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宋莉(中)、西昌市副市长杨伟洪(左),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直播间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一座以“阳光”闻名的城市——凉山州西昌市,正不断崛起,成为一座资源禀赋的产业新城。

2023年,西昌上榜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第85位,位列四川县域第一位。

作为凉山州首府,2024年,西昌如何持续发挥“极核引领”带动作用,以“强州府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三大主题年行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5月16日,西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宋莉,西昌市副市长杨伟洪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直播间,和网友一起在线交流,共谈西昌未来发展路径。

谈发展

聚力“三大主题年” 行动

2023年,西昌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市GDP突破750亿元,县域经济百强县升到85位,大多数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全省全州。成果,让西昌信心百倍、底气十足。

因而2024年新年伊始,西昌就提出聚力“产业发展攻坚、城乡融合深化、基层基础强化”三大主题年行动,确保西昌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何要提出“三大主题年”行动?具体内容有哪些?宋莉表示,开展产业发展攻坚年,是为了推动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在西昌持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产业是基础,核心是工业,工业强产业才会强,近几年通过建园区“修内功”,大招商“用外力”,钒钛、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长板越来越长,虹吸聚集效应越来越强,今年西昌希望把力量聚焦在塑造未来优势上,从园区提质增效、项目高效提进、持续招大引强、做实基层统计工作四个方面发力,推动产业发展再攻坚再突破,以新技术助力钒钛、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绿能、航天、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成势,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

同样,城乡融合深化年,是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以推动省“城乡融合试点”和新型城镇化试点、美丽四川先行试点等契机,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为带动的老城有机更新,打造重点乡镇和一批重点村,通过以城带乡,以乡带村,以村带民推动城乡融合。

基础强化年,则是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主抓乡镇改革和扩权赋能、村级三资清查管理、社区建设、乡镇综合执法四项工作,以高水平的基层治理来推动托底西昌又好又快的发展。

谈优势

自然、文化、地理、创新条件优越

近年来,西昌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连续三年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是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产业发展也十分迅猛。西昌大力发展现代产业的底气在哪儿?在宋莉看来,大力发展现代产业,西昌具有四方面优势和长处。

“从先天条件来看,西昌自然资源富集。”宋莉介绍说,西昌气候温润、日照充足、雨水丰沛、土壤肥沃,提供了优渥的农业生产条件;水风光清洁能源三能互补,有色金属、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发展基础;生态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拥有全国最大城市生态保护湿地邛海湿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昌邛海 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西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悠久。从秦汉设立郡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14个世居民族在这里世代生息,造就了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地域文化。

“从地理位置来看,区位优势显著”。宋莉表示,西昌地处成都、重庆、昆明三大城市交叉辐射区域,是内陆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城市群中心城市。境内铁路、公路、航空交通齐备。

从创新环境来看,新质因素耦合。近年来,西昌市持续擦亮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两块“金字招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良好的基础;凉山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西昌钢钒智慧管控中心、好医生药业数字化智慧工厂、雪花啤酒40万千升技改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建成投用,新型工业化和智改数转取得实质性进展。

谈文旅

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居目的地

西昌一直被称之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美丽的山水、优渥的物产、特殊的物候,还有深沉的历史文化及航天科技文化让不少游客为之向往。

随着2022年新成昆铁路的通行,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西昌旅游度假,西昌如何能够在工业腾飞的同时做到文旅出圈的?

宋莉表示,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生态资源的转化。西昌把巍巍的泸山和浩渺的邛海整合成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始终做好保护这篇文章,同时开发适游适旅休闲观光场景,让邛海、泸山成为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西昌历史悠久,有三座不同历史时代的古城,见证和映照着这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做好文化遗产的活化也不容忽视。

“我们重点打造了建昌古城、大石板古村、唐园等一大批历史文化景区,形成了鲜活的历史文化断面和新的文化旅游场景”。宋莉表示,西昌建立了当地非遗项目普查及认定机制,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真正做到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昌古城 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西昌市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在深化民族风情上,西昌推出了大凉山火把节、大凉山戏剧节、民族电影周、民族音乐节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形成了新的文旅热潮。

为了催化新文旅业态,西昌市创新推出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航天文化公园等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持续擦亮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等新兴体育赛事活动和文化演艺活动,不断“解锁”新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新动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迸发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 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为方便游客出游、提升游玩体验,西昌市还不断夯实服务保障,推动旅游市场服务品质再升级。“刚刚过去的蓝花楹季,我们开通了‘蓝花笑盈楹’免费赏花公交专线,带游客一站式赏花赏景。”宋莉介绍, “五一假期”西昌市为夜游建昌故城的游客提供免费摆渡车,持续重拳出击整治乱涨价、欺客宰客行为。

谈转化

把资源能源有效转化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中国是世界钒资源的第三储量国和钛资源的第一储量国,是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而西昌恰恰处于最为富集的矿脉上,蕴含钒钛磁铁矿29.13亿吨,且矿藏具有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条件好等特点。

西昌怎样把资源能源有效转化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宋莉表示,西昌多年深耕钒钛产业,搭建一流技术平台,成立了一流的钒钛资源科研院所、引进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每年都有一批围绕钒钛产业的科技创新课题、新技术在国家和省获奖。

此外,西昌积极拓展市场,产品已经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地区,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和口碑,为依托钒钛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西昌坚持把钒钛稀土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为发展工业的首位产业,招引链主企业,扩充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从采矿、冶炼、材料到高端制造的全链条发展”。

上个月,西昌创润项目进行科技创新研发取得成功,锻造出国内最大高纯钛金属锭。“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打造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高标准定位,进一步推动钒钛产业做大做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