似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恶性犯罪事件,维护了社会的正义。可所有作恶的人,都和泰坦公司有着密切关联,或是被公司逼上绝路,或是和某项不可见人的地下研究有关。

到底谁才是全网公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个人意志被互联网技术无限裹挟的今天,《全网公敌2》提出的每个议题,都极具现实意义和讨论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游戏算不上爆火,而且还处于EA状态,我仍然向大家推荐它。从它身上,你确实能看到游戏在娱乐之余,作为严肃叙事媒介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