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不是小时候就在草原上放牧啊?”这是90后治沙工程师李挺出门在外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每次听到,李挺总是笑着回应,“其实我们那边只有沙漠,没有草原。”库布其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被喻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李挺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返回家乡,毅然投身于治沙事业。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治沙新模式,努力修复沙漠生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深情与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寸草不生到沙漠绿洲

一步一沙坑创造出来的绿色奇迹

库布其沙漠,横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库布其,蒙古语意为“弓上之弦”,因像一根巨大弓弦,横卧在黄河“几字弯”之下而得名。这里曾经寸草不生,飞鸟难越,被喻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挺的父亲李四旦是库布其老一辈的治沙人。在李挺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出门,去很远的地方,干一些很重要的事。受父亲李四旦的影响,李挺在2014年大学毕业后,以一名测绘员身份投入到库布其治沙之中。

测绘是治沙工程的“排头兵”,也是最艰难的。李挺清楚地记得初入沙场的情景,“一整天走下来衣服都板结硬住了,拿手一搓盐粒就能掉下来。”李挺这一干就是四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240多万亩沙地的数据整理,为治沙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以为测绘是一个很轻松的活,不以为那么苦,每天跑十公里沙。常言道‘宁走十里路,不走一里沙’。”讲到这儿,父亲眼眶泛红,声音哽咽,沉默了好一会儿。

要想在“死亡之海”让苗木茁壮长大,难度可不小。李挺在完成测绘后任治沙技术主管,带领团队小伙伴不断开发沙漠种地新玩法。他们独创了 “微创水汽植树法” ,挖坑、浇水、植苗、覆土四道工序合为一体。通过高压水枪迅速冲出一个小洞,然后快速将树苗插入,整个过程仅需10秒就能种下一棵树,大大提高了植树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他们还更新升级了光伏立体治沙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光伏板能够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自动调整角度,从而最大化发电量。从远处望去,一块块光伏板鳞次栉比,犹如一片蓝色的“光伏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沙一刻不止,创新一日不停

沙窝窝里也有“国际范儿”

现在,李挺和他的团队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治沙,他们正在探索向多元化产业延伸的更多可能性。其中, 沙漠“战斗鸡” ,是库布其一种富有创意的新型治沙方式。这些鸡不仅能够疏松土壤,提供天然肥料,还能捕食害虫,可谓一举多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光伏治沙方面,团队也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他们开始尝试种植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从最初的草籽和沙柳,到现在引进的四翅滨藜。更为值得期待的是,在两到三年后,他们计划在这些植物上嫁接肉苁蓉。肉苁蓉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能为整个产业链带来新的利用方式,从而实现产业多元化和资源的全面利用。

眼前的片片绿意已足以令人惊叹,更为壮观的景象随即映入眼帘,那便是长在沙漠里的湖泊——七星湖。这里曾是沙漠中零散的水源,得益于治沙的显著成效,如今湿地面积持续扩展,已经成为游客向往的打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经历过没有路、没有电、没有信息的日子。现在都不一样了,很多牧民也跟着治沙。治沙种树保护了我们的湖泊,也同时保护了我们的草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回来了,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希望。”独贵塔拉镇牧民孟克达来开心地分享着。

数十年来一代代治沙人,牢牢地把“绿洲”锁在沙地,让库布其沙漠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的成功实践,被写入190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联合国宣言》,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让库布其这抹绿色,延伸向中国西部的各大沙区,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中国的方案和技术。”这不仅是李挺的心声,更是代代库布其治沙人的愿望。眼下的这群年轻治沙人们,正满腔热忱地将新科技应用于治沙实践,他们运用智能化的方式,科学而高效地推动治沙工作的进展。他们对科技的深厚热情与对绿色的坚定执着,必将引领沙漠蜕变为绿洲,为地球注入更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集纪录片《向前奔跑的青春》5月4日至5月30日10:00在芒果TV,17:40在湖南卫视双平台播出,一起感受热土之上新一代青年的深情与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